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焦作怀梆戏研究
作者:王静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怀梆是发祥流行于“古怀庆府”(今焦作地区)一带的古老稀有剧种,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咸丰、同治年间是该剧种的繁荣昌盛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出现过活跃的局面,现今怀梆剧种逐渐衰落,已走到了濒危的边缘。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方政府对其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呈现出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怀梆艺术是“怀川”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该地区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民俗民艺、地方语言等多方面熏陶和滋养的优秀稀有剧种,但该剧种的现状与前景却非常令人担忧,抢救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怀梆剧种作为研究对象,遍寻史料,从其源流、戏曲音乐、语音念白、传统剧目及其文化内涵、行当、演员以及该剧种的发展现状、保护与传承等多个方面做比较详细的分析阐述。全文共分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绪论部分,是简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分为五章,每章析为多少不等的节次。各章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是:第一章:怀梆源流追根溯源,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归纳和整理,梳理出怀梆剧种的古今走向。第二章:怀梆戏曲音乐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大致依音乐和语言两个线路去阐述,笔者将通过具体谱例,发掘和展示怀梆音乐语言的丰厚内涵和独特韵味,并将其提升到理性和理论的高度。第三章:怀梆传统剧目及其文化内涵把剧目分门别类进行阐述,总结、归纳各类型剧目的文化内涵。第四章:怀梆行当及演员科学、严密的行当体制,是一个剧种成熟的体现,该部分对怀梆的行当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在论述过程中也对怀梆老艺人的独特贡献做了分析和认定。第五章:怀梆的保护与传承本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怀梆的现状,对怀梆的保护与传承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车王府曲本中的关羽戏研究
作者:马超超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车王府曲本是位于北京城内蒙古车王所收藏的一批曲本。这批曲本叙演了自商周至清代的众多题材故事,采用皮黄、高腔、昆弋腔等多种剧种,真实地反映了清朝中后叶北京地区戏曲演出情况,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界对这批曲本的研究多从曲本之时代推论、收藏源流入手,较少对文本展开专题研究。本文以车王府曲本中的关羽戏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对曲本的文本考察与别本勘比,以期从两方面对曲本中的关羽戏做出考量——探寻车王府曲本中的关羽戏直接源头,描绘其后关羽戏的传承谱系图。从关羽戏文本入手,就免不了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车王府曲本中的关羽戏情节取材于前代多种艺术形式,包括说唱平话、元杂剧、明传奇以及清代宫廷大戏,形成了与前代关羽戏似同实异的情形。而不同时期作品之间曲文的异同有助于判别关羽戏的承袭关系,因而有助于探寻曲本中关羽戏的直接源头,这是本文所努力论述的一方面。车王府曲本大多采购自民间书坊,这使得民间存有一大批具有相同题材的关羽戏曲本。另外,车王府曲本所处的时代既是清代花部与雅部争胜之时,也是关羽崇拜与关羽戏上演的鼎盛时期,因而大量后出的关羽戏以刊本、抄本或印本的形式留存下来。搜集相关的关羽戏曲本,比照各本之间的异同,并尝试描绘相互间的传承谱系图,则是本文努力论述的另一方面。
西秦戏研究
作者:刘红娟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论文将西秦戏放在戏曲发展与戏曲研究的大背景下,对西秦戏的源流、声腔、剧本、班社、保护等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交代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论文的创新之处,研究的方法和对论文一些问题的说明。第一章主要探讨西秦戏的源流。关于西秦腔与秦腔,提出西秦腔实际是早期的秦腔。秦腔产生之初,西秦腔与秦腔所指为同一种声腔。后来甘陕的秦腔进一步发展,有别于保留在外地的早期秦腔(西秦腔)形式。通过秦腔与西秦戏的乐器对比,和海陆丰先民的迁移情况、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部队所经过的路线和军中演戏的情况,得出结论:西秦戏源于明中叶以后产生的秦腔,即西秦腔,入粤的媒介是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部队的余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西秦戏入粤路线和粤剧中梆子入粤的路线;同时阐明西秦戏误以为是汉二黄的原因。第二章讨论西秦戏的发展和现状。从海陆丰的先民迁移路线、宗教信仰、丰富的民间艺术等角度论述西秦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梳理了西秦戏清初以来的发展和现状。指出西秦戏到南方后的主要变化:一、受清中叶徽班的影响,主要以吹腔及吹腔剧目为主;二、受清末外江戏的影响,以皮黄声腔及皮黄剧目为主;三、受南派武功的影响,武戏采用南派武功。第三节结合西秦戏的现状,探讨西秦戏能够在广东盛行并根植于海陆丰的原因;认为造成西秦戏濒危的原因主要是明清官话的衰亡和普通话的推广。第三章讨论西秦戏的演出体制。第一节探讨西秦戏各声腔的组成。结合谱例,仔细考察西秦戏原有声腔正线腔各种唱腔板式的特点和规律。第二节探讨西秦戏的乐队和乐器的变化。将西秦戏和秦腔的主奏乐器相比较,为“西秦戏源于秦腔”提供有力的证据。第三节考察西秦戏的行当体制和表演上的一些特有程式。第四节梳理西秦戏的剧目情况,对西秦戏的重要剧目进行一一考释。对西秦戏的《刘锡训子》和台湾北管的《训子》两种剧本进行情节、声腔板式的详细对比,得出结论:西秦戏和台湾北管的福路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第四章考察西秦戏的班社。从班社的组织、班规、戏神崇拜、经济等方面全面考察。梳理了西秦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班社和重要的演员。论文余论部分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分别从政府部门、研究工作者、演艺团体三种立场对西秦戏的保护提出建议。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