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李攀龙《古今诗删·明诗删》研究
作者: 任蕾懿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今诗删》 编选特点 编选标准 《明诗删》 日期:2019
描述: 明代诗派众多,嘉靖时期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七子”的学说,使复古派再一次成为明代文坛的主力军。李攀龙更是编选《古今诗删》来巩固“复古派”的理论成果,这对清代诗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七子复古一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所以,《古今诗删》中的《古诗删》与《唐诗删》历来受到各家追捧与热议,今人也多以这两部分为研究对象,对李攀龙及其诗派诗学思想进行探讨,鲜少有学者从明人选明诗这一角度对《明诗删》给予足够重视。李攀龙曾在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中多次提及《明诗删》的编选过程,故对《明诗删》的研究有必要也有价值。本文从明人选明诗的大背景出发,并将《明诗删》置于《古今诗删》的整体中进行研究,旨在丰富对李攀龙诗学理念以及七子复古派诗学主张的认识,厘清《明诗删》在明清诗学发展中的影响与作用。本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明诗删》的选题缘起、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初步确认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从整体性的角度概述并观照《古今诗删》的文学观念,以期突出《明诗删》在《古今诗删》中所呈现的诗学主张的独特性。第二章重点对《明诗删》相关内容进行概述。通过对《明诗删》的成书背景、编选动机与目的以及编撰体例等内容的说明,较为全面地认识到《明诗删》作为巩固复古派理论成果与诗学典范的文学性质。第三章针对上一章在时代与文化的大背景下对《明诗删》形成的外因以及对其内容的概述,进一步总结了关于《明诗删》的编选标准与编选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复古派的诗学理念深入挖掘了李攀龙以法约情、拟议成变的文学观念。第四章是对《明诗删》价值与影响的论述。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以期探寻其作为明诗选本的文献价值与诗学价值,同时正确认识《明诗删》在编撰体例与内容等方面的不足;从明代诗歌发展史的角度,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明诗删》对同时代以及对后世明诗选本的影响,并从此为切入点,正确认识《明诗删》对巩固与丰富李攀龙等七子复古派诗学理念,以及一定程度上促进明清两代的诗学创作与诗学论争的重要性。附录部分是对《明诗删》中赠答酬唱类诗作诗目的统计,以便更直观地体现其在诗人诗作上的编选特点。
李先芳诗文研究
作者: 盛翔 来源: 暨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研究 散文研究 李先芳 “广五子” 日期:2018
描述: 李先芳是明代嘉靖中后期的重要文人,也是嘉靖“广五子”之一,他的交游遍布“后七子派”及众多的羽翼人物,并缔结了李攀龙和王世贞的交好。虽然以李攀龙和王世贞为领袖的“后七子派”诗社曾经与李先芳就诗社地位发生过冲突和摩擦,但彼此依然交往密切。李先芳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泛的交游。李先芳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读诗私记》、《拟古乐府序》和各类序文书信体散文当中,其论诗不专主一家,他的复古诗学亦有别于“后七子派”,重视诗歌的言情达意于格调之上,在序文书信体散文中对诗坛的现象和“前七子派”亦有着相对客观地评价。李先芳的诗集主要为《东岱山房诗录》十三卷。他的诗歌创作体裁形式既有侧重点又不失多样,比例最多为五言律诗,内容包括交游唱和、山水纪游、记事感怀三大主题,并具有晓畅清新的语言、清浅率意的意境氛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的整体特色。李先芳的散文收录在《李氏山房集》四卷中,共182篇文章。分量最重的当属序类与传记类散文,序类散文能让我们对李先芳的文学立场有所了解。李先芳的传记类散文给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史料。总体来说,李先芳的诗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值得关注。
王维诗歌明代接受研究
作者: 荣小措 来源: 西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王维 明代 接受 日期:2017
