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阳明心学视域下晚明戏曲升格现象研究
-
作者:
丁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晚明
戏曲升格
阳明心学
日期:2016
-
描述:
晚明戏曲出现了明显的升格现象,戏曲为"一代之文学"的观点已是儒士与曲家的共识,这与阳明心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强调了戏曲的教化功能,并肯定了戏曲的存在价值,后来心学学者包括大儒刘宗周、黄宗羲等皆继承了阳明的戏曲观。晚明文人曲家纷纷将戏曲纳入儒家诗教传统,在强调戏曲教化功能的基础上,真正确立了戏曲"一代之文学"的地位。与之相应的是,晚明涌现了大量参与戏曲文本创作的文人。他们受心学注重叩问心性之学的影响,努力融合戏曲的写情与教化;而心学学者在情性观上力避形上与形下的断裂,将情、性表述为"为物不二"的关系,这一思路触发了晚明剧作者在戏曲中以情谈性,进而以曲讲学,从而推进了晚明戏曲的教化艺术,克服了元代至明初期教化剧的概念化。
-
晚明绍兴地区戏曲演出场所及演出名目研究
-
作者:
朱栋绮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演出场所
晚明
绍兴戏曲
演出名目
日期:2018
-
描述:
晚明,绍兴地区的戏曲演出活动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无论是缙绅文人还是贩夫走卒,观剧活动都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凡有节庆、祭祀、祝寿、宴请等活动都少不了进行戏曲演出。戏曲演出场所分布在寺庙、家宅及水榭山亭各处。演出名目主要分为庆典型、交际型、娱亲型三类。戏曲演出中独特的演出场所与有所偏好的演出名目结合,形成全民追逐戏曲文化的风尚。
-
晚明戏曲叙事之“境”的内涵及其审美追求
-
作者:
刘二永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曲品》
意境论
情与景
晚明戏曲
祁彪佳
吕天成
诗的意境
戏曲批评
日期:2021
-
描述:
晚明戏曲批评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境”的品评,“境”成为当时戏曲批评中的常见范畴,尤其是在吕天成的《曲品》与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中。据统计,此期有关“境”的内容约出现90次。对此,多数学者以诗论中的“意境论”来阐释1,如俞为民说:“从意境的构成来看,戏曲的意境与诗的意境一样,也是由意与境、情与景这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2
-
地方戏曲研究 ——以扬剧为例
-
作者:
乔子颖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地方戏
扬剧
戏曲
日期:2020
-
描述:
扬剧作为江苏省三大剧种之一被不少省内外的人们所熟知。在凤阳花鼓戏和香火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同时吸收扬州清曲以及其他地方民歌小调,最终形成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扬剧。当然民俗文化也是扬剧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我国戏曲提供了平台,积极推动着戏曲向前发展,是戏曲发展的一个主要力量。但发展的道路注定是严峻且艰辛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努力,积极解决扬剧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
中国戏曲与民俗文化
-
作者:
吕悦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中国民俗文化
地方戏曲
汉魏时期
风俗习惯
古代文人
戏曲演出
共同创造
艺术形式
新剧种
中国戏曲
日期:2011
-
描述:
中国戏曲是古代文人和艺人共同创造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精美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傩舞",先秦的乐舞、俳优,汉魏时期的百戏、角抵戏,以及隋唐时期的代面、参军戏等。直到宋代以后,南戏、北杂剧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正式确立。元、明、清三代,中国戏曲更是久盛不衰,明嘉靖年间形成昆曲,清代初期出现了京剧,以后不断产生许多新剧种,至今各种地方戏曲剧种计有317种之多。中国戏曲是在传统的农耕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表演艺术,它们的生产、消费和传播主要得力于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习惯的推动,而非皇权——统治阶层的操办。中国民俗文
-
江南的戏曲与戏台
-
作者:
韦明铧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
戏台建筑
参军戏
昆山腔
《南词叙录》
瓦舍
江南城市
中国戏曲
江南文化
《清稗类钞》
日期:2004.07.29
-
描述:
暂无
-
农民的儿子和大众的戏曲:纪念著名戏剧家王旦东
-
作者:
宋佳良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时代主题
艺术表现力
生活气息
戏剧家
艺术发展
婚姻爱情
云南花灯
话剧
戏曲艺术
农民
日期:1994
-
描述:
王旦东的花灯作品,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云南泥土的芳香。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抗日军民、老者、村姑,还是神仙和精灵,一律都浸透着云南农村的生活气息。讲的是云南的乡音俚语,体现的是云南的风情民俗……这种同地方民众生活水乳交溶的艺术风格,与其鲜明感人的时代主题相辉映,吸引和倾倒了无数城乡观众,曾在云南剧坛一度独领风骚。旦东出生在易门县小街,是位农民的儿子。他的深厚的乡土意识与他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和进步思想结合在一起,为其艺术创作注入了生动的活力。这位来自大山里的艺术家,无论后来的生活环境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始终怀着高昂的激情,在为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普通观众而倾心创作。时至今日,当人们在为“戏曲究竟是怎么了”而深感困惑的时候,回顾一下王旦东同志的艺术实践,对我们将是一种有益的启示。一云南花灯剧种的发展,建国以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就是辛亥革命以前上溯到明、清时代的“团场灯”的时期,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前夕的“新灯”时期,抗日战争初期的“抗战花灯”时期,以及贯串于整个四十年代的“灯夹戏”时期。(参阅金重、陈源、尹剑、熊长惠、张一凡等人的《云南花灯》一文.见《云南戏曲曲艺概况》)。王旦东作为“农民救亡灯剧团”的发起人、领导者...
-
戏曲命题浅谈
-
作者:
丁世博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地方戏曲
传统戏曲
京剧
戏剧家
元杂剧
矛盾冲突
手法
孙悟空
传统剧目
剧本结构
日期:1983
-
描述:
戏曲剧目命题是剧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剧名拟得好,易于理解剧情,引人入胜。从宋、元杂剧至明、清传奇,以至近代京剧和地方戏曲,在这些传统剧目中,剧名命题常用手法之一,就是以剧本结构中所采取的主要情节行动线,即戏剧主要矛盾冲突的贯串动作,用一个动词简要地概括出题目。浙江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剧名起得好。“三打”这个动词是全剧的贯串动作,戏是围绕“三打”展开的。唐僧等人赴西天取经,路上,千年尸魔白骨精想吃唐僧,使计三变来引诱。孙悟空火眼金睛,三次识破妖邪,三次痛打了白骨精。看!孙悟空一打送饭的村姑,二打假借来找村姑的老妪,三打冒充来找老妪的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