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牡丹亭》

最后更新:2022.10.30来源: 暂无 点击数:24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陈宁  

【关键词】 《牡丹亭》  传播  舞台传播  文本传播  评点传播  青春版《牡丹亭》  闺阁传播 

【期刊名】

【内容提要】 《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高峰。她上承西厢,下启红楼,自完稿之日起,人们对她的欣赏、品评、改编,从未间断。时至传媒时代里,人们对她的关注方兴未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是“《牡丹亭》的文本传播”的研究。汤显祖的家庭、学习、交游对《牡丹亭》的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汤显祖是促进《牡丹亭》文本传播的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突出至情思想。明清时期《牡丹亭》的众多版本和改编本,说明了《牡丹亭》文本传播之繁荣,受欢迎之广泛。第二章是“《牡丹亭》的舞台传播”的研究。众多剧种将《牡丹亭》搬演舞台,比如宜黄腔、调腔、新腔、皮黄腔、豫剧、昆曲等;当时很多名伶传唱《牡丹亭》,比如宜伶、戏班名伶、女戏家伶等等。舞台上的《牡丹亭》,流芳溢彩,迤逦而来,满足士大夫阶层和平民阶层的不同的精神需求,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消费方式。第三章是“《牡丹亭》的文人评点传播”的研究。对《牡丹亭》进行评点的文人主要有汤显祖的好友及文人戏曲家。他们的评点方式多样,比如序跋、眉批、题词、题诗、整本评点、论著评点等等。这些评点有的恰如其分地解释了作品和作者,有的对读者起到正面或负面的导向作用,有的推广了作品,有的借作品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等。评点者主要对至情主题、戏中人物、文辞曲调和关目等作出评点,使得读者更易了解作品和作者,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有新的内涵。第四章是“《牡丹亭》的闺阁传播”的研究。明清女子有机会展现她们的才能,产生了自我意识,一些闺阁知识女性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幸福、自由和权利。闺阁女性阅读《牡丹亭》或出于情感的需要,或出于对爱情的渴望,或出于对婚姻的自主,用生命来体悟《牡丹亭》。这是《牡丹亭》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女性和作品相得益彰,互为衬托,《牡丹亭》为她们提供了精神慰藉,她们为《牡丹亭》铺设了一道姹紫嫣红的风景线。第五章是“《牡丹亭》的现代传播:青春版<牡丹亭>”的研究。白先勇先生编排的《牡丹亭》引起了传播狂欢,成为《牡丹亭》乃至昆曲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事件。青春版《牡丹亭》在商业演出和校园巡演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票房和口碑上获得了双丰收。白先勇先生编排的《牡丹亭》为美丽的古典和青春的现代架起了桥梁。白先勇先生坚持青春版的“正宗,正统,正派”,只删不改,综合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为青春版《牡丹亭》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保障。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说明古典名剧在当代是可以引领文化潮流,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传播学视野里研究《牡丹亭》,为《牡丹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反过来也促进了《牡丹亭》的传播。

【年份】2012

【页码】

【期号】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