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研究生毕业,作为教育部储备教师暂留母校,从事《元曲大辞典》的编纂工作。1963年9月底,由教育部分配到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学和科研的生涯。
虽然早在1962年,我就曾在《汇海学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略误元剧“水浒戏”》(1962年,第二期),但我辈开始与教学同步,认真地(甚至可说拼命地)进行科研工作,一直要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1979年我被评为讲师;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退休。真正的科研始于1979年,迄今尚在进行之中。
牢记先师陈帆教授的教导,治学文史并重,主治明清戏曲小说(以戏曲为主),兼顾明清诗文。研究明清戏曲,以史论和作家作品为主,兼顾剧场艺术。近三十多年来的学术研究重点:一是昆腔传奇和南杂剧(含史论和作家作品);二是昆曲(含史论和传统改编的昆剧)。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本科生的元明清文学史与戏曲选、小说选的教学工作;结合明清戏曲、小说专业硕士的培养,先后开设了“汤显祖研究”、“江苏戏曲家研究”、“《红楼梦》一家言”、“明法章回小说的艺术世界” 和“古代悲剧名著赏析”等专题选修课。因此,我的学术研究始终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紧密结合,尚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从1979年至今,我的学术生涯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第二个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第三个阶段,退休至今。
第一个阶段,重点研究汤显祖和《临川四梦》,洪昇和《长生殿》。此外,还对明清传奇作家徐复祚、唐仪凤、冯梦龙,阮大 ,张坚、沈起凤等人作了一般性的研究,在《南京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等书刊上发表了一些论文。1979年开始我着手研究吴吴山三妇本《牡丹亭》,1980年第四期的《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吴吴山三妇评本<牡丹亭>及其 》;1983年第二期的《抚州师专学报》上发表了《吴吴山<还魂记或问十七条>评注》。1982年10月,为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文化部、中国剧协和江西省有关部门在南昌、抚州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我应邀出席并提交了两篇论文:《“汤词沈律”合之双美—略谈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收入抚州地区纪念汤显祖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汤显祖研究论文选》,1982年9月内部出版,供会议用)、《“玉茗堂派”初探》(收入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汤显祖研究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关于洪昇和《长生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虽然这是普及本的丛书之一,仅六万余字,但获及了江苏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长生殿》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1987年6月我应邀参加了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主持召开的《长生殿》专题研究会,我的长篇发言收入了1989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长生殿>讨论集》。另外,我还曾在《文学遗产》上发表了评论章培恒《洪昇年谱》的文章(参见1981年第三期),在《苏州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有关评论《 婵娟》的论文(参见1983年第二期)。关于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研究,经历了我学术生涯的三个阶段,长达三十余年;至于洪昇和《长生殿》的研究,更开始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更贯串了我五十年的学术生涯。1989年底,拙著《中国戏剧文学的瑰宝—明清传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部有关明清昆腔传奇的概论性著作,有关汤显祖的论述,共有三章之多(全书共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