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李梦阳取号“空同山人”考
作者: 郝潤華 来源: 古典文献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七子 仕途坎坷 献吉 中国文学史 李夢陽 文学流派 文学创作 河南开封 空同 崆峒山 日期:2014
描述: 李梦阳(1473—1530),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一作"崆峒子"),或空同(崆峒)山人,庆阳(今甘肃庆城县)人,后寓居大梁(今河南开封)。李梦阳性刚直,敢触犯权贵,故一生五次下狱①,仕途坎坷。中年居家后一心致力文学创作,有《空同集》六十六卷行世,成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前七子"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李梦阳自号"空同子(一称崆峒子)"或"空同(崆峒)山人",其来历一般认
试析李梦阳诗论的变化
作者: 杜颜璞 来源: 速读(中旬)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李梦阳 文学复古运动 诗歌理论 日期:2014
描述: 李梦阳是明朝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努力寻求文学新的出路,希望能改变明初文学萎靡不振的局面。他的诗文理论经过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最后,他认为民歌是表现自然美的真正诗歌。李梦阳的诗文创作、诗歌理论丰富了我国的诗文理论体系,是值得大家探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梦阳佚诗《赠华双梧琅琊行》及本事释证
作者: 曾静蓉 来源: 作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4
描述: 王维桢《槐野先生存笥稿》卷十六存有李梦阳《赠华双梧琅琊行》佚诗一首。该诗的创作背景是发生在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的礼部会试舞弊案。李梦阳没有把其收入《空同集》的原因主要是舞弊案牵涉到老师李东阳;该案最终没有定性;涉案人之一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这一充满疑惑的舞弊案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尽可能地找出事情真相,查明李梦阳未把《赠华双梧琅琊行》收入《空同集》的原因,同时对唐寅这位画家的后期研究抛砖引玉,对当代也具有警示作用。
李梦阳《述征赋》写作时间考辨
作者: 郝润华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述征赋》 李梦阳 写作时间 日期:2014
描述: 《述征赋》是明代作家李梦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对其创作背景与时间,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结论,需要对此一一作出梳理考辨,并从校勘学的角度切入,对此作品的写作时间做出分析判断,认为《述征赋》当作于正德三年五月李梦阳因参与弹劾宦官刘瑾被“械系北行”时作,并非前人所说“江西任官”、“北游”及“追述”之作。
李梦阳的文学复古与文化人格
作者: 杨海波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精神 个性自由 文化人格 李梦阳 文学复古 高扬自我 日期:2014
描述: 明中叶李梦阳的文学复古运动,以"格调说"为核心,以汉魏盛唐为目标,强调文学自身的审美特质,将诗文创作引入了一片新天地,这是以其近乎"狂""狷"、高扬自我和个性自由的文化人格为底蕴的;但由于李梦阳的文化人格还远未达到主体真正自立和个性真正自由的境地,因此,文学复古运动只能是对儒家诗学的重倡和回归,对中明诗歌的振兴也很有限。李梦阳文学复古运动的实质和走向之所以具有矛盾性,原因就在于这种双重人格。这种双重人格,从正面说,是主体精神的高扬和释放;从反面说,又是对主体精神的限制和禁锢。而李何论争,体现的也正是这初获释放的主体精神与未曾彻底解放的拘执理念之间的矛盾。
李梦阳与明代中州诗坛
作者: 刘坡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风 中州 李梦阳 日期:2014
描述: 李梦阳与明代中州诗人有着密切交往,他对中州诗坛的诗风走向有着引导和影响之功.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正面引导中州诗人诗学复古;二是在李梦阳因拘泥体裁法度而陷于模拟之弊的负面刺激下,中州诗人对其思想进行反思,形成以道为本、肯定自然诗风、强调自抒性情的诗学观,努力修正复古运动后期出现的偏差.
从诗学到曲学:陈铎与明中期文学复古思潮的滥觞
作者: 李舜华 来源: 文学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草堂诗余 陈铎(附卞荣) 诗学与曲学 明代文学复古 日期:2013
描述: 迄今为止,有关明代文学史的大量研究几乎都是在讨论李梦阳复古运动的基础上,以诗文为核心,具体考察中晚明文学的嬗变历程.然而,早在李梦阳之前,留都南京的陈铎,已开始以山林的身份,毕其一生,致力于诗词曲的创作:其诗宗盛唐,词法北宋,曲尚金元.可以说,陈铎如此积极地以复古自任,正不妨视为南京、甚至吴越一带文学复古思潮的滥觞,陈氏也因此成为我们透视整个明代复古思潮雅俗嬗变与南北嬗变的标志性人物.
《国宝新编》中对李、何之争的评论
作者: 刘绍颖 来源: 剑南文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景明 《国宝新编》 李梦阳 复古思想 日期:2013
描述: 明代诗人顾璘作《国宝新编》一书,为已故友人作传。其中在李梦阳、何景明二人关于复古思想的论争中,顾璘更倾向于李氏,这不仅体现在顾璘对二人复古理论的评论上,也体现在对二人不同诗歌风格的态度上。
上页 1 2 3 ... 20 21 22 ... 37 38 3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