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汤剧和莎剧:都有超越时代和国界的美学魅力
作者: 邹元江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邹元江 日期:2017.02.13
描述: NULL
从汤显祖与正觉寺交往看儒禅相融
作者: 万斌生 来源: 抚州日报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万斌生 日期:2017.07.05
描述: 汤显祖涉及故乡诗作中,记叙与寺院交往甚多 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至今为止,包括陆续发现的佚诗,汤氏存世诗作多达2358首(据《汤显祖诗文集》,徐朔方笺校),从中可以透视汤显祖的从故乡临川走向天下、又回到故乡的生平履迹,可以探究汤显祖从报国入仕受挫到专注戏剧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
梅兰芳和他的绘画艺术
作者: 刘祯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刘祯 日期:2017.07.17
描述: 梅兰芳的绘画作品《天女散花》 1943年,梅兰芳在沪寓所作画。 梅兰芳书法作品 其实,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一些杰出的学者、艺术家,他们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建树往往会有一突出的领域,旁枝斜逸,多才多艺,烘托出其学术或艺术之地位,这样的例子无论于学者抑或艺术家并不鲜见。当然,有
赏心乐事谁家院
作者: 郑培凯 来源: 联合时报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郑培凯 日期:2017.09.15
描述: 《赏心乐事谁家院》收录了郑培凯教授近年来创作的近百篇学术文化随笔,内容涉及历史、茶道、书画、园林、昆曲等多个领域。作为长年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者,郑培凯坦言自己“一生只有一个追求,是想了解我作为中国人,这些文化情怀怎么来的。我对人、对世界有关怀,而且从小就希望人人
曲终人不散
作者: 郑培凯 来源: 光明日报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郑培凯 日期:2017.11.03
描述: 【文史遗痕】 苏州有个九如巷,就在十梓街偏北,这里出了一家人,十个姐妹兄弟,个个精彩,最有名的是前头四个姐姐。大姐张元和,酷好昆曲,嫁给民国时期昆曲第一小生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嫁给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是北京昆曲小组最重要的“家庭妇女”;三姐张兆和是沈从文惊为天人的追求对象,还惊动了胡适前来说合
雅言与俗语
作者: 郑培凯 来源: 文摘报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郑培凯 日期:2017.11.18
描述: 小时候读《水浒》,第一次见到“筯”这个字。初见之时,还不认得,觉得这个字颇奇怪,是“筋”字多一横。按照上下文,也就猜到“筯”便是筷子。让我清楚记住这个“筯”字的情节,是王婆贪贿说风情,西门庆到潘金莲处幽会,饮酒作乐之际,故意把一双“筯”拂到地面,然后假装拾筯,趁机捏了一把潘金莲翘起的小脚。
梅兰芳研究的重大收获
作者: 邹元江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邹元江 日期:2018.01.29
描述: 新版《梅兰芳全集》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搜漏补遗,信息倍增。如第一卷新中国成立前署名“梅兰芳”的重要文献的发掘和翻译,尤其是以下几篇文献的学术价值特别值得注意:1.梅兰芳口述、许姬传笔记,发表在《大众》1943年第3、4期上的《缀玉轩回忆录》。这篇回忆录可以被视为梅兰芳在新中国
苏东坡游赤壁
作者: 郑培凯 来源: 光明日报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郑培凯 日期:2018.05.11
描述: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苏轼书法长卷《前赤壁赋》(局部) 【说文谈史】 在浙江大学给同学们讲《前后赤壁赋》,问他们都读过苏东坡的作品吗回答是,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前赤壁赋》,所以都会背诵;《后赤壁赋》没仔细研读过,只是随意翻阅,知道个大概。我就说,太好了,人人都熟悉《前赤壁赋》这篇作品
上页 1 2 3 ... 978 979 980 ... 981 982 98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