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郭沫若遗札及其《管子集校》
作者: 林申清 来源: 图书馆杂志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用贤 版本源流 读书杂志 陆贻典 遗札 校录 汪氏 刘绩 钞本 王怀祖 日期:1999
描述: 暂无
明后期政界之纷争──兼论东林学派政争之非直接介入
作者: 牛建强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用贤 东林学派 《明史》 顾宪成 高攀龙 吏部尚书 明后期 政争 直接介入 东林党 日期:1995
描述: 明末政争是在众多复杂的以地域或师徒关系为纽结形成的政治集团间展开,而非以某两个固定集团为凝定的分野所进行的持久的政治交量。东林党非是以东林学派人物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而是一个涵盖极为广泛的政治概念,是作为“君子”派的对立派人物为打击对方而强加与之的。东林学派人物在学派未形成之先实直接参与了政争,而此时既未有东林学派这一学术团体,也未有“东林党”这一概念称谓。及至这一名目出现,直接参与政争者又非东林学派人士矣;此时东林学派人士的政争参与只是采取舆论影响的间接形式。
死校活校源流得失考(续)
作者: 孙培镜 来源: 出版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念孙 《短歌行》 失考 编辑工作 清代学者 顾炎武 源流 《韩非子》 校对人员 妄改 日期:1994
描述: (二) 明代的古书和新书的出版,在品种上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前代。其中确也出现了一些校刻俱佳的好版本。但从整体上看,编校者擅改古书和出版者为射利而忽视校雠的现象特别严重。一些人抛弃了死校多闻阙疑的好传统,把活校引向无知妄改、肆意更张的歧途。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列举了大量明人妄改古书的例子。如把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檄》中的第一句“伪临朝武氏者”,妄改为“伪周武氏”。不知骆氏作此檄文时,武则天尚未称制改周。又如,把曹丕《短歌行》中“长吟永叹,思我圣考”的“圣考”,妄改为“圣老”。犹评赞曰:“圣老字奇”。不知考者亡父也,圣考者丕亡父操也。明代赵用贤校刻的《韩非子》,算是明版中有名的善本了。经顾炎武再
“脉望馆”释名
作者: 顾泳源 来源: 医古文知识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1992
描述: "脉望馆"系明代著名版本学家、刊刻家、藏书家赵开美之藏书室名。赵开美,原名琦美,字朗仲,又字如白,号玄度,别号清常道人。明常熟县人。生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卒于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享年六十二岁。以父(赵用贤,官至吏部左侍郎)荫任南京都察院照磨,历官
也谈管子的法治思想
作者: 刘斌 来源: 管子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管子 赵用贤 法治思想 法令 政治家 治术 兴利除害 齐桓公 礼法并用 日期:1992
描述: 管子是文武并用,亦即礼法并用的政治家。文武并用或礼法并用的治术,是古今最一般的经制之术。管子所以能够佐齐桓公“保义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晏子春秋·内问》),能够变通周公之法而“以基伯道之始”(赵用贤:《管子书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能较好地做到德威并施,张弛适度,或曰霸道、王道的杂用。“道无常稽,与时张弛”(《后汉书·崔骃传·达旨》),正是管子“遂武功”、“立文德”的根据。
赵用贤宅
作者: 章忠民 来源: 常熟文博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1992
描述: 暂无
《韩非子》校后记
作者: 张觉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用贤 校释 吴汝纶 明万历 集释 韩非子 校书 宋本 今本 校勘者 日期:1991
描述: 校书之事,相互雠对而已,过去一直未知其难。今校《韩非子》,始知诚非易事。其难,不仅在学识之积累,实亦在于版本及有关资料之寻觅。若未见原本原书而草率从事,人云亦云,则难免以讹传讹,贻误后学。我校完《韩非子》,对此感触颇深。现不防稍举二三,以见校书之不易。《说疑》为人主者一句,顾广圻《韩非子识误》(以下简称《识误》)曰:今本‘主’作‘臣’。按依上下文当作‘臣’。顾氏所谓今本者,乃指吴郡赵用贤于明万历
江浙地区对《韩非子》流传所作的贡献
作者: 张觉 来源: 东南文化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用贤 初刻本 善本 抄本 明万历 翻刻本 宋本 张敦仁 《韩非子》 江浙地区 日期:1990
描述: 《韩非子》为战国末期韩非所著,它集先秦各家思想之大成,同时又记载了很多的历史事件,汇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是先秦时期一部丰富多彩的学术巨著.然而,如果没有江浙地区在《韩非子》的校勘、刊印中所作出的贡献,那么,《韩非子》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的流传是不可设想的.
上页 1 2 3 ... 8 9 10 11 1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