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太平广记 博戏弈棋
-
作者:
李昉著
来源:
辽宁出版集团电子图书部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02
-
描述: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
-
张掖邵家杖头木偶戏班初探
-
作者:
石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3
-
描述:
木偶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专供陪葬用的木偶,称之为"偶人"。①木偶戏原来是在丧葬时所唱的"挽歌",到了东汉时因为它的音乐和表演形式受到普遍的欢迎,逐渐被移用在了宴会上。②唐、宋两代是木偶戏长足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木偶戏种类繁多,演出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明清两代随着民间地
-
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
-
作者:
吕文丽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音乐结构
诸宫调
叙事手段
艺术形式
戏曲
日期:2004
-
描述:
中国戏剧之所以被特别称作“戏曲”,就在于它是以“曲”演“戏”,所谓“以歌舞演故事”,因此“戏”——具有复杂情节的故事,和“曲”——便于叙事的大型音乐结构,就成为构成中国戏曲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元素。中国戏剧之所以发端甚早而戏曲之形成却很晚,究其原因,其一是缺乏长篇叙事诗提供的故事基础,其二便是没有在“戏”里引入一种便于叙事、能够演唱大型故事的音乐结构。而这两方面的使命,正是借助宋金时期集说唱伎艺之大成的诸宫调来完成的。 诸宫调是宋、金时期盛行的一种大型说唱文艺样式,它继承了唐代变文韵散结合、唱白相间的说唱体制,汲取宋代流行的小唱、鼓子词、缠令缠达、唱赚等说唱伎艺之优长,尤其借助缠令缠达“引子—过曲—尾声”的组曲方式,连缀成套,形成精密严谨、极具伸缩性的音乐结构,为戏曲的形成准备了“曲”的条件。同时,宋代成熟的说话伎艺不仅为诸宫调“编撰传奇灵怪,入曲说唱”提供丰厚的故事基础,而且为之准备了成熟的叙事手段,使得诸宫调得以实现用歌咏说唱的形式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的功能,进一步为戏曲的诞生准备了叙事手段。 诸宫调在“戏”与“曲”两方面为戏曲的形成做好了准备,宋金时期的社会状况又为诸宫调影响戏曲...
-
戏曲文学词语选释
-
作者:
曹永辉主编
来源: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曲语言
中国
研究
日期:2013.12
-
描述:
本书是一部戏曲文学工具书,专供检查戏曲词语。共收词目2400余条,每条都有相应的剧目举例,涉及四百多个剧目,内容囊括宋、金、元、明、清历代戏剧,包括宋、金时期的诸宫调,早期的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现代京剧和地方戏的新编历史剧等各个不同形式戏曲的词汇。
-
对海宁皮影戏的几点浅见
-
作者:
马孙英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1
-
描述: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分布在许多省市,且各地的皮影戏,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民族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在演出形式、音乐唱腔和影偶造型等方面也都各有特色。海宁皮影戏历史悠久,俗称"羊皮戏"。海宁皮影戏通常被认为是在宋皇室南迁时,由中州皮影艺人随移民至临安(今杭州)后再传入海宁。至清、民国期间
-
梨园戏曲
-
作者:
李默主编
来源: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曲史
通俗读物
中国
日期:2013.10
-
描述:
戏曲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产生之初的宋金元时期到现在,它已经走过风风雨雨八九百个年头了。经过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三大发展阶段,如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不仅成为中国的国粹,而且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戏曲史话》以此为基点,用翔实有力的材料、活泼通俗的语言将中国戏曲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为您娓娓道来。
-
戏曲舞台本科诨研究
-
作者:
乔丽
来源:
南京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调整情节
舞台本科诨
塑造人物
以俗为美
舞台实际
科诨套式
调节气氛
日期:2005
-
描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民族文化瑰宝,具备文学和艺术的双重特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以古典戏曲舞台脚本中的科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绪论主要是对戏曲舞台本的界定和对戏曲科诨概念的解释,确定了研究对象的范畴。第一章交代戏曲科诨的渊源,探讨中国古典戏曲成熟之前的表演形式对其产生的影响。首先说明中国古典戏曲很注重喜剧情境的创造,这也是中国人乐天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次说明先秦俳优的滑稽调笑、汉唐的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以及宋元南戏中的制造笑声的表演技巧和手段对后世戏曲科诨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章是本研究的核心。首先,在大量阅读、整理舞台本作品中的科诨的基础上实地考察科诨的存在样式,进行一定总结,找出一定的相对规律。本章首先将科诨分为以语言制造科诨为主和以动作制造科诨为主两大类,每一大类下再细分小类进行考察。另外根据科诨与全剧情节结构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情节密切相关的科诨,着眼点在于科诨的功能,故放在第三章中论述;另一类是与情节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科诨,这里着重总结相关的表演样式。本章研究目的在于使科诨的面貌更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第三章在第二章总结科诨套式的基础上对科诨在戏曲作品尤其是舞台本作品中的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及其原因进行切实地分析,具体通过调节舞台气氛和戏剧节奏、塑造人物形象、调整情节结构、 解决舞台实际问题四个方面来论述说明。最后的第四章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舞台本中科诨以俗为美而又强调自然的风格特色。全文层层推进,从舞台本中的科诨的存在面貌到其功能作用再到其风格特色,从科诨本身出发研究科诨,从科学态度出发考察科诨。
-
绍兴戏曲史
-
作者:
罗萍编著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剧史
戏剧史(地点:
绍兴市)
日期:2004
-
描述:
本书按照绍兴戏剧的历史记载和实际存在,叙述了绍兴地区曾经存在和至今尚存的绍兴戏剧,内容为唐、宋、元代的绍兴戏剧,明代的绍兴戏剧,绍兴调腔、绍兴乱弹、诸暨西路乱弹、绍兴鹦哥戏、越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