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领略昆曲之美,树立文化自信 ——以汤显祖《牡丹亭》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例
-
作者:
张协力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牡丹亭》
昆山腔
文化自信
杜丽娘
剧作家
汤显祖
日期:2020
-
描述:
高考历史作为考查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学科,强调立德树人,增强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1]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2018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27题就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精致。然而,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戏曲文化如今已时过境迁,逐渐退出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份针对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曾显示,当下中学生群体不仅对戏曲不太感兴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反
-
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用韵探析
-
作者:
刘雯莉
来源:
小说月刊(综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用韵
自然音韵
通叶
方言特征
日期:2020
-
描述:
本文对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进行专书研究,主要考察《牡丹亭》唱词韵脚字的押韵特点。汤显祖生活在一个南曲兴盛的时期,他独树一帜的创作观念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的局面。汤显祖的创作观不拘一格,因此他的作品用韵总是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点,既不完全符合《中原音韵》的特点,也不同于南戏的用韵。
-
原型理论在戏剧《牡丹亭》研究中的运用
-
作者:
张广熙
来源:
艺术品鉴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牡丹亭》
原型理论
文献综述
日期:2019
-
描述:
本文对文艺美学方法论中的原型理论在我国古代戏剧《牡丹亭》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牡丹亭》研究
-
作者:
杜望祥
来源:
文学少年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牡丹亭》
研究
日期:2019
-
描述: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自幼就以神童闻名。先后担任南京太常 寺博士、广东徐闻县典史、浙江遂昌知县。但他不肯依附权贵,48 岁后,辞官回家,致力于戏剧创作。陆续写出了《牡丹亭》《南柯记》 《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汤显祖的世界观受李贽、 罗汝芳等人的影响,徘徊于儒、释、道之间,形成了他的至情论。《牡 丹亭》所讲述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故事,就是他人间至 情的最形象的阐释。
-
汤显祖《牡丹亭》的思想特征和艺术表达
-
作者:
齐浩鑫
来源:
散文百家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牡丹亭》
思想特征
艺术表达
日期:2019
-
描述:
《牡丹亭》之所以能够超越时代,影响至今,主要归结于以“情”字为主题,贴近人的生活,符合人的接受需要。汤显祖表达“至情”的手段就是通过“梦”。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爱是情之所至,情感的源头是个体生命的自然欲求。闺阁女子的情感压抑通过《牡丹亭》的意境得到了自然的宣泄,汤显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
-
论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的审美活动
-
作者:
徐紫云,王霞辉
来源:
新乡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审美心理
《牡丹亭·惊梦》
审美活动
杜丽娘
日期:2019
-
描述: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以花园和自身容貌为审美对象,经历游园、喟叹、入梦、回味等一系列审美活动,展现了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等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审美活动的描写为深入理解"因梦而死"的情节提供了帮助,表现了杜丽娘追求自由的天性,以及具有审美能力和自我觉知的特点。
-
汤显祖《牡丹亭》魂梦故事之渊源与发展探究
-
作者:
金雯
来源:
静宜中文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魂梦故事
《杜丽娘慕色还魂》
以魂为心
汤显祖《牡丹亭》
《杜丽娘记》
日期:2018
-
描述:
《牡丹亭》传奇为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之代表作,当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重情、写情与利刃般的礼教相抗衡,并发出「梦中情」及「人鬼情」的叙写手法,借由前代小说故事当中「以魂为心」的思想主题,将杜丽娘及柳梦梅的情爱纠葛贯串一气,成为全剧中至关重要的骨干。而《牡丹亭》最主要的『蓝本』,实即《杜丽娘记》与《慕色还魂》两篇作品。故事上承魏晋南北朝至宋代之小说与话本及元杂剧,下开晚明至清代传奇及小说,足显汤氏《牡丹亭》之承先启後与「至情」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