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家乐”:明代戏曲特有的演出场所
作者: 徐子方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家乐 小剧场 家庭戏班 日期:2002
描述: "家乐"是明代戏曲演出史上一个重要的类型,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试验型的私家小剧场性质.虽然由于演员失去了人身自由,演出缺少生机勃勃的艺术独创精神.但由于"家乐"不再受着商业和公众效应的限制,主人和投身其中的剧作者能够从容地进行合乎自己心愿的创造,成为传奇折子戏和文人南杂剧产生和发展的适宜舞台,从而促进了明中叶后戏曲艺术的发展.
明代戏曲的悲剧观:怨谱说
作者: 谢柏梁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暂无 日期:1989
描述: 尽管悲怨伦理观在先秦是那样发达,尽管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在汉唐是多么盛行,尽管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同剧种的悲剧样式,中国的悲剧理论却仍然掩藏于历史深闺之中,人们很难领略到这位大家闺秀的"三春好处"。细心的学者可能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领悟到一些宫调与悲情的邂逅之感;可能会从高则诚"乐人易、动人难"的真实告白中,把握到某些《琵琶记》的苦趣;还可能在钟嗣成的《录鬼簿》中,在对剧作家们的豁达凭吊中感受到一些苍凉的意绪。但是人们最终还是感到失望,元代终究没有出现蔚为气候的悲剧观念。蒙元黑暗社会之后的明代人,的确有一种躬逢明世的感觉。迟迟不出的中国悲剧观也应运而现,在理论的后花园中展示了其娇好的体态资质。这便是山徐渭,祁彪佳、陈洪绶和卓人月等戏剧家们共同呼唤而出的一轮明月——怨谱说。
明代戏曲本色说考论
作者: 敬晓庆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明代戏曲 历史演变 本色论 审美属性 日期:2004
描述: 戏曲“本色”说在我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本色”源自诗文理论而盛行于戏曲批评,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成为曲论家普遍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戏曲本色的追求,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理想在戏曲领域的集中体现。其理论涵盖面相当广泛,涉及戏曲内容和形式的诸多领域。明代戏曲“本色”说的核心内容即在于中国古典戏曲“辨体”观念的整合重组。 明代戏曲“本色”说的纵向演进,经历了一个由诸多曲论家参与讨论、发展完善的过程:其发轫于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对戏曲内在体制规范的探求研讨;中经明中叶李开先“以金、元为准”之本色说、何良俊“宁声叶而辞不工”之本色说、徐渭“本色犹言正身”之本色说、王世贞“虽本才情、务谐俚俗”之本色说的阐发与深化;至晚明沈璟“按腔自然成绝唱”与汤显祖“意趣神色”之发挥后,由王骥德集其大成,构建出“可解”、“可演”、“可传”的完整戏曲“本色”说体系。 明代戏曲“本色”说的横向拓展,经历了诸多层次不一、大小有别的论争辩驳,其要者有关于戏曲语言文质关系的“名剧之争”,与关于戏曲形制的“意法之争”。明代戏曲“本色”说的两次论争,均体现出...
浅谈明中叶戏曲“本色论”审美理想
作者: 滕叶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本色论 美学 审美接受 审美标准 日期:2013
描述: 元末至明代嘉靖、万历前,上层文人染指戏曲创作,出现了一批以《五伦全备记》、《香囊记》为代表的”文人之曲“的剧作,剧坛掀起一股以”词家学问“为美的骈绮派审美风潮。明中叶以来,徐渭、何良俊、王世贞等人围绕元代戏曲的成就进行持久而深入的探讨,大力提倡曲辞“本色”的观念。由此,中国戏曲一改明初骈绮化、文人化的错误倾向,逐渐开始走入通俗化、大众化的剧本位进程。
明代戏曲文学史料概述
作者: 吴书荫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明代戏曲 戏曲史 概述 元杂剧 戏曲作品 明传奇 古今杂剧 元明杂剧 文学史料 汤显祖 日期:2004
描述: 明代是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演戏观剧不只是城市市民的娱乐活动和乡村社火、祭祀活动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的享乐需要,他们纷纷蓄养家班,并积极参与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
明代戏曲中的词作初探:以毛晋《六十种曲》所收传奇为中心
作者: 汪超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传播 《六十种曲》 词学 明代 戏曲 日期:2011
描述: 戏曲与词有着天然的内部联系。今以《六十种曲》为例,专论其中明传奇文本的剧中词之著作权、词牌运用、语体色彩、叙事与再现等问题。剧中词著作权属于前人、为明人套改前人成篇或剧作家原创。剧中词词牌与日用类书、小说存在某种高度的相似性,大致可以分为叙述体与代言体两类叙述方式。
元明戏曲中的苏轼造型研究
作者: 张莉 来源: 安徽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元明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 苏轼造型 文人心态 日期:2010
描述: 苏轼题材戏曲作品是元明文人剧的一种题材形式,本文在把握元明文人创作的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切入选题,分为四章对苏轼造型进行考察研究。 引言关于元明戏曲中苏轼题材作品的综述。这部分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提出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苏轼造型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是关于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的概述。本章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的概念入手,重新定义苏轼题材作品。在正本清源,弄清概念的基础上,对苏轼题材作品进行了整理、分类,通过列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现。 第二章是对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苏轼造型的解析。分析得出元杂剧中落魄潦倒、风流疏狂、休闲隐逸以及明剧中真情真性、洒脱旷达、忠正耿直的形象特征。 第三章是将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的苏轼形象与苏轼本人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以《三言》为个案中的苏轼形象进行对比,以期能更准确把握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的苏轼形象。 第四章是论述元明戏曲中苏轼造型的成因及其文化内涵。在第二、三章对苏轼形象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背后包括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折射出的文人心态,进一步阐述所蕴含丰富的文化...
“剪发待宾”题材在元明两代戏曲改编情况之比较
作者: 甄静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晋陶母剪发待宾》 《运甓记》 “剪发待宾” 日期:2009
描述: 元杂剧《晋陶母剪发待宾》和明传奇《运甓记》均是以剪发待宾为题材改编的戏曲作品,但由于两剧改编的时代、作者、受众的不同,它们在主题、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两剧进行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来解读两剧在艺术上的不同之处及其所折射的时代特色。
上页 1 2 3 ... 12 13 14 ... 62 63 6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