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
作者:吕文丽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戏剧之所以被特别称作“戏曲”,就在于它是以“曲”演“戏”,所谓“以歌舞演故事”,因此“戏”——具有复杂情节的故事,和“曲”——便于叙事的大型音乐结构,就成为构成中国戏曲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元素。中国戏剧之所以发端甚早而戏曲之形成却很晚,究其原因,其一是缺乏长篇叙事诗提供的故事基础,其二便是没有在“戏”里引入一种便于叙事、能够演唱大型故事的音乐结构。而这两方面的使命,正是借助宋金时期集说唱伎艺之大成的诸宫调来完成的。 诸宫调是宋、金时期盛行的一种大型说唱文艺样式,它继承了唐代变文韵散结合、唱白相间的说唱体制,汲取宋代流行的小唱、鼓子词、缠令缠达、唱赚等说唱伎艺之优长,尤其借助缠令缠达“引子—过曲—尾声”的组曲方式,连缀成套,形成精密严谨、极具伸缩性的音乐结构,为戏曲的形成准备了“曲”的条件。同时,宋代成熟的说话伎艺不仅为诸宫调“编撰传奇灵怪,入曲说唱”提供丰厚的故事基础,而且为之准备了成熟的叙事手段,使得诸宫调得以实现用歌咏说唱的形式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的功能,进一步为戏曲的诞生准备了叙事手段。 诸宫调在“戏”与“曲”两方面为戏曲的形成做好了准备,宋金时期的社会状况又为诸宫调影响戏曲...
中国的戏曲文化
作者:陈抱成著 日期: 1995.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剧,这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既古老而又永恒的艺术文化现象。在众多的文艺部门中,戏剧的社会辐射面广阔,影响深入。以的民族形式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中国戏曲,其历史之悠久,枝叶的繁茂,生命力的健旺,更足令人骇异。在各种戏曲勃兴的宋、金、元、明、清时代的社会环境里,广袤的中华大地,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几乎凡有炊烟升起之处,都曾领略过戏剧活动的浸润。城镇的勾栏、瓦舍、戏棚、茶园、戏楼、剧场,祠庙、会馆的“万年台”,以至乡村集市临时搭起的土台、草台等等,有如满天星斗,自然形成大体可以惠及全民,疏而不漏的庞大的戏剧传播格局。中国的戏班、剧目、戏曲艺人之多,更是一串永远无法算清的惊人巨数。
古剧民俗论
作者:翁敏华著 日期: 2012.0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论文集共收翁敏华此二十余年来发表的有关论文三十篇,主要篇目有《论两宋的饮食习俗与戏剧演进》、《土地神崇拜与戏剧舞台上的土地形象》、《元杂剧〈百花亭〉和宋元市商民俗》、《昆曲与酒》、《门神信仰及戏曲舞台上的门神形象》、《试论〈西厢记〉笑谑性狂欢化的民间文化品格》、《节日骂俗与”骂曲”、”骂戏”》等,曾发表在《文学遗产》、《戏剧艺术》、《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多篇论文被转载、摘编、介绍,获得过好评。
梨园戏曲
作者:李默主编 日期: 2013.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曲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产生之初的宋金元时期到现在,它已经走过风风雨雨八九百个年头了。经过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三大发展阶段,如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不仅成为中国的国粹,而且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戏曲史话》以此为基点,用翔实有力的材料、活泼通俗的语言将中国戏曲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为您娓娓道来。
对海宁皮影戏的几点浅见
作者:马孙英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分布在许多省市,且各地的皮影戏,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民族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在演出形式、音乐唱腔和影偶造型等方面也都各有特色。海宁皮影戏历史悠久,俗称"羊皮戏"。海宁皮影戏通常被认为是在宋皇室南迁时,由中州皮影艺人随移民至临安(今杭州)后再传入海宁。至清、民国期间
戏曲文学词语选释
作者:曹永辉主编 日期: 2013.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是一部戏曲文学工具书,专供检查戏曲词语。共收词目2400余条,每条都有相应的剧目举例,涉及四百多个剧目,内容囊括宋、金、元、明、清历代戏剧,包括宋、金时期的诸宫调,早期的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现代京剧和地方戏的新编历史剧等各个不同形式戏曲的词汇。
上页 1 2 3 ... 1450 1451 1452 ... 1458 1459 1460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