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曾永义(1941-2022),臺灣省臺南縣人。國家文學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世新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諮詢委員、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並為大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廈門大學、黑龍江大學、北京中國戲曲學院等十餘所大學之客座教授。

曾永義教授學術著作目錄

一、期刊論文類(共計145篇,160目,含被轉載之26篇章)

1.201603,〈「拗折天下人嗓子」評議〉,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戲曲研究》第97輯,頁24-54。
2.2015年12月,〈魏良輔之「水磨調」及其《南詞引正》與《曲律》〉,《文學遺產》(出刊中)。
3.2015年12月,〈散曲、戲曲「流派說」之溯源、建構與檢討〉,《中國文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刊中)。
4.2015年12月,〈戲曲劇目之題材內容概論〉,中山大學文與哲編輯委員會主編《文與哲》,第27期,頁3-101。
5.201508,〈戲曲表演藝術之內涵與演進〉,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論叢》第3號,頁1-60。
6.201507,〈「永嘉雜劇」應成立於北宋〉,揚州大學主編《揚州大學學報》第19卷第4期(總第112期),頁68-74。
7.201506,〈從明人「當行本色」論說「評騭戲曲」應有之態度與方法〉,中山大學文與哲編輯委員會主編《文與哲》第26期,頁1-84。
8.201412,〈論說「戲曲之內在結構」〉,《藝術論衡》復刊第6期,頁1-47。
9.201410,〈戲曲歌樂雅俗的兩大類型─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與施德玉教授合著),上海戲劇學院曲學研究中心主編《曲學》第2卷,頁231-280。
10.201408,〈《錄鬼簿續編》應是賈仲明所作〉,《戲曲研究》第91輯,頁110-121。
11.201401,〈論說「歌樂之關係」〉,《戲劇研究》第13期,頁1-60。
12.201401,〈論說拙著崑劇《梁祝》之文本創作與劇場演出〉,《戲曲學報》第11期,頁1-42。
13.201312,〈論說戲曲之內外在結構〉,上海戲劇學院曲學研究中心主編《曲學》第1卷,頁160-203。
14.201309,〈戲曲劇場的五種類型〉,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戲曲研究》第88輯,265-285。
15.201204/2005,〈河洛對閩臺藝術文化的傳承〉,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戲曲研究》第85輯,頁327-340;《東方藝術》第18期,頁9。
16.201112,〈論說「建構曲牌格律之要素」〉,中國戲曲學會、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主編《中華戲曲》第44期,頁98-137。
17.201104,〈錢德蒼《綴白裘》所見之地方戲曲〉,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戲曲研究》第83輯,頁189-217。
18.201103,〈戲曲閬苑‧花燦果繁〉(《國家戲曲研究叢書》已出版六十冊,《國文天地》第26卷第10期,頁64-67。
19.201006‧12/200412,〈中國歷代偶戲考述〉(上)、(下),臺灣戲曲學院主編《戲曲學報》,第7期,頁1-53;第8期,頁21-61;武漢大學《珞珈藝術評論》,頁21-48。
20.201004,〈《牡丹亭》排場的三要素〉,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分會主編《湯顯祖研究通訊》,第2期總第11期,頁1-21。
21.200904,〈論說精致歌仔戲〉,《戲劇之家》第3期,頁31-3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9卷,第9期。
22.200904/198605/197609,〈雜劇中鬼神世界的意識形態〉,《戲劇之家》第4期,頁25-31;《大學雜誌》,第193期,頁18-25;《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9卷9期,頁84-91。
23.200904/199706/198003,〈從西施說到梁祝─民族故事之命義、基型觸發與孳乳展延〉,《戲劇之家》第4期,頁18-24。《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館刊》,第8期,頁9-1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3卷第3期,頁11-16。
24.200909/200907,〈《牡丹亭》是「戲文」還是「傳奇」〉,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戲曲研究》第79輯,頁70-97。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分會主編《湯顯祖研究通訊》,第1期,頁1-12。
25.200907,〈戲曲研究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重讀經典》(下卷)(香港中文大學),頁731-749。
26.200903/200901,〈論說「京劇流派藝術」之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9卷第1期,117-155。中國戲曲學會、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主編《中華戲曲》第39期,頁101-144。
27.200902,〈戲曲研究的幾個關鍵性問題〉,《福建藝術》第1期,頁5-10。
28.200901,〈戲曲在當代因應之道〉,《藝術百家》(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藝術百家雜誌社) 總第106期,頁23-29+22。
29.200901/200807,〈論說戲曲雅俗之推移〉(上) (下),《戲劇研究》(戲劇研究編輯委員會主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出版) 第2期,頁1-48;第3期,頁249-295。
30.200810,〈桃花扇底送南朝─我新編歌劇《桃花扇》〉,《聯合文學》第24卷第12期,頁176-178。
31.200809,〈簡論宗教與戲曲之關係─以儺戲寺廟劇場與元明清雜劇為論述內容〉,《人文中國學報》(香港浸信會大學主編) ,第14期,頁35-69。
32.200807,〈宋元南曲戲文之體制、規律與唱法〉,臺灣戲曲學院主編《戲曲學報》第3期,頁35-72。
33.200803,〈我編撰崑劇《梁祝》與《孟姜女》〉,《九州學林》(香港城市大學主編) 第6卷第1期,頁25-68。
34.200801,〈論說「折子戲」〉,《戲劇研究》(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主編) 創刊號,頁1-81。
35.200710,〈權勢的悲劇─新編豫劇《慈禧與珍妃》〉,《傳藝》,頁102-103。
36.200710,〈眾生平等‧情義無價─我新編京劇《青白蛇》〉,《聯合文學》第23卷第12期,頁79-83。
37.200706,〈海鹽腔新探〉,《戲曲學報》第1期,頁3-27。
38.200703,〈梆子腔系新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0期,頁143-178。
39.200702,〈新編崑劇《孟姜女》─千古長城邊塞恨〉,《聯合文學》第23卷第4期,頁116-118;《傳藝》第68期,頁109-111。
40.200612,〈皮黃腔系考述〉,《臺大中文學報》第25期,頁199-237。
41.200611,〈餘姚腔新探〉,《國科會中文學門90-94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1-13。
42.200611,〈弋陽腔及其流派考述〉,臺大文學院主編《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5期,頁39-72。
43.2006,〈溫州腔新探〉,廣東中山大學《民俗學刊》第9輯。
44.200601,〈永樂大典戲文三種述評〉,《臺灣戲專學刊》第12期,頁5-17。
