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原民间传统娱俗与戏曲程式的传承关系
作者:刘克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以豫剧、宛梆、清戏、傩戏、桐柏花鼓、越调、二簧、木偶戏、大调曲、锣戏和卷戏等为代表的中原戏曲文化为何历经数百年而生生不息?除了民间戏曲表达了普通百姓的文化心路历程之外,民间各种艺术形式无比丰富的表现力所赋予它生动的血肉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活跃在中原民间的各种各样的娱俗形式,与中原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艺术形式往往被戏曲吸收和运用之后,直接丰富和强化了戏曲的表演和唱腔.
《白门悲柳》对传统戏曲创作的启示
作者:赵建坤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白门悲柳》是广东汉剧院为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创作演出的一部以明清易代为时代背景的历史剧。这部戏牵涉到许多历史事实,如阉党、东林党、复社等党社之争及其历史渊源,各派的力量消长变化,各自的政治主张和利益关系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再如李自成攻占京城,明廷的瓦解,清军的入关,南明小朝廷的匆忙建立和迅速崩溃,这都是与此剧具有关联的历史背景,在戏剧中要真正予
结构的转换——唐代小说与后世戏曲相关作品的比较研究
作者:程国赋 日期: 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唐代小说以其独特的情节结构、高超的艺术成就引起元、明、清戏曲作家的重视 ,它在后世戏曲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改编之作。就结构艺术而言 ,唐代小说与后世相关戏曲作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于三个层面 ,即 :线状结构的不同、“戏眼”的设置、“贵剪裁”与“密针线”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小说在元、明、清戏曲中的改编现象
中国戏曲发生于巫傩歌舞考:兼论《九歌》所具戏曲形态学之价值
作者:于质彬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一中国戏曲是怎样发生的?明程羽文为沈泰选编的《盛明杂剧》作《序》写道:“曲者歌之变,乐声也;戏者舞之变,乐容也。”清吴伟业为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作《序》时,表述说:“今之传奇,即古者歌舞之变也。”中国的古代歌舞始于何时?根据典籍记载,约于五六千年以前...
简论清廷禁毁戏曲的民族主义色彩
作者:孙建杰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清代满人为了消灭汉人的反满情绪,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以武力镇压的同时,力图从文化的根源上剿灭汉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因此,清人禁戏在以往维护伦理纲常、道德教化需要的同时,更将浓厚的民族主义渗入其中,形成了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严禁戏曲这一大特色。
何来歌舞“掩”故事——戏曲创作颓势谈
作者:乔嘉瑞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剧文本创作,是戏剧艺术赖以发展繁荣的前提和基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戏剧文本创作,有着贴近实际,倡导风化、弘扬正气、鞭达丑恶、演义历史、古为今用、追求奇巧、引人入胜、注重文采,雅俗共赏等优良传统.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样,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大厦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同时,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戏剧文本的创作,在元明清时期就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是薪火相传,延绵不绝的,其中,经典的传承,尤为重要.纵观近现代中国戏剧发展的概况,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中的经典范本,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剧坛和有出息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剧作家,这些剧作家一方面植根民众、向生活学习,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了元杂剧、明清传奇的优良传统,潜心剧作、精心构思,在各自不同的时代,为中华民族奉献出了堪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相媲美的优秀的戏剧剧本,如成兆才的<花为媒>、卢胜奎的京剧系列三国戏、陈墨香的<玉堂春>,郭沫若、田汉、老舍、曹禺的戏剧剧本,翁偶虹的<锁麟囊>范钧宏等的<杨门女将>,阎肃的<江姐>,魏明伦的<四姑娘>,郭启宏的<南唐遗事>、陈亚先的<曹操与杨修>、孙月霞的<画龙点晴>、隆学义的<金子>等等(优秀剧作很多,这里仅举几例).这些剧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延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页 1 2 3 ... 243 244 245 ... 251 252 25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