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戏曲传承与乡村振兴 ——以布袋戏在厦门集美区灌口镇的存续为例
-
作者:
黄德勇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布袋木偶戏
布袋戏
传承
集美区
厦门
乡村
存续
戏曲
日期:2018
-
描述:
在闽南地区,每逢重大民俗节日,总能看到传统布袋木偶戏精彩的演出。布袋戏也叫“掌中木偶戏”“小笼戏”“掌中戏”。布袋戏使用的木偶躯干部分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其形酷似布袋,所以称为“布袋戏”。历代文献中,最早有“掌中戏”记载的是清嘉庆年间刊印的《晋江县志》,该书卷七二《风俗志》记:“近复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戏。演唱一场,各成音节。”可知至迟在清嘉庆年间,闽南地区演出掌中戏的风气已经形成。厦门由于地处泉漳之间,偶戏不仅吸收了
-
苏州剧装扮靓戏曲大舞台 ——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李荣森
-
作者:
袁成亮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剧装戏具
制作技艺
传承人
日期:2020
-
描述: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歌舞、戏剧繁荣之地,苏州也由此成为中国剧装戏具制作的发源地,尤其明代昆曲的形成更促成了剧装戏具制作业的规模化生产。至今,苏州规模化生产戏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以后,由于徽剧和京剧的兴起,苏州戏衣不仅要供应昆曲,还要供应徽剧和京剧,销路遍及苏、浙、皖等
-
戏曲作品中的家风传承研究——以黄梅戏《大清名相》为例
-
作者:
何亦邨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大清名相》
黄梅戏
家风传承
日期:2018
-
描述:
本文以黄梅戏《大清名相》为例,研究黄梅戏《大清名相》对桐城张氏家风的艺术化呈现,梳理戏曲作品传承家风的特点,探讨戏曲的艺术教育作用,揭示戏曲作品传承家风对当今社会的重要启示。
-
《最美中国戏》 古老戏曲送给年轻人的一份厚礼
-
作者:
周冉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曲文化
一桌二椅
时间与空间
艺术之美
16世纪
莎士比亚
皇家园林
汤显祖
日期:2021
-
描述:
你能够想象吗?两位出生于16世纪东西方的伟大剧作家,端坐在中式皇家园林中对酌,面前是一桌二椅,背后是清风中摇曳的竹林,莎士比亚与汤显祖,超越时间与空间,畅谈艺术之美。这一幕,在戏曲文化创新综艺《最美中国戏》中被完美呈现。这边对谈兴致正浓,那边八角亭中,一对璧人却在目光流转间
-
明清戏曲选本中的“俗增戏”考释
-
作者:
冯王玺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纳书楹四梦全谱》
《纳书楹曲谱》
折子戏
梨园艺人
俗增戏
日期:2017
-
描述:
“俗增戏”之称谓在戏曲传世文献中并未出现,“俗增”一词最早见于《纳书楹曲谱》和《纳书楹四梦全谱》中的四出折子戏中。这四出折子戏被冠以“俗增”之名,即显示出与其余折子戏的不同。借助对此四出折子戏特点的考察,发现其折子戏属性之外的特殊属性,足以使其被划分为独立的门类——“俗增戏”。一方面,“俗增戏”作为折子戏发展成熟期的典型代表,表现出戏曲创作由重文本向重舞台转变,尤其是向以艺人为中心的梨园演剧模式转变的征兆。另一方面,从清曲家叶堂的视界出发,“俗增戏”出现的背后是文人对于雅俗界限的模糊,尤其体现在文人对于梨园创作的作品以及梨园创作者的态度的微妙转变上。在这种态度转换的背后,更是清代尊重民间演剧、提倡雅俗互动的观念的体现。
-
中国戏曲中的木兰戏研究
-
作者:
林旭
来源:
安徽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木兰形象
文化内涵
木兰戏
中国戏曲
日期:2015
-
描述:
木兰是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极大。关于木兰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北朝乐府《木兰诗》。直至晚明时期,才出现第一部敷衍木兰故事的戏曲作品——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此后,在明清传奇和地方戏中出现了二十余部木兰戏。文章以木兰戏出现时间先后为序,努力从美学、性别文化等多重视角对木兰戏演变和发展脉络进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其一,探讨木兰戏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其二,梳理木兰戏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其三,明确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学界对于木兰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雌木兰》研究,而将中国戏曲中的木兰戏作为整体,进行系统梳理,并从美学、性别、文化等多重视野对其进行剖析的研究,迄今还没有出现。第二部分:木兰故事源流梳理及木兰戏概述。首先,梳理木兰故事源流。文章以“木兰有无其人”、“木兰生活年代”、“木兰身世”设问,探究木兰是否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的人物,木兰生活年代,木兰姓氏和木兰故里。其次,概述历代木兰戏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明代唯一一部木兰戏《雌木兰》研究。其一,从情节结构方面阐释《雌木兰》对《木兰诗》的补充和丰富,分析《雌木兰》艺术特色;其二,分析《雌木兰》中人物形象;其三,探讨徐渭的女性观。第四部分:清代木兰戏《双兔记》研究。文章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探讨清传奇《双兔记》对明杂剧《雌木兰》的继承与发展。第五部分:现当代木兰戏研究。现当代时期涌现出大量木兰戏,文章选取了京剧《木兰从军》、豫剧《花木兰》和龙江剧《木兰传奇》三部不同剧种木兰戏,分别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唱腔等方面分析了其对前代木兰戏的继承与发展。第六部分:结束语。梳理木兰戏中木兰人物形象和木兰故事叙事模式的发展演变模式,剖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戏曲行业的清源神产生
-
作者:
宋希芝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神
戏曲行业
水神
清源神
傩神
日期:2020
-
描述:
行业神的崇拜相沿成习,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唐宋以来,清源真君(二郎神)就是朝廷主持奉祀的水神。元代以后,人们开始确认"清源真君"就是青城山道士、后来的隋朝嘉州太守赵昱。但是,直到清初康熙年间,官府也没有把清源真君(二郎神)视为戏神。从清源真君的神迹来看,与戏曲似乎并无关系。汤显祖所说的"以游戏而得道",即从水神清源真君(西川灌口神)转为戏神,过于突兀。其产生程序应该经历了"水神——傩神——戏神"三部曲。
-
外部凝视、群体预设与隔绝空间 ——评郭安瑞《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
-
作者:
刘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曲表演
折子戏
《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
日期:2020
-
描述:
郭安瑞《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是西方学者运用社会学方法对中国传统戏剧空间进行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重点考察了"文人"与"清廷"这两个戏剧活动的参与主体,试图探讨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然而,由于某些理想化预设,作者对文人创作花谱和清廷扶持花部的动机分析都有失简单。此外,她还通过对舞台剧本演变的梳理,考察其中反映的晚清社会气质变化。对变化原因的解释,却仅从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着眼,忽略了世界史背景下中国社会受到的外部作用。该著总体上体现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社会、文化时某种不自觉的"他者"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