45.200509,〈從格範、開呵、穿關說到程式〉,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戲曲研究》第68輯,頁93-106。
46.200509,〈宋元瓦舍勾欄及其樂戶書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7期,頁1-43。
47.200506,〈戲劇、戲曲之命義〉,廣東中山大學《民俗學刊》第8輯,頁30-35。
48.200506,〈中國戲曲之本質〉,《世新中文研究集刊》創刊號,頁23-66。
49.2004,〈複詞對詩歌旋律的影響〉,武漢大學寫作雜誌編輯部主編《寫作》第13期,頁7-8。
50.200406,〈再探戲文和傳奇的分野及其質變過程〉,《臺大中文學報》,第20期,頁87-133。
51.200402/200311,〈先秦至五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甘肅社會科學》,第2期,8-12頁。臺大文學院主編《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9期,頁215-266。
52.200406/198506,〈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文訊》,第224期,頁29-34。《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頁875-915。。
53.200406,〈「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2期,頁191-196。
54.200307,〈「連廂」小考〉,《臺灣戲專學刊》,第7期,頁9-24。
55.200203,〈論說「腔調」〉,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頁11-112。
56.200104,〈留取片言隻語─「牛郎織女天狼星」的原本和國光京劇團的演出本〉,《大雅藝文雜誌》第14期,頁60-65。
57.200103,〈「長生殿」在戲曲文學與藝術上的成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1卷1期,頁3-20。
58.200005,〈也談戲曲的淵源、形成與發展〉,《臺大中文學報》,第12期,頁365-420。
59.200003,〈我對戲曲史研究與撰著之看法〉,《臺灣戲曲專刊》,創刊號,頁6-14。
60.199909,〈也談「北劇」的名稱、淵源、形成和流播〉,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5期,頁1-42。
61.199904,〈偶戲大觀.大觀偶戲 ~ 一九九九雲林國際偶戲節落幕後〉,《傳統藝術》試刊第2期,頁10-11。
62.199709,〈民間文學、俗文學、通俗文學命義之商榷〉,《國文天地》,第13卷,第4期,俗文學教學與研究專題,頁18-29。
63.199709,〈也談「南戲」的名稱、淵源、形成和流播〉,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1期,頁1-41。
64.199410,〈「中國現代歌劇」之我見〉,《臺南家專三十周年校慶特刊》,頁27-43。
65.199409,〈論說「五花爨弄」〉,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23卷,第4期,頁215-243。
66.199406,〈論說精緻歌仔戲—從野臺到國家劇院〉,《臺北市社會教育館館刊》,第5期,頁12-17。
67.199306,〈明代帝王與戲曲〉,臺大文學院主編《臺大文史哲學報》,第40期,頁3-23。
68.199304,〈天下第一團南方片─記大陸稀有劇種泉州會演〉,《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3卷,第2期,頁26-31。
69.199206/199205,〈也談蘇軾「念奴嬌」赤壁詞的格式〉,《臺大中文學報》,第5期,頁125-138。香港中文大學主編《中國語文通訊》第20期,頁26-30。
70.199201,〈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漫談古人飲酒的觀念和習俗〉,《國文天地》第7卷,第8期,頁17-22。
71.199107,〈帝王的命運—由享壽、在位、繼位與死亡方式加以觀察〉,《歷史月刊》第42期,頁68-78。
72.199006,〈從「項王祠記」的劉項論說起〉,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19卷,第1期,頁40-70。
73.199004,〈細數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腳步〉,《國文天地》,第5卷11期總號59,頁87-90。
74.198912,〈元雜劇體製規律的淵源與形成〉,《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頁203-252。
75.198907,〈「人家」與「平沙」—馬致遠〈天淨沙〉的異文及意境〉,《國文天地》,第5卷2期總號50,頁79-80。
76.198903/198901/198811/198808,〈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上、中、下)《社教雙月刊》,第28期,頁7-12;第29期,頁52-57;第30期,頁50-52。又收入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主編《中國文化與社會演講彙編》,頁97-102。
77.198812/198811/198810,〈歌仔戲的源流〉(上、中、下)《國魂》,第515期,頁63-65。第516期,頁45-46。第517期,頁62-65。
78.198811,〈參軍戲及其演化之探討〉,《臺大中文學報》,第2期,頁135-225。
79.198808,〈民間故事基型與發展〉,《中國文化與社會演講彙編》,臺北,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主編,頁103-110。
80.198806,〈說「排場」〉,《漢學研究》,第6卷1期總號11,頁105-133。
81.198803/198802/198801,〈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上、中、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16卷第8期,頁4-37;第9期,頁79-100;第10期,頁132-153。
82.198709/198707,〈臺灣地區民俗技藝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劃〉(上)(下),《民俗曲藝》,第48期,頁9-32。第49期,頁107-143。
83.198707,〈靜安先生曲學評述〉,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16卷,第2期,頁4-34。
84.198706,〈聲情與詞情〉,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16卷,第1期,頁126-133。
85.198705,〈關漢卿和他的救風塵雜劇〉,《毛子水先生九五壽慶論文集》,頁43-52。
86.198703,〈中國地方小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民俗曲藝》,第46期,頁9-22。
87.198608/198607,〈舊詩的體制規律及其原理〉,《國文天地》(上)(下),第2卷2期總號14,頁56-61。第2卷3期總號15,頁58-63。
88.198605,〈馬致遠雜劇的四種類型〉,《幼獅學誌》,第19卷,第1期,頁53-82。
89.198509,〈「文化櫥窗」在青年公園〉,《民俗曲藝》,第37期,頁16-21。
90.198411,〈荒煙蔓草訪阿助:從宜蘭的「本地歌仔」到民間劇場的「電視歌仔戲」〉,《民俗曲藝》,第32期,頁71-78。
91.198409,〈從山歌里謠到粉墨乾坤:集全臺藝能菁華的第三屆「民間劇場」〉,《民俗曲藝》,第31期,頁1-7。
92.198407,〈有關元人雜劇搬演的四個問題〉,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13卷,第2期,頁29-59。
93.198312,〈民族藝術的保存與推展〉,《民俗曲藝》,第27期,頁1-7。
94.198311,〈民族藝術的保存與推展-由民間劇場談起〉,《中華戲曲季刊》,第1期,頁10-12。
95.198310,〈百藝競陳:今年文藝季的民間劇場〉,《民俗曲藝》,第26期,頁1-4。
96.198209/198310,〈中國古典戲劇的形成〉,《中國國學》,第10期,頁163-181。,《民俗曲藝》,第26期,頁39-76。
