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全元戏曲 第4卷
-
作者:
王季思主编
来源: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全集
中国
元代
古代戏典
剧本
日期:1999.02
-
描述:
本书收录郑廷玉的《宋上皇御断金凰钗》、李直夫的《便宜行事虎头牌》、宫大用的《死生交范张鸡黍》、郑德辉的《虎牢关三战吕布》等元曲。
-
元明清戏曲中的叠三字形式
-
作者:
郭攀,宋静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修辞格
叠三字形式
清戏
明代
元代
戏曲
日期:2000
-
描述:
一、叠三字形式的具体表现 元明清戏曲中有一种颇具特色的重叠形式——叠三字。据对顾肇仓《元人杂剧选》、周贻白《明人杂剧选》和王起《中国戏曲选》下册的考察,从时代上讲,叠三字形式在元代戏曲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率亦最高。《元人杂剧选》收入14位作者的15种戏曲,除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仁甫《梧桐雨》未见用例之外,其余皆有叠三字形式,其中,武汉臣《生金阁》、孟汉卿《魔合罗》、李好古《张生煮海》使用频率
-
元大都的戏剧文化
-
作者:
季国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剧文化
海子
北曲杂剧
京师
元大都
伎艺
院本
演员
教坊
杂剧艺术
日期:1991
-
描述:
元代大都(今北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悉为人知的,然而有关大都戏剧文化繁荣的概貌至今却未见专文探讨,可能是由于受到史料缺乏的限制。笔者今不揣譾陋,试作初步考述。 “歌棚舞榭,选九州之依芬” 早在金代,中都燕京就是宋金杂剧十分重要的流传地。《金史·佞幸传》载:“张仲轲,幼名牛儿,市井无赖,说传奇小说,杂以俳优诙谐语为业。海陵王引之左右。”由此可见,燕京的职业艺人为数必定很多,且统治者也十分喜爱民间艺术。《金史·礼志》引《新定夏史仪注》记载宫中宴乐:“侯押宴等初盏毕,乐声尽,坐。至五盏后,食,六盏、七盏杂剧。八盏下,酒毕,……至九盏下,酒毕,教坊退。”其情形全同北宋,金杂剧显然直承宋杂剧而来。南宋楼钥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朝的《北行日录》亦载,燕都“乐人大率学本朝,惟杖鼓色皆幞头、红锦帕首、鹅黄衣、紫裳,装束甚异”。这又反映出受女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某些变异来。金朝宫廷伎乐之盛,还可从《大金国志》的记载中看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御宣华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纵伶人百端,以为戏乐”。同年,金廷曾“禁伶人不得以历代帝王为戏及称万岁者”(《金史·乐志》),则从反面显示出当时民间杂剧装扮演出之盛。
-
全元戏曲 第9卷
-
作者:
王季思主编
来源: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全集
中国
元代
古代戏典
剧本
日期:1999.02
-
描述:
本书收录元曲《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王十朋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附佚曲》等。
-
全元戏曲 第12卷
-
作者:
王季思主编
来源: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全集
中国
元代
古代戏典
剧本
日期:1999.02
-
描述:
本书收录元曲《黄孝子传奇》、《苏秦金印记》、《观音鱼篮记》、《三负心陈叔文》、《下江南》、《子母冤家》等。
-
元戏剧与斯托帕德的艺术观
-
作者:
陆赟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自我指涉
元戏剧
戏中戏
元评论
斯托帕德
日期:2009
-
描述:
本文试图借助霍恩比的元戏剧理论,从"戏中戏"、"元评论"、及"自我指涉"三方面具体分析汤姆.斯托帕德所采用的元戏剧手法与他本人艺术观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斯托帕德借助元戏剧手法,消除舞台幻觉,促使观众主动参与戏剧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宣扬他自己艺术至上戏剧观的目的。
-
元代戏曲之鬼魂戏
-
作者:
刘玮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鬼魂戏
《东窗事犯》
《窦娥冤》
元杂剧
主要人物
元代
《后庭花》
戏曲
日期:2008
-
描述:
元杂剧有一类题材的剧作,以鬼魂为主要人物,多出现鬼魂托梦、祭奠亡灵的情节,我们称之为"鬼魂戏"。其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西蜀梦》,武汉臣的《生金阁》,孔文卿的《东窗事犯》,朱凯的《昊天塔》,郑廷玉的《后庭花》
-
辅教风化劝善于戏——道教劝善书与元明清戏曲初探
-
作者:
李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道教
劝善书
戏曲
日期:2004
-
描述:
道教劝善书是宋明以来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戏曲相同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道教劝善书劝善惩恶、阴骘观念和因果报应等思想对戏曲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从另一个方面看 ,戏曲也成为道教劝善书传播的重要媒介。这种关联源于二者受众主体在民间以及“有功于辅教”的共同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