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赣剧英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汤显祖《牡丹亭》为例
作者:王丹丹,李芳媛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牡丹亭》因其英文翻译版本及昆曲表演版本而在国内外文学作品领域和戏剧表演舞台大放异彩.其作者为江西省临川人汤显祖.他于1598年创作的明代戏曲代表作《牡丹亭》,也成为江西省传统地方戏曲——赣剧最为经典也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本论文从牡丹亭的英译入手探讨赣剧的英译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期使赣剧在省内外、国内外获得更大认可与传播,进而弘扬传统中国文化.
汤显祖《牡丹亭》与“青春版”比较研究
作者:钱颖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以原著汤显祖的《牡丹亭》与"青春版"《牡丹亭》2007年百场纪念版的舞台演出的影像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评析剧本比较与剧本改编。论文主要从剧本情节内容、剧本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三个方面来比较原著与"青春版"《牡丹亭》二者差异。
多情一本《石榴记》——兼论《石榴记》对汤显祖《牡丹亭》的模仿与创新
作者:杨志敏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黄振《石榴记》以南宋浙东天台张幼谦、罗惜惜悲欢离合爱情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叙写了青年男女对真挚爱情的不懈追求。剧本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以《牡丹亭》为榜样,同时又独具匠心、刻画入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牡丹亭》研究
作者:赵征军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牡丹亭》在中国戏剧史和英美文化系统中都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该剧在西方的成功译介得益于特定时代之下节译、编译等多样化的翻译形式。然而当下的《牡丹亭》译介研究只看重全译本,而对选译本、尤其是"一体化"时代之下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多有忽略。这不利于杨宪益、戴乃迭翻译思想的总结,也无益于中国戏剧及其他文学样式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杨译本所处时代为背景,参照文化学派翻译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赞助者、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与译者主体的交互过程,总结杨译本的规范,以期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提供借鉴。
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牡丹亭》研究
作者:赵征军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牡丹亭》在中国戏剧史和英美文化系统中都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该剧在西方的成功译介得益于特定时代之下节译、编译等多样化的翻译形式。然而当下的《牡丹亭》译介研究只看重全译本,而对选译本、尤其是“一体化”时代之下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多有忽略。这不利于杨宪益、戴乃迭翻译思想的总结,也无益于中国戏剧及其他文学样式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杨译本所处时代为背景,参照文化学派翻译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赞助者、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与译者主体的交互过程,总结杨译本的规范,以期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提供借鉴。
汤显祖《牡丹亭》东传朝鲜王朝考述
作者:程芸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古代朝鲜王朝的燕行文人及其结交的清朝文友,是汤显祖《牡丹亭》东传的主要推动者。汤显祖诗文曾因《列朝诗集》等书籍的传入而为李朝文人所关注,《牡丹亭》的东传,则进一步激发了李朝文人对汤氏其人其作的兴趣。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牡丹亭》因李德懋、朴齐家等人的燕行而被带入朝鲜半岛,这既是一次偶然的"文学史事件",也具有重要的样本分析的价值,体现了古代东亚"人物往来"、"书籍流转"与"知识环流"的某些特征。
上页 1 2 3 4 5 6 ... 71 72 7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