97.198205,〈南管的古老性〉,《民俗曲藝》,第16期,頁24-29。
98.198109,〈象微性、誇張性、疏離性--談古典戲劇與實驗劇的交點〉,《幼獅月刊》,第345期,頁61-62。
99.198011,〈從傳統戲劇的構成談到戲劇的改革〉,《幼獅文藝》,第52卷第5期總號323,頁14-29。
100.198008,〈中國文學中人生境界的體悟〉,《新動力》,第32卷第8期,頁15-17。
101.197910,〈明成化說唱詞話十六種─近年新發現最古的詩讚系說唱文學刊本〉,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8卷,第5期,頁46-51。
102.197909,〈董說的鯖魚世界-略論西遊補的結構、主題和技巧〉,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8卷第4期,頁18-30。
103.197706,〈中國古典戲劇腳色概說〉,《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1期,頁135-165。
104.197703,〈前賢腳色論述評〉,《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0卷,第3期,頁80-88。
105.197705,〈元人雜劇的搬演〉,《幼獅月刊》,第45卷,第5期,頁21-33。
106.197611/196811,〈明雜劇體製提要〉,《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9卷11期,頁28-36。,《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2期,頁759-784。
107.197610,〈評騭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和方法〉,《幼獅月刊》,第44卷4期,頁29-35。
108.197609,〈戲曲四論〉,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5卷4期,頁40-64。分別探討〈戲劇的虛與實〉、〈男扮女裝與女扮男裝〉、〈元雜劇分折的問題〉、〈雜劇中鬼神世界的意識形態〉等論題。
109.197606,〈王驥德曲學述評〉,《幼獅月刊》,第43卷6期,頁41-49。
110.197601,〈影響詩詞曲節奏的要素〉,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4卷,第8期,頁4-29。
111.197603,〈太和正音譜的作者問題〉,《書目季刊》,第9卷,第4期,頁35-44。
112.197609,〈漢高祖的大風歌〉,《幼獅月刊》,第44卷,第3期,頁38-41。
113.197512,〈元代的文論、詩論和詞曲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4卷2期,頁109-142。
114.197509,〈中國古典戲劇的特質〉,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4卷4期,頁34-51。
115.197508,〈明代南化的北雜劇〉,《幼獅月刊》,第42卷2期,頁2-21。
116.197506,〈有關元雜劇的三個問題〉,《國立編譯館館刊》,第4卷1期,頁129-158。
117.197506,〈元明雜劇的比較〉,《書目季刊》,第9卷,第1期,頁27-32。
118.197410,〈我國戲劇的象徵藝術〉,《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7卷,第10期,頁62-70。
119.197404,〈我國戲劇的形式和類別〉,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2卷,第11期,頁9-19。
120.197403,〈清代雜劇概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3卷,第1期,頁35-97。
121.197311,〈「明雜劇研究」提要〉,《木鐸》,第2期,頁79-80。
122.197306,〈明代南雜劇概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卷1期,頁95-144。
123.197301,〈桃花扇哀江南曲的作者問題〉,《現代學苑》,第10卷1期,頁23-26。
124.197210,〈明代雜劇演進的情勢〉,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編《中外文學》,第1卷5期,頁4-23。
125.197207,〈明代的雜劇作家〉,《文史季刊》,第2卷3/4,頁70-78。
126.197206,〈明初雜劇概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卷,第3期,頁115-150。
127.197112/197201,〈王衡與沈自徵的生平及其劇作〉(上、下),《現代學苑》,第8卷,第12期,頁15-24;第9卷,第1期,頁19-22。
128.197111,〈禮經樂器樂縣鄭注質疑〉,《孔孟月刊》,第1卷,第3期,頁8-11。
129.197110/197201,〈周憲王及其誠齋雜劇〉(上、下),《圖書季刊》,第2卷,第2期,頁47-66;第3期,頁39-58。
130.197109,〈西施故事志疑〉,《現代文學》,第44期,頁84-90。
131.197106,〈明代戲劇發達的原因〉,《現代學苑》,第8卷,第6期,頁12-16。
132.197103,〈徐渭及其雜劇「四聲猿」〉,《思與言》,第8卷,第6期,頁26-33。
133.197011,〈春秋戰國時代貴族車馬考〉,《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6期,頁747-798。
134.196911,〈黃韻珊的帝女花〉,《現代學苑》,第6卷,第11期,頁15-21。 
135.196911,〈岳陽樓及其他題材相同的雜劇〉,中山學術基金會主編《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4期,頁695-702。
136.196908,〈儀禮車馬考〉,《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劃委員會年報》,第8期,頁29-121。
137.196907,〈關於變文的題名、結構和淵源〉,《現代文學》,第38期,頁191-220。
138.196903,〈洪昉思年譜〉,中山學術基金會主編《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3期,頁825-941。
139.196706,〈儀禮樂器考〉,《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劃委員會年報》,第6期,頁47-140_17。
140.196706,〈楊貴妃故事的發展及與之有關的文學〉,《現代學苑》,第4卷,第6期,頁15-22。
141.196705,〈洪昇的著作〉,《出版月刊》,第24期,頁21-22。
142.196612,〈洪昇生平資料考--附洪昇年譜〉,《幼獅學誌》,第5卷,第2期,頁1-58。
143.196611,〈鄉飲酒禮音樂演奏的概況〉,《孔孟月刊》,第5卷,第3期,頁14-16。
144.196512,〈說磬〉,《中國文字》,第18冊,頁59-84。
145.196511,〈試以孔孟之道論讀書人的基本修養〉,《孔孟月刊》,第4卷,第3期,頁5-7。


二、會議論文類(共計109篇)
1.20160620,〈白蛇故事及其說唱與戲曲〉,上海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工作坊主辦「傳說的風景、媒介的時空與人性的政治:以白蛇故事為中心」。
2.20160422,〈我的教學、研究、創作與文化工作〉,臺灣大學中文系策畫主辦之「曾永義先生學術研究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
3.20151111,〈明萬曆至清康熙間之「宮戲」與「外戲」〉,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首屆兩岸四地宮廷戲曲研究論壇〉。
4.2015年10月29日,〈評騭戲曲的態度與方法〉(開幕專題演講),高雄中山大學主辦「藝術人文之社會創新與實踐:2015年劇場藝術與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5.20151017,〈魏良輔之「水磨調」及其《南詞引正》與《曲律》〉,東南大學主辦「第十一屆全國戲曲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代戲曲學會2015年年會」。
6.20150923,〈中國人的愛情觀〉專題演講,台灣文學館主辦〈月老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7.20150617,〈從崑腔說到崑劇〉,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崑曲非遺座談會」。
