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柳琴戏的族群认同与文化变迁探析——山东临沂柳琴戏音乐文化的实地考查和研究
作者:葛秀玲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柳琴戏,约清乾隆年间,起源于临沂,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形式,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历史上对柳琴戏有“肘鼓子”、“拉魂腔”等不同的叫法。1953年,根据其伴奏乐器——柳琴,“柳琴戏”这个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柳琴戏作为临沂地区的地方戏曲,从历史渊源,以及演唱时所用方言、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处处体现临沂这方区域人群共同体的族群文化,是其认同的重要因素,是这方人群共同体认同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娱乐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柳琴戏的艺术魅力开始受到一定的冲击。在此,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直观的反映了当前柳琴戏的族群认同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政策下,柳琴戏开始受到关注与重视,成立了官方管制下的专业演出团体,开始由民间流动的演出形式,走向国家的舞台,成为国家官方文化体系认可下的戏曲形式。同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柳琴戏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其所负载的价值在建立地方城市文化与发展地方经济上,得到了政府极大的重视与利用。柳琴戏由乞讨时的“肘鼓子”发展到官方认可下的“柳琴戏”,再到当前,成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一系列的变迁,有着一定的显著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教育传承研究
作者:朱炳坤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柳琴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二百多年,其唱腔和方言为主要特色。现今柳琴戏已经到了后无传人的状态,通过柳琴戏的教育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地方的本土音乐文化,让政府、学校更加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达到教育和传承的目的。在大众传媒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欧美、日韩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下,选择戏曲这一冷门、边缘的课题进入学生的音乐课堂实践无疑有着相当的难度,从校本课程实践中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已在实践中有所呈现。江苏柳琴戏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现象,在其绵延发展的两百多年中,曾有过万人空巷的辉煌。2006年5月20号江苏柳琴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政府给予政策性的保护,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地方传统艺术越来越边缘化离开人们的视野。同时也因为其自身原因,如内容和形式上陈旧,青年人不了解或者不喜欢等原因,使得江苏柳琴戏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如何保护与传承柳琴戏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实验点学校的行动研究,展示过程描述和实践案例,呈现大中小学和社区有效的柳琴戏教育传承的形式、内容、途径、方法。一方面在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理论框架构想。另一方面,也为广大教育实践者进行地方传统戏曲的教育传承提供学习范例,也为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相关教育实践和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柳子戏与柳琴戏音乐唱腔之比较浅析
作者:李春颖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柳子戏是弦索声腔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苏北境内,是在元、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俗曲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其曲牌丰富、板式多样,清乾隆年间素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盛誉。柳琴戏作为徐州地方戏代表剧种,在音乐唱腔的形成上与柳子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柳琴戏音乐唱腔产生及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柳琴戏唱腔音乐探析
作者:张敏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文从柳琴戏的源头、唱腔的音乐特点以及现代创作中使用的新手法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柳琴戏的唱腔音乐。全文除了绪言与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柳琴戏的源头及其剧目特色。从诸多艺人口中以及有限的资料中得知并分析论证了柳琴戏的源头以及剧目特色。在这一章里,笔者综合相关史料和艺人相传的口碑深入分析研究,清楚地证明:柳琴戏是清道光末咸丰初形成于山东省南部以及江苏省东北部。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曾流行于鲁、苏、豫、皖的边缘地区。在花鼓秧歌、周姑子、丁香腔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柳琴戏具有轻松活泼的喜剧格调,是用生动的农民语言(特别是唱段)来反映农民生活的一个拥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地方性的小剧种。第二部分比较详细的讲述了柳琴戏的板式、专用曲调以及它的唱腔特色。并举例加以分析说明。第三部分研究了柳琴戏创作中值得注意的新因素。比如主题贯穿、音乐元素更加多元化、唱段的结构形式上打破传统、为表达特定内容改变拖腔、多种演唱形式的运用等一些值得保留和运用的新因素都被总结出来。这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对于柳琴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江苏柳琴戏传承模式的考察与文化研究
作者:高宏菊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柳琴戏,俗称拉魂腔。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分布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江苏柳琴戏的流布区域、历史发展、文化语境、传承模式的考察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挖掘柳琴戏存在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传承的重大现实意义,探索柳琴戏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生存发展途径,进一步反观中国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缺失。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柳琴戏的概述,从柳琴戏的起源、唱腔、剧目、伴奏四个方面梳理,了解柳琴戏发展的历史文化轨迹;第二章部分柳琴戏的传承模式,根据柳琴戏传承的历时发展,从民间传承、专业传承、学校传承、媒体传播四个方面对柳琴戏的传承模式进行考察,寻求柳琴戏传承的未来发展思路,提出柳琴戏影视化、音像化的构想,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宣传、传播柳琴戏;第三部分柳琴戏的文化研究,通过对柳琴戏音乐的文化认知、社会功能及其动态的音乐文化变迁三个方面进行文化研究,凸显地方戏曲艺术在当代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社会意义;第四部分柳琴戏传承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本土化中的意义,重点是反思传统音乐在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中的缺失;提出柳琴戏纳入地方高师音乐课程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构想。进一步设想全...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