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诗文大家李梦阳的坎壈人生
作者: 盛敏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庆阳 何景明 前七子 文坛领袖 文学革新 弘治 影响深远 明代 李梦阳 复古 日期:2014
描述: 一、微而贫的教授之家李梦阳(1472—1529),字献吉,晚号空同子。我国明代弘治、正德间的文坛领袖,他与信阳何景明共同倡导的文学革新史称"前七子"诗文复古运动,影响深远。他祖籍河南扶沟,生于甘肃庆阳,10岁起定居河南开封。李梦阳的曾祖恩不知里籍,入赘扶沟王氏,随家迁居甘肃庆阳,后死于白沟河战役。梦阳的祖父忠由于父死母嫁,8岁起即依靠贩卖盐和蔬菜养活自己,家境渐渐殷实起来。忠性情谨慎,善于营生,
吴文化与明代中期诗坛
作者: 朱丽霞 来源: 江南论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期 何景明 前七子 强势话语 徐祯卿 李攀龙 楚风 边贡 唐宋派 吴文化 日期:2014
描述: 自明代中期始,诗坛的主流趋势便是齐气与楚风旗鼓并飙,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学角逐之中。即使如此,江南一带,仍然有大批文人不受齐气、楚风所拘囿,一直在强势话语之外保持独立的吴歈特色。晚明诗坛实际上是在三种不同地域诗学宗尚的相互抵抗、相互对峙和相互包容中递嬗行进,并一直延续至清初。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河南人;徐桢卿,苏州人;边贡,山东人;
明代宁夏籍作家胡侍四考
作者: 田富军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侍 考辨 字号 籍贯 日期:2014
描述: 胡侍(1492-1554),明代中期诗文作家,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鸿胪寺右少卿.与"前七子"中的何景明、康海友善,有多部著述传世.前人关于其籍贯、字号的考订过于简单或存在偏颇,关于"夺秩编民"后的"诏复"问题多从古人之说,未进行深入辨析.通过考辨可以确定:胡侍籍贯宁夏;字承之;号蒙谿...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题
作者: 来源: 满分阅读(高中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考试 高三 何景明 语文试题 梧桐 重庆市 巴蜀中学 日期:2014
描述: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雨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明代篆刻摹古思潮
作者: 陈作霖 来源: 中国书画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篆刻艺术 王阳明 何景明 明代绘画 印薮 李攀龙 朱熹理学 艺术思潮 明弘治 新理学 日期:2014
描述: 一艺术思潮的萌生需要社会各种因素的配合:思想哲学的趋势、同门类的艺术趋势、相应的手工业制造技术等。时至明代,宋元以来的程颐、朱熹理学已经腐朽衰落;王阳明的"心明便是天理"和"知行合一"的新理学得到流行;同时出现了博览群书派和研究经史派;他们都主张个性解放与心灵自由。明代绘画对宋元绘画的研讨尤为重视,摹古之风大盛,明弘治、正德年间文学和书法部出现了新变化,文学上出现了李梦阳、何景明等七人的"前七子",与后出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人的"后七子",先后提倡古学,反对明初的"台阁体"。明代徽州刻书盛极一时,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宫刻、书院刻、家刻、坊刻齐头并进,工艺雕刻与篆刻都是以刀为工具进行操作,两者关系及其密切。①尤其当明嘉靖、万历时期文人篆刻风气兴起之时,出于借鉴临摹的需要,对古印谱的需求很大。一些古印章借木版雕刻的形式行世,大大推动了文人篆刻的发展。万历三年(1575)由徽州人王常选辑的《印薮》以木板翻摹秦汉印章,风靡全国。明代出土文物日多,其中就有不少的秦汉印,考古与文字考证之事亦渐兴起。许多文人学士、书画家好古成癖,他们描摹文字、考订证伪、标榜汉印、广集印蜕成谱,尽日心摹手仿,拟古成风②,为明代篆刻摹古热潮的勃兴起到了推动作用。
明代诗论中的易学命题——“富有”、“日新”的理学诠释与诗学影响
作者: 孙学堂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有 日新 理学 易学 文学复古 日期:2014
描述: 《周易·系辞》所说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是一个被不断赋予新内涵的理论命题。张载、朱熹的阐释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渗透到文学领域,成为明代文学复古派诗论的重要理论支柱。何景明和王世贞多承张载之说,强调"义理一贯"以简化法度,李梦阳和李攀龙则多沿朱熹之论,看重"藏用"和"显仁"的辩证关系,坚信"变化"、"日新"是循序渐进的必然结果。
《汉语大词典》中“美女冯子都”实为“男子”考
作者: 王勇 来源: 辞书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冯子都 何景明 汉语大词典 羽林郎 毛传 《玉台新咏》 第一义 权威工具书 罗敷 郑风 日期:2014
描述: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汉语词典,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权威工具书。然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汉大》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兹对《汉大》中一处错误加以考订。在《汉大·子部》收有"子都"一词,共有两个义项。其第一义项解释为"古美男子名",所举例证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称:"子都,世之美好者也。狂,狂人也。"《孟
明文“极于弘治”说刍议
作者: 何诗海 来源: 文学评论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弘正 七子派 何景明 普泛性 前七子 弘治中兴 学史 理论命题 明清文学 明代文 日期:2014
描述: 明文“极于弘治”说是明清时期具有广泛影响的论断.此说并非产生于对明代文学史的客观描述,而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盛世文学图景的构建,是七子派为廓清台阁文风,扩张本派声势,争取文坛领导权而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并随着其原始语境的退隐而逐渐演化为对整个明代文学史的评价.然而,正因隐去原始语境成为一个普泛性论断,此说的涵盖面、周延性甚至客观性在后世都不断遭致质疑,异响别调时时间起,为了解明清文学思潮的变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上页 1 2 3 ... 10 11 12 ... 37 38 3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