8.20150516,〈戲曲歌樂雅俗的兩大類型─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下午),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第八屆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韻文與歌樂」座談會。
9.20150516,〈論說「戲曲歌樂之關係」〉(上午),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第八屆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韻文與歌樂」座談會。
10.201504,〈詩歌的聲情與詞情〉(開幕專題演講),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人‧文─第三屆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11.201503,〈論說「戲曲資料」之五種類型」〉(開幕專題演講),香港嶺南大學主辦「明清文學與文論」國際研討會暨《嶺南學報》復刊號發佈會。
12.2014年10月22日,發表〈論說戲曲演員之完美藝術修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梅蘭芳表演體系國際學術研討會」。
13.2014年10月16日,參加第二屆 「中華文化發展方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於開幕典禮結束後,發表:〈戲曲在當代因應之道〉。
14.2014年10月11日,〈「永嘉雜劇」成立於北宋〉(開幕專題演講),溫州大學「第六屆國際南戲學術研討會」。
15.201407,〈戲曲在當代因應之道〉(開幕專題演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學與思:國際漢學研討會」。
16.201405,〈戲曲史視野下的崑曲研究〉(開幕專題演講),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50周年系慶活動 — 「今古齊觀:中國文學的古典與現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17.201404,〈戲曲史上關鍵性之問題〉(開幕專題演講),廣州中山大學「中國戲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18.201402,〈「戲曲歌樂基礎」之建構〉,韓國西江大學「金學主先生八旬紀念暨21世紀中國戲曲研究的新方向」國際學術研討會。
19.201309,〈梆子腔的來龍去脈〉,河南大學「第十屆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研討會」。
20.201308,〈論說「歌樂之關係」〉,北京首都大學「樂府學會成立大會暨第四屆樂府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21.20130805,〈兩岸戲曲在今日因應之道〉,福建師範大學「兩岸文化發展論壇」。
22.20130607,〈宋代的瓦舍勾欄及其樂戶書會〉(專題演講),明道大學「唐宋俗文學學術研討會」。
23.20130518,〈我編撰京劇霸王虞姬之基礎〉,北京中國戲曲學院「梅蘭芳與京劇傳播─第五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4.20121229,〈論說戲曲文獻之解讀〉,黑龍江大學「古典戲曲辨疑與新說」國際學術研討會。
25.20121221,〈戲曲劇場的五種類型〉,上海同濟大學「中國傳統戲場建築研究學術交流會」。
26.20121213,〈記2002年兩岸戲曲大展〉,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海峽兩岸戲曲學術研討會」。
27.20121206,〈論說拙著崑劇《梁祝》之文本創作與劇場演出〉(專題演講),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文化系「空間、文本與表演之互動國際學術硏討會」。
28.201210,〈我編撰豫劇《慈禧與珍妃》,河南大學「河南大學與中原戲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9.2011年9月5日參加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辦「許常惠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許常惠教授在藝術文化上的貢獻〉,並於9月6日與呂錘寬教授共同主持〈圓桌會議:民族音樂〉座談會。
30.201205,〈我編撰崑劇《楊妃夢》〉,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崑曲傳習與中國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
31.201205,〈談韻文學的語言旋律〉(主題講演),彰化師範大學「第二十一屆中國詩學會議」。
32.201111,〈地方戲曲與宗教之關係——以儺戲、目蓮戲與寺廟劇場為論述內容〉(主題講演),韓國首爾漢陽大學「東亞地區民俗祭典語戲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33.201111,〈崑腔曲劇當前因應之道〉,廣州中山大學「中國戲劇藝術高層論壇」。
34.201111,〈歷史上之「影子人物」〉(主題講演),廣州大學「方法論與中國俗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35.201110,〈戲曲藝術之本質〉(主題講演),臺灣師範大學「2011第二屆敘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36.201110,〈北宋汴京雜劇考述〉,美國哈佛、中國北京、河南大學聯合主辦之「開封:都市想像、文化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
37.201110,〈簡論「戲曲學」之建構〉,中國藝術研究院「紀念張庚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
38.201110,〈戲曲藝術之特質〉(主題講演),彰化縣政府、彰化縣文化局、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之「2011彰化國際戲曲藝術節.國際戲曲學術研討會」。
39.201109,〈河洛文化對閩臺文化的影響〉,河南大學文學院「河洛文化暨豫劇文化暨豫劇論壇」。
40.201105,〈傳統中國的愛情觀〉(主題講演),世新大學通識中心主辦「談情說異研討會」,2012年01月出版,頁19-42。
41.201105,〈論說「建構曲牌格律之要素」〉(主題講演),世新大學中文系主辦「第四屆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2012年01月,頁05-36。
42.201012,〈崑山腔系及其聲情特色〉,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主辦之「地方戲崑腔學術研討會」。
43.201011,〈我編撰崑劇《李香君》〉,中國戲曲學院、臺灣大學戲劇系聯合主辦之「第二屆全國戲曲編劇高峰論壇」。
44.201011,〈論說戲曲小戲與大戲之名義〉,美國哈佛大學主辦之「國際戲曲論壇」。
45.201011/201009,〈錢德蒼《綴白裘》中之地方戲曲〉,美國史坦福大學東亞系主辦之「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四川省文化廳、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等單位共同主辦之「南充嘉陵江燈戲藝術節暨中國燈戲─南充論壇」學術研討會。
46.201010,〈論說腔調〉(主題講演),文建會主辦「兩岸戲曲音樂學術研討會」。
47.201004,〈《牡丹亭》排場的三要素〉,中國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研究中心「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國際學術研討會」。
48.200911,〈我在戲文研究上的一點成績〉,南京大學、東京大學主辦之「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錢南揚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會」。
