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李梦阳
作者: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人诗 诗必盛唐 前七子 宋诗 李梦阳 主情说 文必秦汉 空同 日期:2021
描述: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亦作崆峒,陕西庆阳(今甘肃庆阳县)人,明中期文学家。明代"前七子"之首,文学复古运动的核心人物。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理学风气对文坛的负面影响。倡导"主情说",认为庶民诗比文人诗更有价值,提出"真诗乃在民间。"抨击诗歌中的"主理"现象,以为宋诗"主理不主调",使得"人不复知诗"。
“改文狂魔”怕什么
作者: 程非 来源: 百家讲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0
描述: 明代文学家康海生于仕宦兼经商世家,父亲对他管教甚严,动辄棍棒相加。在这种教育模式中,他很快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博览群书,文采飞扬,并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及第。当时还有个文豪叫李梦阳,大概是文人相轻吧,他们常明争暗斗,谁也不服谁。 正德年间,宦官刘瑾权倾朝野,想拉拢文化人装点门面,于是多次登门拜访,但康海爱答不理,两人的关系若即若离。
明代作家周祚研究三題
作者: 郝潤華1,高雲飛2 来源: 历史文献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事迹 周祚 作品 交游 日期:2020
描述: 周祚字天寶,浙江山陰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嘉靖年間任東阿縣令、來安令、兵科給事中,任工科左給事中時奉命赴遼東處理軍務,頗有邊績。晚年因病隱居家鄉紹興前梅山,潛心創作。周祚品性耿直,爲人端節,善詩文,倡復古。曾投書"前七子"領袖李夢陽,並成其私淑弟子。明代官私書目有《周祚集》十五卷、《定齋集》四卷等,惜已散佚,《盛明百家詩》録其詩賦一百餘首,並非全帙。本文據《(萬曆)會稽縣志》《(萬曆)紹興府志》《(天啓)新修來安縣志》等文獻輯其詩文十數篇,權補其遺漏,以資相關研究。
石无眼砚有魂
作者: 胡西林 来源: 中国收藏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0
描述: 明代李梦阳、徐渭、王世贞铭长方形叶池端砚杭州文物商店旧藏 旧藏杭州文物商店的明代李梦阳、徐渭、王世贞铭长方形叶池端砚,是一方难得并且富有内涵的砚台。说它难得,是砚上铭文分别出自明代三位重要文人之笔;说它富有内涵,则是因其浓缩了一段明代文学史。 “前后七子”为砚伏笔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代弘治至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前后七子”曾活跃文坛数十年。
“前七子”书写简史
作者: 孙学堂 来源: 斯文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七子 前七子复古运动 文人集团 日期:2020
描述: 李梦阳、何景明、边贡等人在世时并未形成结盟的文人集团,"前七子"的名单是康海和王九思在嘉靖时期凭回忆"遴选"出来,由王九思和张治道、李开先等人传播开来的。从嘉靖时期到明末,弘德"七子"之说并未被主流文坛接受,包括"嘉隆七子"和胡应麟在内的复古派也不曾使用这一说法。到明末清初,才经过钱谦益的采纳,逐渐传播开来,此后经过官修《明史》和《四库全书总目》的传播而广为流行。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被文学史书写为"前七子复古运动"。
明代中期关中士人与阳明学的学术分歧
作者: 常新 来源: 孔学堂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期 学术分歧 关学 阳明学 日期:2020
描述: 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的文学复古运动既是一场文学的革新运动,又引发了儒学内部的自我反思与批判。这一时期基于共同的文学追求与政治理想,关中的李梦阳、康海及王九思,与王阳明参与了文学复古运动,后王阳明专注于儒学的革新,形成的"良知"说打破程朱理学在儒学内部的尊崇地位,引发了儒学的激变。面对儒学出现的大变局,关中士人对阳明的"良知"学做出了回应,显示出关中士人与阳明在"良知""格物""知行""工夫"等层面的学术分歧,反映出这一时期关学的朱子学立场。
满庭芳影斑驳恸 兹所立处是吾亲
作者: 靳超 来源: 美文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唐宋派 满庭芳 复古派 日期:2020
描述: 月影摇动之时,是否有一个人成为心中满心的挂念;庭院再入之期,是否有一件事变成心中萦绕的遗憾?月盈月满,归去漂泊,我们可以大声地诉说着我们心中或欣喜或悲伤的情绪,而如若时光倒流至百年之前的大明年代,我们便不一定能如此这般地放肆与任情。除了他——妙笔真情的归有光——把内心的真挚之情封印在了嘉靖时代的长卷中。一、时代的勇士——在复古大潮中独抒真情明代中期的嘉靖年间,文坛上掀起了一股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代表的"复古潮流",简而言之
王世贞“格调说”内涵探赜
作者: 贾飞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格调说 王世贞 创作 情性 日期:2020
描述: "格调说"是明代诗文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作为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其"格调说"在李东阳、李梦阳、李攀龙等人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他在格、调之外,注重才、思的融入,同时强调创作主体自身情性的流露,以求文章整体上达到彬彬之态,情法兼具,这克服了"格调说"之弊病,促进了复古文学的新发展。王世贞将新的"格调说"理论付诸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并使之成为其评论文章和作者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王世贞的"格调说"有其自身内涵和价值,是王世贞诗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页 1 2 3 ... 37 38 3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