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清升平署戏曲人物扮相谱 卷中
作者: 杨连启编著 来源: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人物造型(舞台演出) 京剧 清代 图集 中国 日期:2016.01
描述: 是一本清代宫廷演剧承应机构昇平署所演戏曲剧目角色的人物画集。昇平署在编排剧目的同时,内廷如意画馆也适时依据剧本绘制戏画、扮相谱、戏曲册页,一则纪录宫廷戏曲活动,二则供爱好戏曲演出的帝王后妃欣赏之用。这些戏画,既比较写实,完全根据内廷演出的演员形象和穿戴规制进行绘制,涉及65个剧目中370多个戏曲人物的扮相,亦见出画工精良和独特画风。有历史和艺术双重价值。
“禁”与“变”——论“禁戏”视域中的清代戏曲发展
作者: 彭秋溪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查禁戏曲 戏曲地理 禁与变 禁限格局 日期:2019
描述: 出于维持社会治安、保持风俗、整顿吏治、维护族群特性等缘由,有清一代在不同时期对戏曲采取过不同程度的禁限。但戏曲自宋代以来,即可以依靠其多重功能而获得生存的合理性,因此,面对禁限措施的钳制,戏曲活动采取了多种"新变"作为"瓦解"(或"消解")禁限的手段,以突破各种束缚。尽管如此,由于多种禁限措施的合力,最终使清代戏曲的发展格局呈现出府州一级城内无戏园(或少戏园)、局部地区演戏点增多、城市演剧管控严于乡镇、一些特殊城市长时段无戏班活动等戏曲地理特征。这种格局,直至晚清以来,由于"租界"这种特权区域的出现才逐渐打破,中国戏曲从而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清季政府对戏曲禁绝管理方面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 杨继伟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政府 清季 禁绝 管理 戏曲 日期:2018
描述: 道咸以降,清朝各级政府基本延续之前对戏曲以禁为主的管理态度,并在管理措施上一度进一步强化。除在某一时期的某些地方卓有成效外,但总体而言,随着晚清内忧外患和各种新思想的传入,各级政府对戏曲的管理权威不断弱化。其禁绝戏曲方面主要内容有:对部分戏文剧本的禁毁;对多种戏曲形式的限制和禁绝;禁止妇女观戏等。但官方禁戏的言论举措已无力改变民间演剧反禁绝的趋势:戏文剧本屡禁不绝;戏曲样式增加很多且在不断变革中;禁止妇女看戏也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而最终被打破。
颐和园·戏游记 来自百年古戏楼的“潮”戏曲
作者: 周冉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仁寿殿 清漪园 铁镜公主 颐和园 圆明园 德和园 京剧唱段 乾隆皇帝 日期:2020
描述: 光绪二十一年(1895)九月初三,颐和园德和园戏楼第一次响起紧凑的锣鼓点,这座从设计到建成历时5年的三层戏曲舞台第一次投入使用。演出是为慈禧太后庆贺寿辰,从使用切末留下的记录看,当天的戏单不乏《罗汉渡海》《万寿无疆》这样动用到喷水机关和升降设备的超大型应承戏码。数以百计的神佛角色出现在福禄寿三层台上
明小说《西汉通俗演义》与清戏曲《楚汉春秋》情节渊源考
作者: 程炽玲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2
描述: 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清代宫廷戏曲《楚汉春秋》中刘邦与项羽争霸的故事情节主要源自明小说《西汉通俗演义》。《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万历年间甄伟撰,8卷,101回,其中第10至85回的主要情节俱被《楚汉春秋》所承袭。《楚汉春秋》属清代宫廷自制大戏,有10本240出,其中25出戏是写神鬼戏。另有1出戏,即第一本第二出“开场始末”,是清宫连台本戏固有格式,以8个开场人上台焚香,念开场词,讲述创作意图和剧情大意。
在“清静定”中品寻戏曲之美一一京昆小剧场折子戏演出的启示
作者: 文琪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小剧场 观众 广州地区 折子戏 荔湾区 演出 粤剧 戏曲 日期:2018
描述: 第一次观看戏曲的小剧场演出,居然在我“家门”前——荔湾区恩宁路永庆坊的一个新剧场,就是广东粤剧銮舆堂的隔壁。戏票是在网上预订的,价格相当于省市粤剧院团惠民演出的二等票,这对广州地区一个由票友组成的京昆“草台班子”来说,已经十分了不起。观众的数量比我意料中要多一些,50人的观众席全满不说,连过道、门前的空地里也都坐满了人,当然还有站着的。
《全清词·顺康卷》中的戏曲史料研究
作者: 黄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全清词》 咏剧词 戏曲史料 戏曲演出 日期:2013
描述: 咏剧词是古典戏曲的一种批评样式,它用词的形式对戏曲演出、戏曲家和演员、戏曲文本等予以题咏和点评,表达词作者的审美感受和思想观点,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戏曲史料价值。《全清词·顺康卷》(包括补编)是目前为止最大的词学总集,基本涵盖了顺康时期文人的词集。《顺康卷》收录这些文人词作中包含了不少的咏剧词,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咏剧词是戏曲批评和戏曲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清初戏曲创作和演出密切相关,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实的事实证据。本文在广泛收集《顺康卷》中的咏剧词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分三章来研究这些咏剧词。第一章分析统计出来的咏剧词,阐述词中关于一些经典剧目的演出情况,以及全本戏和折子戏的演出情况,突出分析咏剧词中被人忽视一些民间杂戏的演出情况,词作中一些演出地域和场所。第二章分析关于戏曲演员的咏剧词,论述词中体现出的演员的色艺之美和声容之美,然后从中分析演员的来源,演出的辛酸,演员最后的归宿和结局,以及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第三章为专题研究,本章选取了咏剧词比较多的《西厢记》、《牡丹亭》、《邯郸记》这三个剧目进行论述,分析这些咏剧词体现的剧目的演出形式和艺术特色。论文最后总结《顺康卷》咏剧词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探亲相骂》内府承应与民间演出之比较兼论侉戏的戏曲史定位
作者: 王岩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流传 宫廷 定位 民间 戏曲 日期:2019
描述: 以《探亲相骂》为代表的一批演唱吹腔或弦索腔的剧目在戏曲史上历来缺乏准确的评价和定位。民国至今这类剧目被视为京剧,但在京剧形成前,则被视为昆曲剧目。究其原因在于,此类腔调从未产生统一而独立的声腔或剧种称谓。现宜借用民间"侉调"概念和清内府"侉戏"概念,将这类剧目统称为侉戏。使用"侉戏"概念不仅具有文献依据和腔调生成方面的合理性,而且可避免将侉戏所涉腔调误认为是京剧早期腔调。以《探亲相骂》为代表的侉戏乾嘉年间在京城流行的盛况,是花雅之争中京腔消歇之后而皮黄未起之前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地方声腔在全国范围纷纷涌现背景下,吹腔、弦索腔在北京地区流传的一个缩影。侉戏以其独特的腔调个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依然流传在众多地方剧种当中。
上页 1 2 3 ... 40 41 42 ... 62 63 6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