49.200910,〈地方戲曲腔系及其特色〉,臺灣大學與文建會聯合主辦之《孔德成先生學術與薪傳研討會》上發表,收入《孔德成先生學術與薪傳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大學中文系主編出版,2009年12月,頁475-501。
50.200910,〈論說戲曲小戲與大戲之名義〉,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戲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
51.200908,〈古代地方戲曲源生之時代及其劇目〉,中國藝術研究院、雲南省文化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首屆彝劇國際學術研討會」,收入劉禎主編:《彝人彝腔彝劇》(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7月),頁240-253。
52.200905,〈《牡丹亭》是「戲文」還是「傳奇」〉,澳門基金會、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分會聯合主辦「澳門中國戲曲藝術國際研討會─2009湯顯祖專題」。收錄於鄭培凱、趙天為主編:《文苑奇葩湯顯祖》論文集,頁106-129。
53.200905,〈我編撰《鄭成功與臺灣》等四種京劇劇本〉,中國戲曲學院「京劇與現代中國社會─第三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54.20091030,〈從戲曲名義試探臺灣「北管音樂」與「亂彈戲」的來龍去脈〉(主題講演),嘉義大學「第四屆中國小說與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收入蘇子敬主編:《中國小說與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13年3月),頁1-36。
55.200904,〈從戲曲名義試探臺灣「北管音樂」與「亂彈戲」的來龍去脈〉(主題講演),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福建省對外友好交流協會、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聯合主辦「福州海峽傳統文化‧北管音樂研討會」。
56.200902,〈如何使戲曲成為世界性藝術〉(主題講演),中國文聯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文聯、中國文聯港澳臺辦公室、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中國劇協、中國美協、中國攝協聯合承辦「首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探討主題:影響與交融—當代中華藝術的多點透視。
57.200811,〈論說「京劇流派藝術之建構」〉(主題講演),臺灣戲曲學院「2008年京劇、歌仔戲、客家戲國際學術研討會」。
58.200805,〈韻文學的音樂美〉(主題講演),世新大學中文系「第一屆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收錄於《從風騷到戲曲論文集》,2009年12月,頁5-12。
59.200801,〈戲曲研究的一些關鍵性問題〉(主題講演),香港中文大學「重讀經典:中國傳統小說與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
60.200711,〈戲曲在當代因應之道〉(主題講演),國立臺灣戲曲學院「2007年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戲曲在當代因應之道」。
61.200710,〈崑腔曲劇在當代因應之道〉,大陸國家大劇院、香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暨蘇州崑劇院聯合主辦「面對世界─崑曲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收入華瑋主編《崑曲‧春三二月天:面對世界的崑曲與牡丹亭》(上海古籍,2009年12月),頁377-387。
62.200708,〈我編撰崑劇《梁祝》與《孟姜女》〉,香港城市大學「崑曲與非實物文化傳承國際研討會」。
63.200610,〈從腔調說到四平腔的名義〉,中國藝術研究院、福建省文化廳和寧德市人民政府等主辦「中國四平腔學術研討會」,收入福州藝術研究所主編《中國四平腔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
64.20051022,〈宋元瓦舍勾欄及其樂戶書會〉,中研院文哲所「中國近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收入張高評主編:《近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金元明文學之整合研究》,臺北:新文豐,2007,頁435-458。
65.200507,〈鄭師因百(騫)的曲學及其對我的啟迪〉,臺大中文系主辦「鄭因百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收入《鄭因百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35-458。
66.200505,〈我在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之工作經驗〉,廣州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在北京主辦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論壇」。
67.200504,〈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之編撰及其他〉,中央大學「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世界崑曲與臺灣腳色」。
68.200411,〈「戲劇」、「戲曲」之命義〉,廣州中山大學「國際戲曲學術研討會」。
69.200411,〈民俗技藝之維護與民俗技藝園之建立〉,北京文化部主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會議」。
70.200409,〈臺灣歌仔戲之過去、現在與未來〉,東京大學中文研究室、中研院文哲所「二十世紀臺灣文化綜合研究學術研討會」。
71.200407,〈從神話到仙話的西王母〉,青海省藝術研究所「崑崙文化學術研討會」。
72.200404,〈再說「拗折天下人嗓子」〉中研院文哲所「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
73.200311,〈再探戲文和傳奇的分野及其質變過程〉,香港嶺南大學「明清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
74.200311,〈先秦至五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西安陜西省藝術研究所「21世紀中國戲曲發展論壇」。
75.200211,〈《長生殿》眉批之探討〉,上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評點研究學術研討會」。
76.200207,〈戲曲研究的一些心得〉(主題講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兩岸戲曲學術研討會」。
77.200205,〈戲曲在臺灣五十年來之研究成果〉,韓國中語中文學會「韓國中語中文學第一回國際學術發表會。
78.200112,〈從崑腔說到崑劇〉,臺灣大學「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收入《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3-158。
79.200012,〈論說「小戲」〉(主題演講),文建會、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臺灣戲曲學院聯合主辦「2000年海峽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研討會」。
80.200006,〈也談戲曲的淵源、形成與發展〉,美中西區華人學術聯誼會「挑戰新世紀 創造新未來 實現新願景千禧年會」密蘇里州聖路易雙樹大旅館會議中心。
81.199901,〈臺閩歌仔戲關係之探討〉,臺大中文系「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研討會」。
