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李攀龙
- 作者: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前七子 李攀龙 著名文学家 谢榛 王世贞 山东济南 后七子 领袖人物 日期:2021
- 描述: 李攀龙(1514—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王世贞、谢榛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诗歌以七律、七绝见长。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
- 李攀龙的结盟意识与文学权力复归郎署*①
- 作者: 薛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1
- 描述: 暂无
- 李攀龙的结盟意识与文学权力复归郎署
- 作者: 薛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结盟意识 盟主 复归郎署 文学权力 日期:2021
- 描述: 李攀龙具有强烈的结盟意识,其主要表现为一种自觉的主盟意识。在此意识支配下,他积极主动地聚集志同道合者,结盟立派,确立了其盟主地位。这主要是通过倡导、施行较前七子更狭隘、偏激的文学主张,以及推行更为严苛的行为规范来实现的。在加盟者的配合下,李攀龙此举引发了广泛的文学轰动效应,明代主流文风为之一变,前七子流失的文学权力,复归于郎署。深入系统地探讨李攀龙的结盟意识,不仅可以客观地体认明后期文学生态环境,还能为宏观上把握明后期文学发展演变提供一个相对别致的视角。
-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 作者: 李攀龙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1
- 描述: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明代诗人。是明代文学“后七子”首领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萧瑟秋景寄托诗人情感,既表达了离别的黯然销魂,也有对友人遭贬的同情与愤慨,意在象外。 首句“青枫飒飒雨凄凄”,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
- 《宗子相①集》序
- 作者: 王世贞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0
- 描述: 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 王世贞“格调说”内涵探赜
- 作者: 贾飞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格调说 王世贞 创作 情性 日期:2020
- 描述: "格调说"是明代诗文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作为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其"格调说"在李东阳、李梦阳、李攀龙等人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他在格、调之外,注重才、思的融入,同时强调创作主体自身情性的流露,以求文章整体上达到彬彬之态,情法兼具,这克服了"格调说"之弊病,促进了复古文学的新发展。王世贞将新的"格调说"理论付诸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并使之成为其评论文章和作者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王世贞的"格调说"有其自身内涵和价值,是王世贞诗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明代复古派诗学中的「摹拟」议题
- 作者: 陈英杰 来源: 台大文史哲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主体性 明代复古派 李攀龙 摹拟 李梦阳 日期:2020
- 描述: 復古派雄踞有明一代詩壇百餘年,惟創作實踐「摹擬太甚」的疑雲,歷來非議者眾。這一常見的標籤是否可能流於簡化?本文聚焦復古派內部的自我省察,結合詩歌文本的證析,當可提供系統性的解答。文中首先梳理復古派文獻中「摹擬」相關詞彙的用例,其次確認復古派自我省察摹擬之弊時,所指向的作家、作品。文中尤側重於釐定復古派摹擬之弊的四種類型:餖飣雜湊、略換字句、盲目仿語、承複古語。最後指出復古派期於漫長學古歷程中,由仿語而深化、昇華,整體解悟古人藝術軌則,而臻於一種「得神型摹擬」。故綜觀之,復古派對於「摹擬」,既有多元反思,亦具深層堅持、高遠之理念,其觀念思維重層而立體,洵非簡化的負面標籤所能收編殆盡。
- 集序书写与“后七子”文学思想的构筑、演变
- 作者: 王润英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王世贞 集序 复古 “后七子” 日期:2020
- 描述: 明代正德以后,诗文集数量剧增,集序的书写因之发生改变。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盟此期正叱咤文坛,撰作了大量集序。文盟组建初期,他们通过书写强势掌控集序文意,阐扬和宣传复古文学思想;至中期,构件化的集序书写,助力"后七子"完成团体经典思想的建构;后期由王世贞独自携领文盟,集序书写遭遇复杂的新语境,但也因此为复古文学思想注入了新元素。作为明代集部文献剧增新生态下迅速突起的文体,集序通过富于时代特色的书写,直接参与和作用于"后七子"文学思想的构筑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