描述: 本论文分上下两编共八章,对明代与王维诗歌有关的基本文献、诗话、唐诗选本、评点本、明代诗人创作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涉及的内容及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和方法。明代是唐以后王维诗歌接受的一个高峰期,在王维诗的刊刻、结集、传播、批评、鉴赏以及诗歌创作中的模拟效仿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具有研究价值。在当前学术界仍缺少对明代王维诗歌接受史的系统研究的前提下,本文吸收现有的零散研究成果,确立该选题。上编第一章梳理了明代前期与王维诗歌相关的唐诗选本的刊刻、流传情况以及本期诗话笔记类著作中对王维诗歌的品评;探讨了明代前期二十一位诗人在创作中对王维诗风的仿效及成就,总结了此期王维接受在继承中有创新的过渡期的特点。第二章梳理了明代中期与王维诗歌相关的唐诗选本的刊刻、流传情况以及本期诗话类笔记类著作中对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细致品评;探讨了顾起经的《类笺唐王右丞诗集》这部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王维诗集注本,以及顾可久《唐王右丞诗集注说》二书的版本价值、利弊得失和影响;分析了明代中期近三十位诗人创作中的王维诗歌接受情况;总结了本期王维诗歌接受在基本文献、理论批评和诗歌创作等方面的收获。第三章梳理了明代后期与王维诗歌相关的基本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此期诗话笔记类著作中的王维诗歌批评成就;最后分析了后期十余位诗人在创作中所受王维诗歌的影响;总结了本期王维诗歌接受在理论批评等方面的成就。下编属于接受个案研究。第一、二章着重分析了前后“七子”在选录、评论王维诗歌方面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创作中对王维诗风的学习,梳理了何景明、徐祯卿、李攀龙、王世贞、谢榛等领军人物对王维诗歌接受的不同贡献。第三章重点总结了胡应麟《诗薮》和许学夷《诗源辨体》两书对王维诗歌集大成式的总结及其新见:二人吸收了复古派百年来品评王维诗歌的理论精华,进行了全面且有突破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另外,也涉及到胡应麟创作中对王维诗的学习。第四章重点分析了明代中后期出现的五部著名唐诗评点本中的王维诗歌接受情况,总结了明代在王维诗歌评点接受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影响。结语部分对王维诗歌明代接受的特色、创获和影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
李攀龙诗歌用韵研究
作者: 许莹莹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东 同用 李攀龙 明代 仿古 诗韵 日期:2016
描述: 本文依据《李攀龙集》(李伯齐点校,齐鲁书社1993年版)对李攀龙的全部诗歌作品进行用韵研究。李攀龙为山东历城人,生活于明代中叶嘉靖、隆庆年间。李攀龙曾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同时也是著名文学流派“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本文共收录1419首,其中古体诗431首,近体诗988首。本文首先归纳诗歌韵例,确定韵脚字,从而分析得出李攀龙诗歌用韵的韵系,并将它与《广韵》韵部的同用、独用情况相比较、与平水韵相比较,从而得出李攀龙诗韵的基本特征:趋向于遵守《广韵》关于韵部同用、独用的规定,遵循平水韵的规范,大部分韵部的分合情况与《广韵》、平水韵相一致,仅存在少数与《广韵》、平水韵相异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特殊通押韵部。对于基本特征以外的特殊通押情况,本文综合李攀龙的文学复古思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明代中期、地域——山东,从仿古以及明代韵母系统的角度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结论:1、李攀龙诗韵中存在仿古用韵的情形。本文归纳分析的431首古体诗中,存在218首拟古乐府诗,其中有一定数量的诗歌存在仿古用韵。具体是:(1)歌戈麻三韵同用,(2)语马两韵通押,(3)有马两韵通押,(4)缉合两韵通押,(5)支歌两韵通押,(6)至志未祭通押。这些韵部的通押(同用)均表现了诗人在用韵方面模仿上古音韵系的特征。2、李攀龙的诗韵反映出明代山东方言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清庚青蒸通押,钟庚通押,体现了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这一历史阶段内山东方言区域内曾梗通三摄同音的特征。(2)东侵通押,文侵庚青清通押,体现了山东方言在明代至现代的发展过程中[n]尾韵向[m]尾韵归并的趋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现代山东方言[n]尾韵母主要元音鼻化的特征。(3)陌德两韵通押,体现了明代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中存在的中古曾摄开口一等字与梗摄开口二等字读音相同的特征。3、李攀龙的诗韵反映出明代官话语音的特征。总体来看:体现了中古至近现代语音发展过程中韵部简化合并的总体趋势。表现在庚耕清青四韵之间的通押,梗静耿三韵之间的通押;尤侯与模虞鱼韵之间的通押;鱼模虞三韵之间的通押;有厚虞三韵之间的通押;山删先仙寒桓之间的通押;吻准隐三韵之间的通押;萧宵豪三韵之间的通押等。
船山诗学三论
作者: 姜彦章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无五言古诗 忍力 王夫之 陶渊明 日期:2015
描述: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其诗论博大精深,兼具哲学之思辨与洞明之诗心,极富创造性。“忍力”是船山诗论中一个重要的诗学范畴,其理论意义有三个方面:一为情感节制、有择有止,二为修意洁篇、含蓄深沉,三为艺术辩证、归于中和。对情感的节制和拣择是为了使诗歌有温厚持久的动人力量。修意洁篇也是为了达到含蓄深沉、居约致弘的艺术效果。“忍力”体现了王夫之对“温柔敦厚”诗教观的继承和他求“中”的艺术辩证思想。作为明遗民,王夫之对陶渊明归隐具有理解之认同。他提出“平者取势不杂,淡者遣意不烦”的平淡观,认为平淡应包含深厚的情意和雅人情怀,不能失之于浅俗。在肯定陶渊明诗歌写景、言情、说理等方面优点的同时,王夫之对其多发议论和叹老嗟贫之作也提出了批评。这体现了王夫之对诗歌兴发作用和导人性情功能的重视。王夫之认为五言古诗应具有深永含蓄、浑成自然的审美特征。他推崇汉魏五言古诗,基本否定唐代的五言古诗创作。他对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一说的态度也具有复杂性。