82.199708,〈梨園戲之淵源形成與所蘊含之古樂古劇成分〉(主題講演),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海峽兩岸梨園戲學術研討會」。
83.199706,〈從戲曲論說「中國現代歌劇」〉(主題講演),中研院文哲所「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
84.199705,〈也談「南戲」的名稱、淵源、形成和流播〉,韓國光州「1997韓中古劇國際學術大會」。
85.199606,〈臺灣歌仔戲之近況及其因應之道〉(主題講演),臺灣大學「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
86.199603,〈論說「戲曲劇種」〉,臺大中文系「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
87.199509,〈臺灣歌仔戲的現況與未來〉,美國華盛頓大學「二十一世紀前夕的臺灣國際學術會議」。
88.199507,〈閩臺戲曲述略及其傳承關係〉,荷蘭萊頓大學「十九、二十世紀的臺灣與福建國際學術會議」。
89.199406,〈兩岸傳統戲曲交流之現況與展望〉,北美「華人學術會議」,論文集,頁800-806。
90.199404,〈論說「五花爨弄」〉,日本九州大學「國際學術會議」。
91.199306,〈論說「拗折天下人嗓子」〉,《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大安出版社,頁379-406。
92.199306,〈戲曲與休閒〉,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國休閒生活文化學術研討會」。
93.199305,〈關漢卿研究及其展望─寫在「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之前〉(主題講演),國立臺灣大學「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
94.199208,〈明代帝王與戲曲〉,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美國華盛頓大學聯合主辦「中國歷代帝王政治與文化變遷國際研討會」。
95.199206,〈論說「拗折天下人嗓子」〉,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聯合文學雜誌社共同主辦「湯顯祖與崑曲藝術研討會」。
96.199205,〈九宮大成北詞宮譜的又一體〉,《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頁139-152。
97.199109,〈九宮大成北詞宮譜的又一體〉,揚州師範學院「國際散曲會議」。
98.199103,〈國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文建會民國79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會議」。
99.199009,〈從項王祠記的劉項論說起〉,漢城第三屆「域外漢學會議」。
100.199008,〈所謂「元曲四大家」〉,河北師範學院「國際元曲關王馬白研討會」,收入《河北師院學報》,1990年第2 期。
101.198907,〈宋代福建的樂舞雜技和戲劇〉,收入臺大中文所主編《宋代文學與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2.198708,〈說排場〉,中央圖書館「明代小說戲曲國際研究會」。
103.198606,〈靜安先生曲學評述〉,中央圖書館與文化建設委員會合辦「王國維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104.198612,〈中國地方戲曲形式與發展的徑路〉,中研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
105.198610,〈唐戲「踏謠娘」及其相關問題〉,香港浸會書院「國際唐代文學研討會」。
106.198210,〈南管中古樂與古劇的成分〉,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主辦「國際南管會議」。
107.198111,〈元人散曲六論〉,《臺靜農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559-580。
108.197712,〈北曲格式變化的因素〉,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中央大學「中國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收入《古典文學》第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12月,頁211-232。
109.1975,〈曲苑中的花果-寫在中國古典戲劇論文選集之前〉,收入《中國古典戲劇論文選集》。


三、專書類(共計105筆)

(一) 學術專著(共計31筆)
1.2016年,《戲曲學》,臺北:三民書局。
2.2016年,《蓬瀛五弄》,文化部傳統藝術中心委託國家出版社印行。
3.2016年,《蓬瀛續弄》,文化部傳統藝術中心委託國家出版社印行。
4.2015年/2011年/1987年/1979年,《明雜劇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臺北花木蘭、臺北學海書局、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第302種。
5.2013年,《戲曲與偶戲》,臺北:國家出版社。
6.2013年/1981年,《蒙元的新詩──元人散曲》,臺北:思行文化(簡體版);時報文化。
7.2011年,《地方戲曲概論》(與施德玉合著),臺北:三民書局。
8.2009年,《洪昇及其長生殿》,臺北:國家出版社。
9.2009年,《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臺北:國家出版社。
10.2008年,《戲曲腔調新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中國藝術研究院)。
11.2008年,《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學術理念編》,北京:中華書局。
12.2008年,《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學術進程編》,北京:中華書局。
13.2008年/2000年,《戲曲源流新論》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初版由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
14.2007年,《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臺北:國家出版社。
15.2004年,《戲曲與歌劇》,臺北:國家出版社。
16.2003年,《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17.2002年,《從腔調說到崑劇》,臺北:國家出版社。
18.1997年,《論說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1992年,《參軍戲與元雜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991年,《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臺北:正中書局。
21.1988年,《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2.1988年,《詩歌與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3.1987年,《說民藝》,臺北:幼獅文藝。
24.1981年,《清洪昉思先生昇年譜》「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第十五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5.1980年,《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6.1976年,《說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7.1975年,《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8.1971年,《儀禮樂器考‧儀禮車馬考》,臺北:中華書局。
29.1971年,《明雜劇研究》,臺大中研所博士論文。
