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紫柏真可与晚明佛教复兴
作者: 戴继诚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 佛学思想 憨山 明代 紫柏 日期:2005
描述: 《紫柏真可与晚明佛教复兴》 紫柏真可是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一生致力于晚明佛教的振兴与健康发展,为佛教在晚明的崛起做出了不朽贡献。 晚明佛教复兴已为学界与教内广为认同,但对之做深入、系统研究,大陆学界至今付之阙如。本文是作者在精读紫柏以及其他三位高僧原著,广泛... >> 详细
云门突出一灯传——明末湛然圆澄禅师研究
作者: 李广宇 来源: 中山大学哲学系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圆澄 明末佛教 融合 复兴 禅宗 日期:2018
描述: 湛然圆澄是明末佛教一位重要的禅师,全程见证并参与了明末佛教的复兴。圆澄撰写的《慨古录》一文,是其参与明末佛教复兴的纲领性著作。无论是圆澄对禅宗内部的改革还是对云门寺的重建,这些事件都能在《慨古录》中得到体现。相较于明朝中前期佛教的默默无闻,明末佛教确实经历了一次辉煌的过程。这其中憨山德清和紫柏真可等僧人企图通过干预政治,在朝廷的支持和统筹下实现“自上而下”的佛教改革,但是稍后随着真可的罹难和德清的流放,这条道路宣告破产。与此相反,圆澄在总结已往的经验教训后,选择了通过亲力亲为、以个人魅力影响佛教的自下而上的复兴方法,这也是同时期其他僧人选择的道路。虽然方法大体相同,但圆澄的措施均打上了自己独特的烙印。这些烙印,随着云门系法脉的延续而不断传承下去,为后人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手段。本论文在对圆澄的出身背景及身边的师友徒弟等基本情况有了一番明确的交代后,分别对圆澄的禅法思想及其特色、禅教思想、禅净意趣和“有为事业”等方面进行专题性的研究。通过这几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圆澄是一名正统的禅门祖师,其立足于曹洞宗禅法融合其他各宗禅法,主要目的在于重新振兴禅宗;另一方面,无论是讲教注经还是宣扬净土,其目的也在于纠正禅门内部的弊病;而大力参与“有为事业”,则体现出圆澄身为一名佛教大师的伟大心量。圆澄针对明末佛教中的弊端,采取多管齐下的方针,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浙东禅宗的兴盛的原因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圆澄的当机努力,禅宗的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明末佛教的辉煌。
云栖祩宏禅净关系思想研究
作者: 许诺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日期:2018
描述: 明末时期的佛教发展呈现出“复兴”之势。云栖株宏为“禅净双修”思想的集大成者,云栖株宏以“禅净不二”为理论宗旨,“参究念佛”为修行方法,最终以净土为现实归趣,确立了他的禅净关系思想。他的“禅净不二”思想体现了对禅门与净土极大的融合,在明代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以明末佛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背景,探讨云栖株宏对禅净关系问题的看法,并将其禅净关系思想与其他僧人的禅净关系思想进行对比,以突出其特别之处。第一章是对云栖株宏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概括,以及对云栖株宏生平、师友交往和著述进行论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具有其独特性,是促进云栖株宏禅净关系思想产生的外在因素。第二章分析云栖株宏禅净关系思想之基础。通过对禅净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梳理以及对云栖株宏禅、净、华严三宗思想的修持经历的总结来看云栖株宏禅净关系的必然性。第三章是对云栖株宏禅净关系思想的内容进行梳理。围绕其“禅净不二”、“参究念佛”、“净土为归”的思想,探讨其禅净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将云栖株宏的禅净关系思想与永明延寿、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诸位高僧的禅净关系思想进行对比,比较各大高僧对禅净关系的不同看法,以突出云栖株宏禅净关系思想的独特之处。
蕅益智旭的信仰论
作者: 高芳 来源: 辽宁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 藕益智旭 信仰论 日期:2016
