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班初探
作者:石芳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木偶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专供陪葬用的木偶,称之为"偶人"。①木偶戏原来是在丧葬时所唱的"挽歌",到了东汉时因为它的音乐和表演形式受到普遍的欢迎,逐渐被移用在了宴会上。②唐、宋两代是木偶戏长足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木偶戏种类繁多,演出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明清两代随着民间地
太平广记 博戏弈棋
作者:李昉著 日期: 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
李啸仓戏曲曲艺研究论集
作者:李啸仓著 日期: 1994.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收《宋金元杂剧院本体制考》、《清代地方戏发展概况》、《释银字儿》等13篇论文。
京剧净行的传承与教学思辨
作者:苗瑞珉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净——可以追溯至唐代的参军戏。发展至宋元南戏、元杂剧时期,其名称通常被认为是以喜剧元素见长的宋杂剧、金院本中副净角色演进而来。民国之后,铜锤花脸(正净)、架子花脸(副净)、武花脸(武净)三类行当的形成,推动了整个京剧净行的发展进程,拓展了京剧武戏的发展新空间。本文以剧目课教学为视角,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全面审视与解读京剧净行与本科剧目课教学的联系与思考。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积累和课堂教学创新,使京剧净行剧目课教学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凸显出以美育人、教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戏曲艺术传承的重心在于学校教育,戏曲教育立足于教师们“口传心授”和拜师收徒等传承方式的同时,需要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大力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戏曲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根据戏曲教育发展规律,通过研究和总结老一辈艺术家的文艺精髓对现代艺术教育的有利方面,融合自身舞台实践和教学认知等,完善净行剧目课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选题的理论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对当前京剧净行及净行教学两个方面的文献材料进行了梳理。第二章是关于京剧净行的传承与发展,从历史发展脉络和师承关系方面阐述了京剧净行流派的形成;再从金少山、裘盛戎、郝寿臣、袁世海四位京剧表演大师的生平及流派风格介绍了铜锤花脸唱腔风格的流变与融合以及架子花脸表演特点的创新与发展。第三章是针对京剧净行在本科剧目课教学中的设计分析,其中总结与论述了净行剧目课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原则,并从基础教学的程式性和开蒙戏的选用两个方面解读了净行与剧目课教学内容的内在关联,再从教学目标的评价与考核标准的反思角度对净行在剧目课教学评价中的思考方面提出建议。
古典戏曲净脚的研究
作者:董晓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曲成熟的突出标志是脚色的形成,戏曲的发展和脚色的发展密不可分,探讨脚色的演化对于戏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净脚在中国脚色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因此,本文将净脚放在戏曲的发展史中,从宋杂剧始到地方戏终来探讨净脚的发展流变情况。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写作缘由。第二部分:《净脚的渊源》,首先理清参军、参军色、参军戏与净脚的来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宋杂剧中的副末、副净、末尼、引戏、装孤非脚色而是杂剧色,其中杂剧色副末才是净脚的直接来源,副净、副末在宋杂剧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部分:《净脚的形成》,元杂剧之净是戏曲脚色,在元杂剧中处于次要的配脚地位。因为是在杂剧色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元杂剧之净在面部化妆、演出特征、扮演的人物类型方面都带上了浓厚的杂剧色色彩。其主要扮演否定型人物但是也出现了几个肯定性的人物形象。第四部分:《净脚的分化》,南戏之净和丑脚的区分不是很明显,具有“净丑合一”的特征,由于剧本体制的扩大和脚色自身的发展,净丑逐渐分工,传奇之净分化出副脚,其中净的正剧化标志着净脚分化的完成。传奇之净依然处于次要的配脚地位,主要扮演具有独特气质的人物类型,可以分为正面的性情豪放之英雄和反面的大奸大恶之人。折子戏的形成,使得净脚有机会成为一出戏的主脚,逐渐成为和生旦齐驱并驾的脚色。第五部分:《净脚的发展》,脚色制对地方戏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根据引入、采用脚色制的不同,打破剧种、地域限制,将地方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地方戏中净脚的发展并不不平衡,且净脚在地方戏中的命名情况也非常繁杂,净脚的命名存在大量名同实异、名异实同以及剧种特有的状况,应该打破字面意思从脚色职能出发来将其归类。第六部分:《余论》,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具体的阐述净脚的发展流变情况。
豫剧历史故事戏脸谱 中国剧曲脸谱
作者:关朋 日期: 2015.0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豫剧系梆子系统重要剧种,豫剧脸谱特点鲜明,体系完整,是中华戏曲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过去对于豫剧脸谱资料重视不足,其保存状况堪忧。随着时代的变迁,豫剧已逐步走向衰落,脸谱的绘制者也硕果仅存,后继乏人。抢救并保存这份重要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豫剧历代故事戏脸谱》是豫剧脸谱首次系统整理出版,填补了空白。本书约2万字,收录脸谱1100余幅。除舞台通用脸谱外,还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收集的多位前辈艺人的作品,弥足珍贵。书稿系豫剧脸谱集大成之作,所收录剧目,凡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殆无缺漏;所收录脸谱,按历史朝代排序,并逐一考订角色、剧名。
上页 1 2 3 ... 1451 1452 1453 ... 1458 1459 1460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