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戏曲研究 第68辑
作者:王安葵,刘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编 日期: 2005.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内容包括:《郭汉城文集》研讨会专辑、戏曲争鸣、戏曲理论、戏曲文化、元明清戏曲、地方戏研究、当代学人、戏曲书评和学术动态。
戏曲鉴赏
作者:黄克著 日期: 2008.0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介绍了元杂剧与关汉卿、《西厢记》天下夺魁、《琵琶记》和元末明初“四大传奇”、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昆曲的兴衰、京剧现代戏等内容。
戏曲研究 第45辑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编 日期: 1993.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包括:元杂剧研究、考证与史料、新著评介、地方戏研究等7部分内容。
琼剧服饰研究
作者:吴秀川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琼剧是流行于海南岛的地方大戏,传播范围包括海南全省以及邻近的广东雷州和高州、广西合浦一带,以海南方言演唱。琼剧在清代时被称为“土戏”,在琼山、海口一带则按照当地方言称作“斋”,在清末民初才被叫做为琼剧。因为琼剧的发源地在琼山(古称琼州),所以琼剧又被海外的琼籍华侨称为琼州戏、琼音。“琼剧”这一名称的出现始于1923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才成为普遍叫法。随着“下南洋”浪潮的出现,琼剧也在东南亚各国有着大量的演出,被誉为“南海的红珊瑚”,海南人民则亲切地称琼剧为“琼花”。 戏曲服装又叫“行头”,包括戏衣、盔头、戏鞋三大类。先秦时期的“优孟衣冠”被认为是后代戏曲服装的滥觞。元代是元杂剧发展的繁荣时期,在当时已经出现了一种区别于生活服装、专用于戏曲表演的服装,被称为“行头”。 琼剧的服装分为传统服装和现代服装。由于现代装基本与当代生活常服无异,所以本文论述的对象主要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服饰。琼剧的传统服装与中国其他剧种的服装大致相同,大多以明、清两朝的常服为基础,而以明朝服装居多。传统服装尽管以明、清朝的穿衣习惯为基础,但在表现某一朝代人物时并不一定要求按照那个时代的服装穿戴,只要求相似即可。戏曲服饰可以说是戏曲的“名片”,它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运用造型艺术的手段在戏曲表演中将实用与审美巧妙结合。戏曲服装的不同款式设计、色彩纹样的搭配能明确地表示人物的身份及性格特征,有利于演员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戏曲服装的优劣甚至可以影响一台戏的质量以及观众对之的印象。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探究琼剧的戏曲服饰:第一章采用文献法,论述琼剧的历史及其发展,分析琼剧的构成因素;第二章从服装设计学角度分析了构成琼剧服饰的款式、色彩、纹样、刺绣、面料五大因素;第三章分析了琼剧服饰的特点、对舞台演出的重要性,并对现今琼剧服饰行业的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芭蕾舞剧《白毛女》与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
作者:杨洁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芭蕾舞剧《白毛女》是我国民族芭蕾舞剧代表作之一,曾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经典舞蹈作品”的殊荣。作为八个样板戏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白毛女》的价值似乎总淹没在强烈的政治色彩下,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视点——跨文化表演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探讨芭蕾舞剧《白毛女》及其创作者胡蓉蓉的教育创作理念对中国现代民族芭蕾舞剧创作和芭蕾教育的借鉴价值。 芭蕾舞剧《白毛女》根据同名歌剧改编,是一个跨文化表演的典范。六十年代中期,古典芭蕾的西洋贵族文化和中国的平民文化产生了巨大冲突,面临生存危机。胡蓉蓉以毛泽东提出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以及“文艺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文艺方针为指导,对西方古典芭蕾舞剧进行大胆革新,将其成功用于反映中国人民的当代生活,实现了西洋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对接。作为芭蕾民族化的初次尝试,舞剧从小型发展到大型,胡蓉蓉在牢牢把握芭蕾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动着芭蕾民族化的深度与广度,在保证芭蕾语汇得到最大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多样化的民族舞蹈元素来弥补芭蕾塑造人物和发展剧情的不足。在表演形态上,舞剧以“塑造中国当代人民形象”为中心,融古典芭蕾、民间舞蹈、戏曲舞蹈和话剧表演的精华为一体,同时借助中...
论关汉卿杂剧的民间狂欢化表述
作者:张玉玲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关汉卿是谁?“元人第一”?“世界文化名人”?“革命文艺战士”?“元杂剧的奠基人”?种种头衔仿佛把我们与这位作家之间的距离渐渐拉远了。纵观关汉卿研究学术史,人们往往以传统文人的眼光来看待关汉卿,同情他及其与他同时代的文人们;从正统的官方化文学欣赏角度来评价关汉卿的杂剧,而忽视了其中包含的民间元素。本文中,笔者就将用另一只“眼”,即从民间的非官方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关汉卿及其杂剧作品。同时,本文将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为本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本篇论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回顾从古至今的关汉卿研究和评价,提出民间视角下的关汉卿研究。下半部分阐述运用巴赫金狂欢化化理论于本论文的可操作性,为下文理论的运用作铺垫。 第二章,开场——上场时的自报家门及与观众打趣。无论是丑角滑稽的自揭短处式开场,还是台上台下的白日梦式开场,都是作家即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污秽在戏剧中进行笑谑性处理,让观众在幻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第三章,俗言俚语——关剧的“民间广场语言”。笔者将“民间广场语言”定义为一种不拘于形迹的、粗糙的、任意的非官方的语言表述,它出现在民间...
上页 1 2 3 ... 1442 1443 1444 ... 1458 1459 1460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