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元杂剧神仙道化剧研究
作者: 王琰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神仙道化剧 全真思想 长生 世俗化 日期:2010
描述: 元杂剧与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很深的渊源。神仙道化剧既是宗教与文化碰撞的产物,也是展示元代现实社会的平台。本文主要以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作为研究对象。关于神仙道化剧兴盛的原因,学术界大体从城市经济的繁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元代文人对现实绝望寄情宗教等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文章的第二部分对前人的思想加以归纳概括,主要从宗教本体及接受群体探讨神仙道化剧兴盛的缘由。以全真度世思想为背景的神仙道化剧,自然深受道教文化的浸渍。文章的第三部分重点探讨神仙道化剧中全真思想的体现,力图探索神仙道化剧中所反映的宗教思想根源。长生是道教永恒的话题,也是道教最核心的思想。长生思想符合元代劳苦大众对现实失望而将希望寄托于飘渺世界的心理需求。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着重分析神仙道化剧中的长生思想。戏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现实生活是其生存的土壤。戏剧必然会影射现实社会生活,只有贴近生活的剧作才是艺术价值高的作品,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挖掘神仙道化剧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力图全面了解元代的社会生活。
神仙题材与元杂剧创作——以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为例
作者: 王亚伟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神仙道化剧 神仙题材 元杂剧 马致远 日期:2017
描述: 我国古代剧作家很早就将神仙题材纳入了戏曲创作。其中,马致远对神仙题材的处理颇有高明之处。他在处理神仙题材时往往杂取多个故事合成一个,形成了固定的结构模式,并且善于挖掘神仙的独特内涵,将全真道思想、神仙语言和法术巧妙地融入剧中,于窠臼中出变化,在杂剧的矛盾设置和舞台表演上翻新出奇,从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创作的角度审视马致远处理神仙题材的方式,不仅为深入理解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对认识我国古典戏曲在成熟阶段对神仙题材的吸收和表现亦颇有帮助。
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与元杂剧《灰阑记》之比较
作者: 马玉倩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 灰阑记 二母争子 布莱希特 日期:2017
描述: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兴起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经过长期的发展,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简而言之即各种文学关系,尤其是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关系。旨在探讨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长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历史、现状和可能性。本文将从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对中国元代剧作家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进行比较研究。“二母争子”的主题在许多中西方经典中皆出现过。《灰阑记》作为元杂居“包公戏”中经典一则广为流传,后传至欧洲。布莱希特所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正是收到了前者的影响。布氏借用李之《灰阑记》的故事框架,赋予这一古老故事新的灵魂。然布莱希特与中国的渊源并远不止如此,他对中国的舞台艺术实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在中国古典戏剧表演中已经存在了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他十分推崇中国诗人白居易,墨子和道家的老庄哲学也在《高加索灰阑记》中有所体现。两部作品,皆是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后者更隐含其政治愿望和态度。布莱希特对中国事物的接受,凭借的是批判性的选择,因此他将中国《灰阑记》的主旨反其意而用,以通过戏剧实现他的教育目的。同一主题,由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两位剧作家分别演绎,诠释的主旨却大相径庭。在李氏之灰阑记中,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布莱希特反其道而行之,更加注重母性的社会意义,将母爱与血缘分割开来,主要人物也被赋予了其阶级特性,值得深思。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接受研究、比较文化等研究方法,结合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相关理论,分析两部作品中文学现象之异同,着重通过对“异”的分析研究布莱希特对中国《灰阑记》的改作。
论元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的人物形象
作者: 石济瑄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江州司马青衫泪》 杂剧 人物形象 日期:2020
描述: 在元杂剧中,士子艺伎恋爱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元代社会环境特殊,文人士子多混迹于市井之间,与艺伎相交好。元杂剧士伎恋爱剧的代表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成功地塑造了艺伎、痴情诗人、恶毒鸨母、粗鄙商人四个典型人物形象。在对剧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应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有助于演员理解人物角色,更好地完成表演任务。
浅析《汉宫秋》元杂剧结构特点及发展
作者: 杨晨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元杂剧的结构特点 马致远 元杂剧的成就 汉宫秋 日期:2018
描述: 《汉宫秋》是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这部元杂剧描述了汉元帝与王昭君之间的种种故事。该部剧通过叙述汉元帝对文武大臣的批评指责和自我反省来表明整个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元代杂剧综合了文学、说唱、民间歌舞等,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一抹亮色。最可贵的是旁敲侧击的烘托出了汉人在民族斗争中败亡的景象,深入与升华来了这部剧的主旨,使人们可以客观的看待与评价金元时期国内的民族斗争。同时也体现出元杂剧写作手法的高超和日渐成熟。
元杂剧家庭剧中多民族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 宫慧欣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族 家庭剧 元杂剧 融合 民俗文化 日期:2014
描述: 家庭剧,作为元杂剧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表现了元代家庭生活中的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家庭内、外部的矛盾,同时也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多民族民俗文化。而这些隐藏于剧本中的多民族民俗文化,一方面促成了元杂剧家庭剧在剧情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满,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元代社会多元文化融合的现实特征。因此,对于元杂剧家庭剧中多民族民俗文化的深层挖掘、分析、阐释也是对元代社会中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价值的关照。根据民俗学、文学、文献学、文化学等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研究方法,本论文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在绪论中,通过对现有的关于元杂剧家庭剧中民俗文化研究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归纳,从而总结出元杂剧家庭剧的研究现状,并以此而对家庭剧剧目进行界定;在第二章里,先把元杂剧家庭剧中存在的民俗文化按照汉族、蒙古、女真和回回进行区分,其次以钟敬文先生的《民俗学概论》为理论基础,在每一类民族中再细化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部分;第三章主要是以归纳出的元杂剧家庭剧中多民族民俗文化为基础,总结其特征;第四章从元代社会史实为参照,分析多民族民俗文化进入到元杂剧家庭剧中的原因;第五章以北杂剧家庭剧与南戏家庭剧的对比研究为基础,从民俗伦理思想方面来探讨北杂剧家庭剧与南戏家庭剧的不同点及相同点;在结语中,总结了对于元杂剧家庭剧中多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的意义以及其存在的重要社会价值。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在渐趋流行的民俗学与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利用民俗学、文学、文献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元杂剧家庭剧主要以民俗学的视角进行阐释研究。以元杂剧家庭剧剧本为基础,挖掘其作品中在民族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所蕴含的多民族民俗文化,总结元杂剧家庭剧中多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及进入到元杂剧家庭剧中的原因。并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对元杂剧家庭剧和南戏家庭剧中所反映的民间伦理思想进行归纳与总结,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赵氏孤儿》忠义主题的演变——从元杂剧到当代影视剧
作者: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1
描述: 暂无
如何看待“情节”在元杂剧鉴赏中的作用——《长亭送别》教学反思
作者: 陈彬洁,丁红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情节 元杂剧 鉴赏 《长亭送别》 引导学生 教学反思 阅读视野 日期:2019
描述: 《长亭送别》是元杂剧《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属于节选类型的文本。笔者先从节选与整部剧之间关系的角度,考虑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文本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为一个学习任务群,要旨之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
上页 1 2 3 ... 181 182 183 ... 188 189 190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