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中的“汤显祖”及其演剧
作者:陈均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近代以来,汤显祖和《牡丹亭》到底有哪些影响?第一是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中国第一部戏曲史是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之后在1930年,日本学者青木正兒写了一本《中国近世戏曲史》,这部戏曲史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这本戏曲史里,青木正兒第一次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列,有一句评语,一直到现在还在引用:"显祖自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2016年,中国和英国一起纪念汤显祖和
清代戏曲论争中的汤显祖
作者:黄桂娥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的作品一直是赞誉与争议并存。在明代,汤显祖就亲身经历了一场争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进入清代以后,在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作用下,围绕着汤显祖作品的评价之争,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向更复杂、更多元的方向展开。一、雅俗之争中的汤显祖清初曲坛尚雅,清代诸多士子文人,借戏曲创作尽显学识才情,并以之作为评判戏曲艺术成就高低的标志。尚雅的戏曲家,会把戏曲当作一种案头把玩之物,比如尤侗。尤侗在《西堂乐府·自序》云:“然古调自
为情作使但立新言,劬于伎剧沈博绝丽 ——汤显祖作品《牡丹亭》的现代性追求探微
作者:高建恒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作品《牡丹亭》完成至今已有四百余年之久,闻名遐迩。作为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牡丹亭》无论是文本形式还是舞台搬演,经久不衰,此中原因是极具复杂的,但究其内涵,《牡丹亭》的现代性追求是其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现代性"是研究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问题,张庚先生在1938年曾提及中国戏剧发展的两个宿题,即话剧民族化问题与旧剧(戏曲)现代化问题。话剧民族化问题暂且不谈,在戏曲现代化问题上,中国戏曲在传承与发展的二元结构中,讨论也未曾停息。《牡丹亭》作为所谓"旧剧"的经典代表,却蕴含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中渗入喜剧元素的共性研究——以《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为例
作者:张珈玮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如果我们考虑到两位文人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他们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戏剧创作之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首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属于各自国家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英国,由于宗教改革以及对古典主义的重新建构,戏剧经历了一个从稳定化到世俗化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就是宗教戏剧被取缔。同样,在汤显祖所处的明代,戏院变得越来越精致,女性的柔美越来越在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明代社会
“不合作”的汤显祖
作者:快乐大叔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家都知道汤显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在他多方而的成就中,以戏剧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牡丹亭》(《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千古的绝唱至情的爱——大型音乐剧《梦临汤显祖》观后
作者:于平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上海音乐学院、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了大型音乐剧《梦临汤显祖》。场刊上,“倾情原创、中国风范”八个字格外醒目——可以理解的是,汤显祖作《牡丹亭》时,追求的是“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我们的音乐剧要《梦临汤显祖》,不“倾情”何以能“至情”?同样可以理解的是,音乐剧
上页 1 2 3 ... 70 71 72 7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