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间离效果”在戏剧空间中的实现
【类型】图书
【作者】 王雯丽
【书名】布莱希特“间离效果”在戏剧空间中的实现
【内容提要】 中国镜像下“毁誉参半”的布莱希特及其“间离效果”,在近九十年的碰撞和磨合中,走向的不是一条互相融合的道路,而是呈现一种屡次尝试后无解而趋向抛弃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理论学者一致认为的审美思维隔膜外,一个重要的且极易被忽略的因素,即实践的能力。实践的失败无法证明理论的无效性,相反,对理论进行正确的解读,并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可供运用的实践模式,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实践提供指导。对于实践中可见的“间离效果”,舞台和剧场中的装置如半截幕、指示牌、明晃晃的灯光等,国内外学界均已做过大量的探讨。因为这种舞台装置、布景、甚至是剧场本身,具备实践操作的可复制性,可以从一种静止的,历时性的视角来加以分析和运用。而不可见的“间离效果”,即需要观众的想象参与创造的一整套审美空间,因其研究的动态性和共时性,而难以被戏剧创造者,甚至是戏剧理论家所察觉。而同时,这也是能否真正实现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究“间离效果”在戏剧空间中的实践逻辑,综合借鉴法国学者麦克·伊萨卡洛夫(MichaelIssacharoff)和中国学者濮波的空间分类,将戏剧空间分为三个层次.:一、观演空间(舞台上的演员、角色和观众的空间互动和交流);二、文本空间(剧本里的故事空间);三、符号空间(戏剧的逻辑框架模式)。通过深入分析上述戏剧空间结构及深层逻辑,本文将试图解释“间离效果”在中国的实践困境,并建立一种方法论的理论模式,以期对“间离效果”在世界戏剧中的实践有所启发。同时,将“间离效果”与空间结合并运用现代先进的科技如影像和激光等技术,为“间离效果”提供一种全新的实践视角和理论支撑。
【年份】2018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