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郭汉城(1917--2021),戏曲评论家。1917年9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县张家弄村。1938年到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从事抗战教育工作。194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8年进驻张家口。曾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兼省文联主任。1954年调中国戏曲研究院,任剧目工作室主任。1980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2009年被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授予终身成就奖,于2010年获聘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同时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资华筠、范曾、刘梦溪等7人26日在此间获聘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2011年12月19日获中华首届艺文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201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宣部“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6年,欣然受邀担任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荣誉顾问,对该中心和抚州的文化发展十分关心。

郭汉城先生说:“中国戏曲学的全面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许需要两代、三代人的持续努力,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完成的。中国戏曲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戏剧艺术,是由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各个门类综合而来的,它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独立艺术还不一样,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和艺术规律,这在史论中只能提纲挈领地涉及,很难深入细致。这个任务只能在分史、分论中解决。中国戏曲学涉及的方面、问题都十分广泛,既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又要总结现实的经验。根据当前戏曲研究状况,我觉得现状的研究更应受到重视。理论研究一定要联系实际,尤其要联系当前创作、研究的实际。理论研究有助于戏曲的发展,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特征性的东西,升华为新的理论。这样的理论更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感,更会受到大家的关心和重视。从这一意义上看,上文提到的‘论从史出’的观点,还不是很全面的。理论应从历史和现状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