描述: 藕益智旭,与云栖株宏(莲池大师)、憨山德清(憨山大师)、紫柏真可(紫柏大师)三位大德几乎是同时活跃于晚明时期的佛教舞台的,而且他们在思想和实践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对于所处近代的佛教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四人被后人合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其中,藕益智旭出生最晚。其一生跨越明、清两大朝代,他是明清之际著述最丰、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位佛门高僧和文化巨匠。尤其在其佛教信仰方面,蕅益智旭成为汉传佛教信仰论的总结者与集大成者,对促进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信仰一直都是宗教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就佛教信仰而言,可以追溯到原始佛教那里。本文主要是根据藕益智旭的信仰论著述和其相关文献、著述,结合其所处的晚明时期的背景,全面、系统地研究其信仰论。本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是就藕益智旭的信仰论的学界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创新之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其中,在第一小部分中,简单的陈述了蕅益智旭的生平,此外,重点突出研究藕益智旭的信仰论的意义。第二部分是通过梳理关于蕅益智旭的信仰论的著述,进而了解智旭的生平、思想及其在佛教史中的地位:第三部分是总结文献中关于藕益智旭的信仰论,包括信仰的定义、树立佛教信仰的困难、信仰的内容和信仰的次第。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部分是结合最新的研究,找出其所包含的信仰论的关键点,浅谈蕅益智旭的信仰论对晚明佛教及后世的作用和影响。
牧斋与佛教
作者: 王彦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典籍整理 诗文批评 诗文创作 钱谦益 佛教史迹 佛教思想 日期:2013
描述: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在文学、史学、佛学诸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就。集文坛盟主与东林党魁于一身,他的诗文创作、文学批评及学术观念,对明末清初文风、学风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牧斋自幼生长的虞山钱氏是一个极具奉佛传统的家族。在浓厚奉佛氛围影响之下,自少时起便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明亡后,因其降清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颇受时人诟病,佛教思想在其心态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暗中参与反清复明的同时,奉佛倾向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与明末清初诸宗僧侣,有着颇为广泛的交往。钱谦益学博识广,旁贯三教,思想上会通儒释,提出忠孝佛性论与反经明教说,强调佛教之政治功用,对诸宗利弊,均有一己之评价。有感于师友咐嘱之情,自觉担荷末法救弊之责,为践行反经明道之论,他先后疏解了《楞严经》、《心经》等佛教经典,整理了憨山德清、紫柏真可等人的文集,参与了《嘉兴藏》的刊刻。在积极参与佛教事务的同时,他的诗文创作与文学批评也深受佛教的熏染。发之于诗,个体生命之思索,诸法无常之感叹,无不流露出浓厚的佛教情思;适值易代之际,他以“劫”为基础,在诗歌中构筑起另一世界,蕴含着他独特的心讔;大量佛教典故的借用,兼及自己的佛教感知,熔铸到诗歌中,佛理禅趣,和合为一别具一番意境。他撰制了诸如塔铭、募缘疏等大量释家类文章,在为文经历及文风转变中,佛教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诗文批评上,他试图以灵心论为基础,并辅以熏习说、六根互用说等,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沧浪诗话》大行于世之时,从诗法与悟境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批判性总结;在文论中,他借用了大量的佛典譬喻,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论观点。
憨山大师与晚明社会
作者: 葛静萍 来源: 贵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明社会 憨山 入世精神 佛教复兴 日期:2007
