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读何景明《明月篇》
-
作者:
廖仲安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卢照邻
何景明
七言
明月
李攀龙
七古
转韵
太白
初唐
汉魏
日期:1985
-
描述:
何景明是明代诗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诗人。《明月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诗的序,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曾经受到大家重视,並引起大家争论的一篇重要文献。兹录其全文如下: 仆始读杜子七言诗歌,爱其陈事切实,布辞沉著,鄙心窃效之,以为长篇圣于子美矣。既而读汉魏以来歌诗及唐初四子者之所为而反复之,则知汉魏固承三百篇之后,流风犹可征焉。而四子者,虽工富丽,去古远甚,至其音节,往往可歌。乃知子美辞固沉著,而调失流转,虽成一家语,实则诗歌之变体也。夫诗本性情之发
-
汤显祖--格韵高绝的戏曲家
-
作者:
江巨荣
来源:
文史知识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四梦
文人无行
格韵
《邯郸记》
文品
李攀龙
戏曲创作
轩盖
申时行
戏曲家
日期:1984
-
描述:
有句俗话,叫'文人无行'。但我国很多作家、文学家,不仅注重文品,而且注重人品,明代的汤显祖就是一个。
-
明前七子文学主张及李、何之争
-
作者:
陈永标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何景明
复集
文学主张
诗歌
理语
李梦阳
艺术创作
好古
比兴
明前七子
日期:1984
-
描述:
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明代前后七子掀起的文学运动,影响到弘治、正德、嘉靖近百年明代文坛,一浪推一浪。正如《明史·文苑传》说:“弘正之间,李东阳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檀声馆阁,而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于斯一变。……迨嘉靖时,李攀龙、王世贞辈,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王李之持论,大率与梦阳、景明相倡和也。”这些记载,说明了前后七子掀起的文学改革运动声势和影响之大,但对于这一文学流派及其理论主张,过去多数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作,都说成是复古主义、形式主义,有些还说什么“他们的作品都是‘古人的影
-
王世贞的文学批评
-
作者:
赵永纪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五十年
李攀龙
评论
王世贞
钱谦益
作家作品
文学思想
二十年
后七子
日期:1984
-
描述: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弁州山人。他与李攀龙同为明代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论说:“元美著作日益繁富,而其地望之高,游道之广,声力气义,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若玉帛职贡之会,莫敢后至。操文章之柄,登坛设(土单),近古未有。迄今五十年,弇州四部之集,盛行海内。”这段话简要而又合乎实际地评述王世贞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考其《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及《读书后》等著作中,论诗评文之处比比皆是,其文学思想丰富多采,在文学批评方面也多有建树。此文拟论述王世贞关于文学批评的一些具体观点。我们先来看王世贞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总的论述。其《徐而庵先生湖上集序》说
-
《报刘一丈书》备课刍议
-
作者:
赫崇政
来源:
语文学习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书信体散文
明代散文
时代背景
理解课文
学生利用
现代汉语
备课
报刘一丈书
同义词组
文学家
日期:1983
-
描述:
《报刘一丈书》是明代散文,文辞不算艰深。课前,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词典之类工具书,看全文,译第二段,再在此基础上讲课,必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上课时,最好先解释题目、点出文体。书,函也、信也。故此文是书信体散文。报,复也、酬也、答也。现代汉语的报复、报酬、报答,即是由两个同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故此文又是"答书"。本文作者宗臣,初次与学生见面,讲讲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可为学生理解课文创造条件。宗臣是明代文学家,与当时文坛名将李攀龙、王世贞等六人合称为"后七子。"
-
何景明简论
-
作者:
傅开沛
来源:
中州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何景明
李梦阳
日期:1983
-
描述:
何景明(1483年9月-1521年9月)字仲默,号大复,信阳市西郊梅溪村人.十六岁中举人,二十岁中进士,青年时期,颇负才名.李攀龙《赋得何仲默》诗有:"仲默自天秀,弱龄负遐瞩.十六游京邑,艺苑策高足."顾磷称他:"少有神解,弱冠入京,身不胜衣,驰才长赋,便凌作者".后被推为...
-
关于宋诗评价问题的讨论综述
-
作者:
刘乃昌
来源:
文史知识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前后七子
中国诗歌
古今诗删
宋诗
李攀龙
以文为诗
西昆体
江湖诗派
陈与义
江西诗派
日期:1983
-
描述:
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唐诗的独特风貌,形成可与唐诗抗衡的独立壁垒,对后代诗史发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宋三百一十九年
-
明诗的光辉终结(略论陈子龙的诗)
-
作者:
朱则杰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前后七子
明末清初
抗清
崇祯
明诗
明代复古派
王世贞
茶陵诗派
松江
陈子龙
日期:1983
-
描述:
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人中、更字卧子,号大樽,又号轶符,晚号於陵孟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明末成就最大的一位诗人。其诗大体继承明代复古派的传统,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突出的艺术风格,是明诗的光辉终结。一明诗的主流是复古。明初高启素享明诗冠军之誉,其诗善于取法前人,不限一家,惜其死于壮年,未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他身上,已露明诗复古的端倪。中经台阁体,至李东阳和茶陵诗派出,论诗附和严羽,宗盛唐,强调学习杜甫诸人。这是向前后七子的一个过渡。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明确提出“诗必盛唐”的口号,认为“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盲目尊古,追求形式,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