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从“效李白体四十七首”看李梦阳对李白的接受
作者: 郝润华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李梦阳效李白体四十七首 接受 日期:2016
描述: “李白体”主要是指李白那些叙写成仙、饮酒、赠别、爱情之类的诗作,以古体为主,语言手法有较鲜明的特征。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创作有“效李白体四十七首”,是他自觉学习李白五古诗的结果。经过对此四十七首仿作及其与李白诗的比较分析,发现李梦阳效法李白诗主要表现在题材与语言方面,既非清人所谓“游戏”之作,也非艺术风格与精神实质上的深度继承。“效李白体四十七首”创作建立在李梦阳对李白的推崇之上,其产生原因与背景则具有文学史意义。
纳兰性德《与韩元少书》注评
作者: 张艳存,于向辉 来源: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注评 纳兰性德 《与韩元少书》 日期:2015
描述: 《与韩元少书》是纳兰性德写给韩的书信,信中谈了自己对明代散文创作的看法,对明代宋濂、方孝孺、杨士奇、王守仁、王慎中、归有光、唐顺之、钱谦益、刘基、王、李梦阳、罗、罗洪先、赵时春、王世贞等人的散文创作进行了评价,点评精炼,见解独到,是清代文论中的优秀之作。
王世贞的“格调”及其实现方法
作者: 李国新 来源: 兰台世界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世贞 格调 实现方法 日期:2015
描述: 王世贞是明代格调论诗学的代表。其“格调”围绕才、思、格、调等四者展开,并建立了四者层层推进的联系。在继承李梦阳对法的重视基础上,王世贞把诗歌之法、意以及法、意的关系作为“格调”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希望通过“剂”的方式来实现这些范畴之间的和谐共存。
明清关中理学与文学*
作者: 常新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中 关系 理学与文学 明清 日期:2015
描述: 明清理学与文学的论争主要基于世道人心与文学表达方式能否实现"传道"的功能以及传道应该借助的途径和手段。明代关中士人,诸如李梦阳和康海等人尽管以诗文见长,但都是在理学环境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士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传统持有相同观点。清初关中士人基于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遗民情结,他们出于对世道人心的焦虑,大都对文学中非理学的成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明代陕西地域文学
作者: 盖文聪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九思 地域文学 李梦阳 康海 陕西文学 日期:2015
描述: 人类群体的生产活动总是基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划,在不同的背景下形成纷繁多样的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互应成趣,贯穿于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明代地域文学状态明朗,流派观念呈现;陕西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具有地域色彩的各体文学得到极大的发展,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交互影响,构成明代文学史的繁盛局面。
论王阳明早年经历及其思想形成
作者: 焦堃 来源: 人文论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先生 李东阳 李梦阳 李西涯 日期:2015
描述: 关于王阳明心学或所谓“阳明学”,迄今为止中国、日本及欧美等地区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这些研究绝大部分都属所谓“思想史”范畴,关注的对象主要在于阳明学思想的内容、结构、性质,及其与前后思想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伴随对思想的讨论而展开的,则有对思想家生平行实的考察,其中尤以对王阳明生平的研究开展最早、最为详细。最近的代表性作品,在我国有董平《王阳明的生活世界》~①,在日本有冈田武彦《王陽明
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考述
作者: 王永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蜀刻本 版本 《孟浩然诗集》 考述 日期:2015
描述: 今存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三卷,自清迄今的版本目录学家多误以为是南宋中期刻本。根据宋人的各种文献记载考察入手,再结合鉴定古籍版本所使用的避讳等方法,进行多重论证得出宋蜀刻本的刻印时间应该在北宋中叶即宋英宗时期。唐代王士源编定本《孟浩然诗集》三卷本是宋蜀刻本的祖本,但它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王士源本的原来面目。宋人刘辰翁对宋蜀刻本进行批点后,在明代广为流传,先后有顾道洪、李梦阳、袁宏道、毛晋等人批评、参校的多种刻本出现,显示出宋蜀刻本的版本价值。
李梦阳文学成就及其文学评论
作者: 骆佳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梦阳 文学成就 文学评论 研究 日期:2015
描述: 李梦阳是明代声势浩大的“前七子”的领军人物,他反对台阁体的萎靡之文风,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李梦阳的文学评论确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仅就其文学成就及其文学评论的观点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上页 1 2 3 ... 16 17 18 ... 37 38 3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