30.1969年,《長生殿研究》「人人文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1.1966年,《洪昇及其長生殿研究》,臺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二) 學術通俗著作(共計10筆)
1.2002年,《臺灣傳統戲曲之美》(與林明德、游宗蓉合著),臺中:晨星出版公司。
2.1998年,《我國的傳統戲曲》,臺北:漢光文化。
3.1998年,《少年讀唐詩》(與王安祈、朱立秋、林玫儀合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1998年,《中國戲曲概說》(與游宗蓉同編),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5.1998年,《台灣民俗技藝之美》(與許常惠、呂錘寬等人合著),南投:臺灣省政府文化處。
6.1990年,《臺灣地區民間表演藝術及民俗工藝》(與莊伯和合著),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7.1990年,《詩詞曲賞析》(與林鶴宜合著),臺北:空中大學出版中心。
8.1989年,《臺灣的民俗技藝》(主持人,與工作小組同仁合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9.1988年,《鄉土的民族藝術》,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0.1986年,《中國古典戲劇》,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三) 編輯著作(共計19筆)
1.2012年/1992年/1981年,《元人散曲選詳注》(與王安祈主編),臺北:國家出版社。臺北:學海出版社。
2.2010年~2012年,《古典文學研究輯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3.2005年,《親近鄒族》,臺北:交通部觀光局。總編輯。
4.2004年/1983年,《中國古典戲劇選注》,臺北:國家出版社。
5.2004年~迄今,《國家戲曲研究叢書》,臺北:國家出版社。總策劃。
6.2003年,《南瀛人文景觀──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計畫主持人。
7.2003年,《2002兩岸戲曲大展學術硏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8.2002年,《戲曲選粹》(與王安祈、李惠綿、蔡欣欣合注),臺北:國家出版社。
9.2001年,《兩岸小戲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與沈冬主編),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10.1999年,《1999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雲林縣立文化中心。計畫主持人。
11.1998年,《南部民俗技藝園──規劃補充資料》,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計畫主持人。
12.1998年,《海峽兩岸梨園戲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13.1996年,《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4.1996年,《國際關漢卿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5.1990年,《中國古典文學辭典》,臺北:正中書局。
16.1980年,《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臺北:幼獅文化。
17.1978年,《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資料彙編》(與柯慶明同編),臺北:成文出版社。
18.1978年,《元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上)(下),臺北:成文出版社。
19.1975年~1991年,《注音詳解古今文選》,臺北:國語日報。


(四) 計畫報告(共計16筆)

甲、報告書(共計12筆)
1.2001年12月,《臺南縣車鼓陣調查研究報告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1999年10月,《二水明世界掌中劇團技藝保存成果報告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3.1999年6月,《黃海岱技藝保存成果報告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4.1999年6月,《周水松高甲戲技藝保存成果報告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5.1998年,《南部民俗技藝園──規劃補充資料》,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計畫主持人。
6.1996年9月~1997年12月,《〈俗文學概論〉教材編纂計畫成果報告書》,教育部顧問室。
7.1995年12月,《歌仔戲劇本整理計劃報告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建基金會。
8.1992年,《澎湖民俗文化資源暨觀光活動調查計劃報告書》,交通部觀光局澎管處。
9.1991年2月,《大陸傳統戲曲劇種、劇團及行政體系之調查研究報告書》,陸委會委託。
10.1986年7月,《臺灣民俗技藝之調查與民俗技藝園之規畫報告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1.1983年10月,《戲劇與俗文學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科學與技術人員進修報告書。
12.1973年7月~1975年6月,《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藏俗文學資料分類整理編目報告書》,美國哈佛燕京社贊助。

乙、錄影資料(共計4筆)
1.布袋戲黃海岱技藝保存計畫(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劃),計劃主持人,執行期間1996年7月~1999年6月,於2005年出版《包公傳》等錄影資料共15齣。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製作;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高甲戲技藝保存計畫(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劃),計劃主持人,執行期間1996年7月~1999年6月,錄製《高甲戲》等錄影資料共12齣,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製作。
3.崑曲傳習及錄製計畫,計劃主持人,執行期間1991年3月~1995年6月,錄製上海崑劇團、浙江崑劇院、江蘇省崑劇院、蘇州崑劇院、北方崑劇院、湖南崑劇團等經典折子戲135齣,以《崑劇選輯》第1輯、第2輯為名出版。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製作;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4.1992年6月率隊赴泉州錄製「天下第一團」(南方片),共錄製泉州打城戲劇團、龍岩山歌劇團、泰宇梅林戲劇團、四川梁平梁山燈戲劇團、秀山花燈歌舞劇團、新昌調腔劇團、湖州湖劇團、溫州甌劇團、江蘇丹陽丹劇團、湖南岳陽巴陵戲劇團、內蒙包頭漫瀚劇團、廣東紫金花朝戲劇團、海豐白字戲劇團、陸豐正字劇團、海豐西秦戲劇團等15個劇團,21劇種,2005年進行影音、劇本、曲譜等後製作工程,完成15劇種。


(五) 散文創作(共計11筆)
1.2011年,《藝文經眼錄:曾永義序文彙編》,臺北:國家出版社。
2.2008年,《椰林大道五十年》,臺北:國家出版社。
3.2004年,《人間愉快》(卜鍵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2002年,《戲曲經眼錄》,臺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5.2000年,《愉快人間》,臺北:亞細亞出版社。
6.1996年,《清風.明月.春陽》,臺北:書泉出版社(新版)。
7.1994年,《人間愉快》,臺北:正中書局。
