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论清代地方戏的崛起对中国戏曲的振兴作用
-
作者:
翁敏华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表层文化
基层文化
民间戏剧
清代地方戏
北杂剧
清中叶
《琵琶记》
民俗文化
陈世美
中国戏曲
日期:1996
-
描述:
对中国戏曲史来说,清代,尤其是清中叶后,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时代。其标志,是各地民间地方戏的崛起,展现了一个百花齐放般的崭新面貌。地方声腔与剧种的兴起,是与昆曲的衰落,已不能维持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清中叶后地方声腔的繁盛,与明代局限于江南一带的“四大声腔”的格局不同,她在全国遍地开花。从黄河以北到岭南,从西北高原到
-
明代禁戏与戏曲的文本流移和传播禁忌
-
作者:
丁淑梅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明代禁戏
文本流移
传播禁忌
日期:2011
-
描述:
明代禁戏的律法化和舆论攻势造成了创作主体的思想禁锢和精神控制,带来戏曲撰演与政治、爱情、历史、时事题材相关的诸多问题和传播禁忌."犯上诬贤"律条颁布,离析了戏曲撰演互动的良性机制.禁断曲本坊刻的诏令告示,指罪爱情剧与历史剧"诲淫诲盗",禁绝藏阅、传习、赏受的做法;截断了曲本的地域性流移,造成戏曲的传播阻隔和创变困境;以征史纪实的正统观念捆缚戏曲的艺术处理,禁惩时事剧的创作主体,加重了戏曲"非法"酿乱的罪名.官方借助律法禁饬和风俗自治对戏曲活动的一再清汰和禁毁,在不同层面造成了明代戏曲生态环境的芜杂和恶化,导致了戏曲艺术内在活力和运变机制的流失,这是我们考量明代戏曲史发展方向时不应忽视的问题视域和隐性症候.
-
从几种“太白醉写”戏看传统戏曲的题材、风格与流播规律
-
作者:
姚旭峰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3
-
描述:
"太白醉写"是一出著名的昆剧折子戏,近世海派名家俞振飞以擅演此剧著称。上溯昆剧史,则发现该剧流行已久,在昆剧兴盛的明万历到清康乾之际,曾相继诞生了数种"太白醉写"戏,分别为:屠隆《彩毫记》第十三出《脱靴捧砚》;吴世美《惊鸿记》第十五出《学士醉挥》;孙郁《天宝曲史》第十一出《醉草》;戏曲选本《缀白裘》三集卷二《彩毫记》之《吟诗》、《脱靴》。以上数种"太白醉写"戏,出自不同身份的作者之手,风格旨趣各异,流播的命运也相去甚远。此间情形,或许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戏曲的某些固有特征与规律,值得我
-
报刊戏画与传统戏曲版画的传播学研究
-
作者:
张诗崎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受众
传播媒介
传播效果
日期:2013
-
描述:
报刊戏画与传统戏曲版画属于清拳民初大众传播视觉媒介的不同方式,其兴盛与发展有共同之处,但是受到不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二者的传播内容、传播范围与效果都有相异之处。本文谨以清末民初报刊戏画与明清戏曲版画为例,分析报刊图画与传播版画在传播学领域存在的差异。
-
黄梅戏曲 饮誉全球:黄梅戏回娘家
-
作者:
湛有恒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宋末元初
采茶戏
散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
黄梅戏
戏曲
日期:2012
-
描述:
黄梅戏,原名采茶戏、黄梅调。起源于宋末元初,成熟于明、清及民国。产生于黄梅的多云、紫云山区。是在采茶歌的基础上,汇集山歌、樵歌、渔歌等民歌散曲,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渐形成体系的黄梅戏。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现与京、越、豫、评并称为全国五大剧种.2006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传承地方戏曲,留驻快乐童心——在区域游戏中融入地方戏(锡剧)
-
作者:
马大琴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地方戏曲
个体差异
艺术教育
表演区
行动研究
地方剧种
艺术创造
双推磨
开发研究
庵堂认母
日期:2015
-
描述:
锡剧,是清乾隆中期的一种地方戏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常州是锡剧的主要发源地,它是在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而洛阳更是将锡剧这个地方剧种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我园正在研究《利用农村本地文化资源,培育艺术教育特色的行动研究》的课题。本课题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的艺术教育与一般的艺术教育相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我们的孩子土生土长在洛阳这块沃土,秉承了洛阳人的艺术创造基因。我园合
-
古典戏曲中的“三国戏”研究
-
作者:
秦文剑
来源:
武汉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历史题材
《三国演义》
三国戏
日期:2006
-
描述:
在古代戏曲中,三国戏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内容几乎涵盖了三国历史时期方方面面的故事和主要人物。三国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既具有历史剧“讲史”的特点,又带有民间传说的神奇色彩,保有民间文学的通俗性。 首先,本文对元、明、清的三国戏分别进行了梳理,并且分为有完整剧本传世的三国戏,仅存残折的三国戏和仅存名目的三国戏三类。对剧目内容进行考述,旨在从整体上把握三国戏,概括三国戏的大致内容,以明其题材的变化。 其次,本文对有完整剧本传世的三国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掘其文化蕴涵。从元杂剧之三国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元代社会所产生的民族矛盾和人们强烈的民族情绪,汉族文人在异族统治下怀才不遇的心态,以及传统道德文化的闪光。明清三国戏较元代三国戏题材更为广泛,在封建王朝不断更替和统治者严格控制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作家由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到无可奈何地接受,不少人只能借三国戏“以史写心”,尽管还是演三国历史故事,明清三国戏的主题则更加异彩纷呈。 最后,本文对三国戏和小说《三国演义》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考察。同样是以三国故事为题材,三国戏和小说《三国演义》在表现形式、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然而,它们又不可避免地互相影响着,在题材来源、思想倾向和人物塑造上,元代三国戏对小说《三国演义》都有较大的影响,小说《三国演义》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影响着明清三国戏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