吴维岳诗歌研究
作者: 杨亚蒙 来源: 暨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学思想 诗歌 吴维岳 日期:2015
描述: 吴维岳,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吴维岳出生于由耕读家族发展而来的名门望族,正德九年生,隆庆三年卒,一生政绩卓著,历经数职,最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吴维岳既是后七子羽翼人物“广五子”之一,又是后七子派的前身——刑部诗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于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派,吴维岳虽然与他们在思想见解上存在分歧,但还是不计前嫌,与他们保持着相当密切联系。此外,嘉靖十三年吴维岳成为唐宋派领袖唐顺之的弟子。吴维岳交游广泛,这些都为他诗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吴维岳作有《天目山斋岁编》二十八卷,共一千多首诗歌,包括别离、时间、求仕、纪游和唱和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具有格律工整、意境优美和语言平淡自然等艺术特征。吴维岳的诗学思想既有后七子派文学复古思想影响的成分,也有唐宋派师心思想的潜移默化,总结起来说吴维岳虽然在文学创作上学盛唐、随李王,但仍然以师心为宗,坚持“天色天味”,既崇尚盛唐之雅正,又崇尚自然与真情。总之,作为七子派的羽翼人物,无论是从人格还是从诗格上,吴维岳都是值得关注的。
俞允文研究
作者: 李黎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平考述 俞允文 交游考 诗文研究 日期:2015
描述: 俞允文(1513—1579),江苏昆山人。博览群书,学问赅博,却始终无心科举仕宦。他随心而动,随性而行,体肤饿而面无难色,屋宇漏而无窘态,在书卷中探查人生真谛,在诗文中寻找精神归宿,是明代中后期不可多得的一位文人。本文将对俞允文的生平、交游及诗歌进行考证分析。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俞允文生平考述。其生平可以嘉靖二十六年(1547)请辞还家为界,分为读书科考和归隐里居两个时期。正德八年(1513)至嘉靖二十六年(1547),这35年间俞允文母亲黄氏命其读书科考,以期继承其父之遗志,惜俞允文志不在此,并未高中,暂留于郡学;嘉靖二十六年(1547)至万历七年(1579),俞允文请辞还家,倾心读书汲古、临摹碑帖,尽得生活之乐,并留下大量诗文著作。第二章俞允文交游考。考述其文学交往,主要包括与“后七子”、“吴门画派”、“乡里诸人”以及“他籍士人”之交往活动。第一节主要考证“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以及徐中行等人对俞允文之提携;第二节主要考证以文徴明为中心的“吴门画派”对醉心书画的俞允文之陶染;第三、四节主要考证一些同乡与他籍友人对俞允文之影响。正是由于上述友人的称赏与支持,俞允文之才方得以贯注于诗文书画,最终取得一定成就。第三章俞允文诗歌内容研究。俞允文的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为山水园居诗、边塞寇乱诗、酬答赠友诗、游仙访道诗、咏史怀古诗和生活杂感诗等六大类。本文对其诗文著作进行梳理,展示其人其诗其精神风貌。第四章俞允文诗歌艺术探究。第一节“以诗笔作画语”,这与俞允文的爱好有莫大关系,他经常将诗文与书画有机融合,与摩诘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节“借意象抒胸臆”,梳理俞允文笔下最为常见之意象,进而探究其抒性情的艺术方式;第三节“于微处见真情”,俞允文擅长用近乎口语的质朴言辞吟咏平常事物,明白如话,平实之中充满生活乐趣。
姚佺选评《四杰诗选》研究
作者: 张鹏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选评特色 姚佺 诗体诗观 《四杰诗选》 日期:2014
描述: 《四杰诗选》是一部清初人选评的明诗选集,由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选家姚俭、孙枝蔚所合选合评。这部选集是晚明诗歌复古运动的直接产物,是研究清初人对明诗态度的重要凭依。《四杰诗选》选录弘嘉间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四人各体诗歌共953首,进行详尽评注;提倡复古,调和性灵,又能主创新,重真情,反映着这一特殊时代的诗歌风尚。本文立足于材料辨析和诗选解读。首先辨析姚佺的字号、生卒年、著述及交游,展示其生平为人和个性;第二章在分析时代背景、社会思潮、诗歌流变的基础上论述明清之际诗风变化的原因及表现,并对这时期选坛作一概括;第三章全面深入地研究《四杰诗选》的评选动机、体例规模、编选标准、评注特色以及所倡导的诗歌主张;第四章详细深入地分析姚佺对诸诗歌体裁的观点,抉发其中的新意,阐述《四杰诗选》的诗体论及概括对“四杰”的评价,以期探究出《四杰诗选》在明清之际选坛的地位及意义。总之,《四杰诗选》是晚明诗歌复古运动在清初的产物,是推尊前后七子诗歌的代表选本,同时也体现了姚佺平生“以复兴风雅为己任”的初心。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