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汤显祖《牡丹亭》与澳门宗教文艺
作者: 黎羌 来源: 艺术百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3
描述: 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在晚年直谏贪官、触犯朝纲,被贬谪岭南,但因祸得福游历了雷州半岛与澳门,并将对异国宗教文化奇妙的感受写进了后来创作的经典戏曲《牡丹亭》之中,成为中葡两国文学艺术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深究此剧作宗教文化因素产生的根源与演绎过程,是因汤显祖年轻时虔诚地崇奉佛道教义,年长时思想开放与深化,而对中西汉胡戏剧文学报以积极吸纳态度与身体力行所致。
试议汤显祖《牡丹亭》人权思想的表现:杜丽娘形象凸显的人权思想
作者: 肖澍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权 《牡丹亭》 权利 爱情 日期:2012
描述: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是一部极为有价值的作品,它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值得人们所关注的是作品之中透露出来的一股思想——人权思想,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强烈的体现了这一点,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 郭曼 来源: 群文天地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案头 牡丹亭 至情 汤显祖 日期:2012
描述: 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理”
作者: 张志凌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理 日期:2012
描述: 汤显祖的《牡丹亭》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明代戏曲领域最优秀的作品。该作品的巨大成功在于将"情"与"理"的对立推向了极致,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情"、"理"冲突在《牡丹亭》中的细节表现十分突出。从这一特征出发,可以透视"情"、"理"之争的社会、经济和哲学背景。汤显祖的"至情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画像与主体意识觉醒: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四出《写真》之精神分析
作者: 张舒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主体意识觉醒 杜丽娘 精神分析 日期:2012
描述: 明代文学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风潮,作为最富盛名的杂剧代表,《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样大胆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形象,并被后人看作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文章将通过细读,主要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从第十四出《写真》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画像的描写来剖析杜丽娘的自恋和她的内心世界,同时试图赋予杜丽娘自画像以新的意义。
汤显祖《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描写
作者: 王小琴 来源: 芒种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梦 柳梦梅 《牡丹亭》 《邯郸记》 玉茗堂 若士 《紫钗记》 杜丽娘 戏曲创作 人物形象 日期:2012
描述: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别号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少负才名,屡困春闱,万历十一年(1583年)始中进士。先后担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广东徐闻县典史、浙江遂昌知县,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辞官回临川老家,自筑玉茗堂,潜心戏曲创作,陆续写出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川四梦"或"
重构的女性神话: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的女性意识
作者: 周娅,赖力行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文心 女性神话 至情 性灵 日期:2012
描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众多《牡丹亭》评点中突出的一部。其特点在于,作为批评主体的三妇,在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本体立场观照下,以生命践行至情、凭"性灵"咏叹至情、秉"文心"体悟至情,重构了一个源于评点对象而终有超越的现实版的女性神话。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之文化考察
作者: 张筱梅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 《牡丹亭》 合评 传播意识 理想婚姻 唱和式评点 日期:2012
描述: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女性对这一剧本的评点。这个评本的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一是关于女性戏曲评点的能力问题。在三妇评点的真实性方面,以往学者认为三妇根本没有对戏剧作品进行评点的能力,所谓合评其实是吴人代作。但明清时期许多女性读者评点《牡丹亭》的事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
上页 1 2 3 ... 646 647 648 ... 660 661 66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