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话剧论
【类型】图书
【作者】 陈婕
【书名】“红楼”话剧论
【内容提要】 “红楼”话剧自诞生之初就与时代紧密相连。早期文明新戏在辛亥革命失败后,戏剧功能逐渐由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转向了娱乐性和表现性,春柳社和欧阳予倩编演“红楼”文明新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以符合市民阶层审美情趣的家庭剧来吸引观众的目光。二十年代,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许多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对人的自由和解放充满了渴求,因此出现了许多富有个性化追求的文学作品,饱含反封建、倡人性因素的《红楼梦》作为创作素材自然也不会被有心的作家所忽略。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盛,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文艺遭到主流的批判,“红楼”话剧也在政治话语的压力下沉寂。四十年代,当救亡成为时代主旋律,“红楼”话剧终于借助“家国通喻”在战火纷飞中迎来了它的高潮期。1949年以后,“红楼”话剧艰难跋涉,如今已然式微。结合以上的梳理,本文拟按时代顺序来对“红楼”话剧进行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起及意义、“红楼”话剧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首先对“五四”以来的人道主义文学观念进行简要梳理,随后通过细读陈梦韶和白薇的作品,来剖析二十年代的“红楼”话剧是如何实践这一文学观念的。第三部分以四十年代的“红楼”话剧为中心,探究“红楼”话剧高潮产生的因为以及这一时期“红楼”话剧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朱彤的《郁雷》是同时期“红楼”话剧中最富个性色彩与冲击力的作品,赵清阁则是四十年代改编“红楼”话剧最多的作家,因此这一部分选取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进行重点解读。第四部分将焦点锁定在1949年之后赵清阁的“红楼”话剧创作。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尝试探讨“红楼”话剧在当代的命运。本文通过对“红楼”话剧进行研究,不仅试图在一定范围内探索小说《红楼梦》对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以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同时管窥特定时代对于人性、女性等问题的关注状况,此外也为今后的《红楼梦》改编提供宝贵的经验总结。
【年份】2008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