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附魅、祛魅和返魅:昙阳子传记形象的历史演变:从王世贞《昙阳大师传》说去
作者: 魏宏远 来源: 社会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昙阳子 王世贞 《昙阳大师传》 日期:2014
描述: 昙阳子形象建构是一场文化权利的争夺.王世贞、王锡爵以昙阳子种种灵异事件为契机,意图通过昙阳子信仰体系的建构以维系他们日益下降的世俗地位,为此展开了对昙阳子的一系列"附魅"活动.二王氏的政敌张居正、徐学谟等力图破坏他们对这一新信仰体系的建构,以消除二王氏的社会影响,为此对昙阳子进行了一系列"祛魅"...
在研读与品味上花力气
作者: 彭尚炯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质兼美 经典名篇 寒花葬志 先妣事略 主旨句 项脊轩志 张茗 王锡爵 一唱三叹 写作题材 日期:2014
描述: 《项脊轩志》是经典名篇,优秀的教学案例不少。张茗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就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其一,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学生凭借注释能够读懂,因此设计没有纠缠于字词教学,起始阶段就要求学生找出主旨句及其所涵盖的
明清两代太仓的两大王氏曲学家族
作者: 周巩平 来源: 曲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历朝 文坛领袖 王愔 梁辰鱼 曲学 曲家 王衡 王时敏 王锡爵 王士 日期:2014
描述: 明、清两代,江南太仓有两个著名的王氏家族,一为琅琊王氏家族(即王世贞家族),一为太原王氏家族(即王锡爵家族),这两个都是江南一带累世簪缨,历代仕宦的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太仓这两个王氏家族除了科举出仕方面连绵不绝、代代延续之外,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代有人才,俊彦辈出。他们是簪缨世家,同时也是文学世家、丹青世家和曲学世家。琅琊王氏家族的王世贞,是明文坛"后七子"之一,独步一时的文坛领袖,而太原王氏家族的王锡爵,则是万历朝著名的"太仓相国";清初引领画坛画
《江南曲学世家研究》
作者: 周巩平 来源: 文艺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献资料 立项课题 曲学 曲家 综合分析 文化出版社 沈氏 南词新谱 王锡爵 血缘婚姻 日期:2014
描述: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2008年立项课题"江南曲学世家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运用谱牒学与艺术学知识,从家族文化传承角度来探讨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不是艺术家个体,而是艺术家的家庭与家族,家族的文化传统。其研究方法,则以大量家谱为基础,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具有独特的视角。
明代太仓籍父子榜眼王锡爵、王衡及其家族与科举
作者: 高琪 来源: 科举学论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仓 科举 家族 王衡 王锡爵 后裔 榜眼 日期:2014
描述: 王锡爵家族是江苏太仓地区最主要的科举和文化家族。这个家族通过长期的农商经营,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王梦祥、吴氏夫妇的读书好学、教育培养,为其子王锡爵走上科举仕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铺垫。王锡爵乡试、会试、殿试连捷,金榜高中,宣告了榜眼家族的诞生。王衡轻松摘得解元桂冠,历经曲折,十余年后终得再列鼎甲之列,延续了榜眼家族的美名。王衡之后,至清末近三百多年间,其后裔在科举仕宦史上继续书写着令人赞叹的佳话。
王锡爵忠直定国是
作者: 谢志伟 来源: 海峡通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中国 王锡爵 明朝万历中期 内阁首辅 日期:2014
描述: 王锡爵是明朝万历中期的内阁首辅,作为朝廷重臣.针对当时的国风日颓、政事不举乃至闰家所面临的兵燹灾患.他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国运、振兴朝纲的举措,并以其“公忠直亮”的气节不艮险阻,奋发直前,扬新除弊,体恤民生,稳固国本
被误读的晚明(下)
作者: 商传 来源: 紫光阁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观念 哱拜 顾宪成 总宪 万历皇帝 政治改革 王锡爵 内阁大学士 朱翊钧 内阁首辅 日期:2013
描述: 大臣骂了皇帝,皇帝却不敢反应。结果慢慢地留中的奏折就越来越多……明朝君主专制的制度已经松动了,人们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侯外庐先生曾经评价晚明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很多著名的文人都想做晚明人。明朝需要什么呢?明朝需要的是政治改革,可惜这个政治改革没有一个人做出来,不仅做不出来,还直接形成了党争。
明后期地方士绅与灾蠲:灾荒背景下明代社会的政策诉求
作者: 张兆裕 来源: 明史研究论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后期 明史研究论丛 赵世卿 明后期 地方事务 地方士绅 明代社会 王锡爵 荒政考 李三才 日期:2013
描述: 灾荒发生后,明代社会对政府的救灾措施最为关注的,是田赋的征收问题,即政府是否给予灾区蠲折停缓等优惠政策,其次才是赈济。这是从明代后期的一些救荒专著以及其他记载中获得的印象。由于我们所看到的记录主要是地方士绅们留下的,因此我们把这种诉求首先明确为后期地方士绅的意愿,虽然士绅的意愿与受灾的最底层贫民不会是完全一致,但他们作为在地方事务中较具影响力的群体,其诉求对于了解特殊背景下的明代社会意愿是应给予特别重视的。
上页 1 2 3 ... 25 26 27 ... 35 36 37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