描述: 憨山德清与莲池祩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并称为晚明四大高僧。明初以降,佛教日衰,正法式微,“四大高僧”都把振兴佛法当作自己的使命。憨山一生行事,即是重振佛教事业的一个缩影。憨山之前,有一批高僧在思考如何应对佛教的危机,报恩寺主持西林永宁就堪称其中的代表,他延请儒师入寺授讲的做法,便为培养憨山即出世即入世的积极救世精神打下了基础。憨山振兴佛教,并非仅就佛法内部改革来入手,而是本着“佛法在世间”的大乘济世精神,广泛结交官宦名士,并以“方外臣子”自居,参与皇家的种种活动;深入到世俗民众之中,以自己的德行感化了一方百姓。诚如钱谦益所说:“自楚石、泐潭已后,狮弦绝响。崛起为紫柏、海印(憨山)二大师。”憨山大师的精神,恰似一阵强劲之风,拂着晚明颓废靡软的佛教思想界;而他的遭遇与努力,也得到了世人的理解和认同。本文就拟从憨山的社会活动入手,探寻其与晚明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试图从其丰富的弘道经历中,窥见深湛的佛学修养。同时以社会史的研究视角,发掘思想史研究的其它路径,期望从一个侧面还原晚明佛教史的真实。
惠洪文字禅思想研究
作者: 张慧远 来源: 厦门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惠洪 文字禅 日期:2008
描述: 唐末五代,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上也发生了嬗变:儒佛关系上,由倡儒排佛转向儒禅互补,禅宗由“不立文字“的农禅转向“不离文字”的士大夫禅。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佛教文化事业的繁荣,士大夫广泛参禅,文字禅应时而生。惠洪文字禅继汾阳善昭、雪窦重显、圆悟克勤以后,使文字禅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本文从禅学、哲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了惠洪文字禅的形成、内涵、言说之道、语言特色、哲学意义、理论影响。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章,阐述了唐宋文化嬗变与惠洪文字禅。首先介绍了唐宋文化的嬗变与文字禅的兴起,并从惠洪生平经历、社会文化背景、思想来源三个角度,探讨了惠洪文字禅的成因,并从惠洪文字禅的用例出发,考察惠洪文字禅的内涵。 第二章,阐述了惠洪文字禅的言说之道,主要包括儒易入禅、藉教说禅、以诗通禅,说明儒学、易学、义学、诗学皆为惠洪诠释文字禅的方便法门。 第三章,阐述了惠洪文字禅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丽词玄语开显禅意,以艳词绮语开示禅机。说明丽词玄语是惠洪行文字禅的方便,艳词绮语是惠洪在欲行禅的践覆。 第四章,阐述了惠洪文字禅的哲学意义及理论影响。惠洪文字禅从文字与实相的哲学悖论出发,提出文字与实相会通的理论前提、途径、原则,从而确立了语言文字在参禅中的合法地位,凸现了语言的哲学意义。惠洪文字禅对当代看话禅与默照禅及对后代紫柏真可文字禅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
憨山德清的佛道会通思想
作者: 康蕾蕾 来源: 武汉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清 佛道会通 憨山 日期:2006
描述: 憨山德清是明朝末期四大高僧之一,他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圆融性。在三教关系上他主张和会三教,其有名言曰:“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明白的显示出德清三教融合的立场。 佛道会通是其三教合一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万法都是唯心所现,故法法皆真,皆顺正法。佛道二家同样源出“一心”,佛道之法皆为“正法”,“真法”。两家在“一心”上是平等一际,圆融无碍的。佛道在“一心”上又开出“无我”之体和“利生”之用。破除“我执”,放弃对佛道二教的执著,才能达到“无我”之境,体悟“一心”之本;入世修行,利生经世,才能修成佛道。 要能体悟“一心”之本,还需要经过具体的修行工夫。佛道两家破“我执”达“一心”都是从止观静定工夫上入手,通过止观静定工夫达到“无我”、“无碍”、“无待”的最高精神理想境界。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章介绍德清会通思想的历史背景。通过介绍在三教会通思想发展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三篇文章,回溯了德清会通思想的历史渊源。并梳理了德清所处时代的会通思想潮流,介绍了对德清有较大影响之紫柏真可的会通思想。 第二章系统的介绍德清会通佛道的体用论。他以“一心”为本,指出佛道在“一心”之上圆融。又以五乘判教,说明佛道之区分只是在迹上的不同,两家实则心同迹异。并在“一心”之下又有体用。佛道“无我”之体同,“利生”之用也同,只有在用上有浅深大小不同耳。 第三章就会通佛道的工夫论做出说明。在教化修行上,佛家以止观工夫破“我执”,道家以静定工夫破“我执”,二家之修行有相似之处,但以佛家止观修行在对心之体悟上更深切。佛道两家之修行皆为由“无我”而至“无碍”、“无待”之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