8.1992年,《飛揚跋扈酒杯中》,臺北:正中書局。
9.1990年,《牽手五十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0.1988年,《清風.明月.春陽》,臺北:光復書局。
11.1984年,《蓮花步步生》,臺北:正中書局。


(六) 劇本創作(共計18筆)
1.2012年,《蔡文姬》(崑劇劇本),北方崑曲劇院,擬於2014年首演。劇本刊載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刊》,2013年7月第18期,頁189~208。
2.2010年,《霸王虞姬》(京劇劇本),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2013年11月8~10日假臺北市國家戲劇院首演。
3.2010年,《曲聖魏良輔》(崑劇劇本),江蘇省演藝集團於2015年10月1日首演;10月19日為蘇州中國崑劇節閉幕演劇。劇本刊載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刊》,2011年7月第14期,頁185~202。
4.2010年,《御棋車馬緣》(京劇劇本),廣西京劇團(因劇團解散,尚未演出)。
5.2010年,《楊妃夢》(崑劇劇本),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崑劇團於2011年9月23~25日於城市舞臺首演。2016年4月22日配合臺灣大學中文系策畫主辦之「曾永義先生學術研究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夜演出〈馬嵬悟夢〉。劇本刊載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刊》,2012年1月第15期,頁215~232。
6.2010年,《賢淑的母親》(京劇劇本),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於2010年5月7~9日在城市舞臺首演。
7.2008年,《陶侃賢母》(歌仔戲劇本,蔡欣欣改編),為廖瓊枝封箱而作,歌仔戲界名角與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於2009年11月26~29日在國家戲劇院首演,並於2010年1月16日於高雄衛武營戶外園區公演、10月15日在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開幕式演出、11月6日假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演出。
8.2007年,《李香君》(崑劇劇本),2009年11月13日至15日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假臺北城市舞臺首演,12月5日參加廈門藝術節演出,8日巡演於河南商丘宋城大戲院,10日演於鄭州大戲院,14日演於北京中國戲曲學院大禮堂,15日演於北京梅蘭芳劇院。2013年3月27、28日北方崑劇院重新排演,於中國評劇院公演兩天。劇本刊載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刊》2010年1月第11期,頁331~357。
9.2007年,《桃花扇》(歌劇劇本),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於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國家戲劇院首演,游昌發譜曲。
10.2006年,《青白蛇》(京劇劇本),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2007年11月10日至11月11日於城市舞臺首演。劇本刊載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刊》,2009年1月第9期,頁189~218。
11.2006年,《慈禧與珍妃》(豫劇劇本),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2007年10月26日至28日於城市舞臺首演;11月3、4、17日於高雄、台南演出。2008年6月應「2008相約北京──海峽兩岸藝術週」、「迎奧運‧海峽兩岸豫劇名家巡演」之邀,6月14日於北京長安大劇院公演;6月22日於新疆烏魯木齊人民劇院演出;6月27日於河南鄭州兒童影劇院演出。2016年4月22日配合臺灣大學中文系策畫主辦之「曾永義先生學術研究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夜演出〈御苑風雲〉。劇本刊載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刊》2008年7月第8期,頁140~167。
12.2006年,《孟姜女》(崑劇劇本),2007年3月2日至4日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假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4月11日巡演於北京梅蘭芳劇院,12日演於北京中國戲曲學院大禮堂。15日演於上海逸夫劇院,17日演於蘇州大學,19日演於廈門大學。2016年4月22日配合臺灣大學中文系策畫主辦之「曾永義先生學術研究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夜演出〈閨寂邊苦〉。
13.200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崑劇劇本),2004年12月24日至25日由國光劇團假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2005年11月4日國光劇團參加上海藝術節,假逸夫劇院演出,11月8日在杭州、11月12日在佛山巡迴演出。2009年11月8日江蘇崑劇院版在南京首演,2010年6月3日江蘇崑劇院參加文化部舉辦之「崑劇匯演」,假紫金山大劇院演出修訂版,2011年5月12日夜紀念崑劇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蘇崑劇院於北京大學演出。國光劇團又於2012年元月2日至4日假臺北城市舞臺更行重排重演。104年11月13、14日國光團與北方崑曲劇院共同合作,於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演出前於北京海客俱樂部、鼎石學校、國家大劇院、暄桐教室等地辦理講座,將台灣戲曲藝術理念深入介紹給大陸年輕學子及戲曲觀眾,引領知識層人群回歸傳統文化,不僅帶動宣傳與票房,更進一步深耕大陸知識青年,兩場演出皆告滿座,結束後引起熱烈迴響(取自國光劇團網頁
http://kkissue.ncfta.gov.tw/onlinearticle_52_209.html )。2016年4月22日配合臺灣大學中文系策畫主辦之「曾永義先生學術研究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夜公演。劇本選刊於2004年12月22日~25日《聯合報‧聯合副刊》,並收錄於朱恆夫教授主編2013年7月出版之《新六十種曲》。
14.2003年,《射天》(京劇劇本),國立臺灣戲專國劇團2005年7月29日~31日於國家戲劇院首演。2016年4月22日配合臺灣大學中文系策畫主辦之「曾永義先生學術研究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夜演出〈聞詔〉。
15.2001年,《牛郎織女天狼星》(京劇劇本),國立國光劇團於5月13日~15日在國家戲劇院首演。2016年4月22日配合臺灣大學中文系策畫主辦之「曾永義先生學術研究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夜演出〈錦緞傳情〉;劇本全文刊載於2001年4月6日~15日《聯合報‧聯合副刊》。
16.1999年十1月,《國姓爺鄭成功》(歌劇劇本),1999年11月27日~29日由國立愛樂合唱團於國家戲劇院演出,許常惠譜曲。劇本刊載於1999年11月20日~25日《中央日報‧副刊》。
17.1996年9月,《鄭成功與臺灣》(京劇劇本),1999年1月1日~3日由國立國光劇團於國家戲劇院首演。2016年4月22日配合臺灣大學中文系策畫主辦之「曾永義先生學術研究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夜演出〈帷幄情懷〉。劇本刊載於1998年12月27日~30日《聯合報‧聯合副刊》。
18.1987年5月,《霸王虞姬》(歌劇劇本),文建會、基隆市政府聯合主辦「基隆國際現代音樂節」5月17日於基隆文化中心首演。馬水龍譜曲。劇本刊載於1988年6月13日~15日《聯合報‧聯合副刊》。

3000-5000字重点学术成果简介或选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