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研究

最后更新:2022.11.09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点击数:60

【类型】图书

【作者】 刘建欣  

【关键词】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形式体制  题材  角色表演  结构 

【书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为中心,对其形式体制、角色表演和题材结构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以期通过这三部作品的研究,看到早期南戏对其它艺术形式、表演体制和创作手法的借鉴与发展,力图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价值全面地展现出来。从形式体制上来说,“戏文三种”汲取了诸如诸宫调、唱赚、宋杂剧、里巷歌谣、词、大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营养。这使作为早期南戏的“戏文三种”在体例上显现出比较成熟的状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南戏体制的基本框架,也为后来的戏曲艺术形式提供了范本。从角色表演上来说,“戏文三种”中生、旦、净、末、丑、外、贴这七大角色已经出现,虽存在分工不细的问题,但已初步形成了戏曲的“行当”。由于当时的社会及经济原因,南戏出现了一角多扮、打诨插科过多、道具简单等现象,但都随着戏曲的进一步发展而明显改善或消失。对“戏文三种”角色表演上的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到了戏曲的角色行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题材与结构方面,大多早期南戏是根据当时其它艺术形式的作品改编而来,并且以“戏文三种”为代表的“中举加婚变”题材、“追求婚恋自由”题材及“公案剧”题材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这除了戏曲本身的特点以外,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另外,“戏文三种”作为早期南戏,已经具备了后世戏剧创作的基本结构模式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年份】2011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