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戏中的侠义精神之特点
【类型】图书
【作者】 孙跃
【书名】论水浒戏中的侠义精神之特点
【内容提要】 本文所论述的水浒戏的范围,指的是元明清三代以水浒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杂剧、传奇、地方戏以及京剧等戏曲表演形式。之所以选择戏曲作为研究对象,是由于戏曲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戏曲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更容易为广大民众接受并喜爱,从而也更容易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侠义精神是指一种以扶危济困与除暴安良为核心行为特征,一般通过非制度化的手段,实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把元明清三代水浒戏中的侠义精神与作为整体的侠义精神和《水浒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做了比较,认为三者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明朝的水浒传奇中,“忠君爱国”这一行为特征被突出。具体说来,元杂剧中的侠义精神代表了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社会理想,因此它是一种草根性的价值取向。而明朝水浒传奇中的侠义精神被“士人化”了,它更多地体现了知识分子们的理想与抱负。到了清代,地方戏和京剧中的水浒戏再次走进民间。此外,水浒戏中的侠义精神对知识分子和社会底层民众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当文化目标与实现该目标的制度化手段之间出现紧张和冲突时,知识分子群体往往对水浒戏中的侠义精神表现出较大的亲和力,通过侠义精神所反映的社会理想去缓解目标与手段之间的紧张与矛盾。对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来说,贫苦的生活使得他们无法产生知识精英的闲情逸致,只要有人能够让他们吃饱穿暖,为他们伸张正义,哪怕是在戏曲中,他们也会把这样的人供为神明加以崇拜。对他们来说,生活的目的就是解决温饱问题,他们会动用一切手段生存下去。而水浒戏的搬演启发了他们,成为他们求得生存的精神工具之一。与知识精英不同,他们把水浒戏中自认为有用的元素挖掘出来,从而把水浒戏作为改变现实的工具和力量,而被他们认为有用的元素归根结底便是水浒戏中伸张公平与正义的力量,换句话说,也就是水浒戏中的侠义精神。
【年份】2008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