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苏珊·洛莉·帕克斯三部剧作中的元戏剧艺术探析--《维纳斯》、《美国戏剧》和《强者/弱者》解读
作者: 郭小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间离效果 元戏剧 《维纳斯》 《美国戏剧》 苏珊·帕克斯 《强者/弱者》 日期:2015
描述: 作为新世纪美国剧坛多产且成就显著的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莉·帕克斯(Suzan-Lori Parks,1964—)多次摘获政府及戏剧界颁发的重大奖项,包括两次奥比奖、一次普利策奖,及怀丁戏剧奖等。其戏剧作品创作风格独特,具有实验性,表达了对历史、民族、人类生存状态乃至戏剧创作本身的独特思考。因此,由于她在戏剧上的突出成绩,人们常常将她与田纳西·威廉姆斯、大卫·马梅特、爱德华·埃尔比甚至马克·吐温、沃尔特·惠特曼等文学大家相提并论,是当今评论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以元戏剧理论为指导,对帕克斯三部主要剧作《维纳斯》、《美国戏剧》和《强者/弱者》进行文本解读,旨在指出这些戏剧中包含了元戏剧的诸多色彩,是“关于戏剧的戏剧”,显示出元戏剧区别幻觉世界和现实世界(即虚幻和真实)的特点,同时论文强调帕克斯借她作品中的元戏剧元素表达戏剧艺术的虚构性,以此质疑传统美国戏剧关于非裔叙事的真实性。围绕帕克斯戏剧中的元戏剧特点,论文展开了研究。首先,本文对非裔美国戏剧现状和元戏剧理论的发展和定义进行了梳理,指出元戏剧是戏剧作品文本和戏剧理论文本两种逻辑层次的结合体,有助于揭示戏剧作品文本的虚构性。其次,论文对帕克斯三部剧作中的剧作家-人物、戏中有演结构、自我指涉这三种元戏剧元素逐一进行文本解读,指出帕克斯的人物具有强烈的剧作家意识和演员意识,同时其剧本语言的叙述性和暴露性也间接或直接地反指向戏剧艺术自身。再次,论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元戏剧元素对观众所起的布莱希特式“间离效果”,论文作者认为:帕克斯三部作品中具有剧作家和演员意识的人物酷似布莱希特的“街景叙述者”,他们与其说在演戏,不如说是在讲故事;“重复与修改”手法所产生的非亚里士多德式反线性情节结构也不断打断观众的戏剧幻觉,产生间离效果;帕克斯戏剧语言的口语化、俚语化及停顿、静默等具有实验性的创新艺术也使得她的戏剧语言产生了令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帕克斯的剧作反观戏剧艺术自身,旨在表达戏剧艺术叙事的虚构性,质疑传统美国戏剧塑造的非裔形象的真实性,从而通过建立新的戏剧文学叙事范式来重构非裔美国人的历史。
论元明清戏曲中梦意象的文化意义
作者: 杨佩璇,吴佳瑜,郭豪杰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梦境 意象 戏曲 日期:2021
描述: 受中国古典文化中鬼梦信仰的影响,中国戏曲家与梦有着不解之缘。结合社会文化因素,戏曲家创造出了爱情婚姻梦、 超度解脱梦、伸冤复仇梦和公案梦等不同类别的梦意象,不同类型的梦意象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可以寄托作家情感、 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民族心理。学术界不乏对于戏曲与梦的研究成果,但大多从微观视角分析具体作品中梦的文化价值。本文以 历史与美学观念为指导,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结合当代文艺批评理论,从中国古代梦魂整体的视域下将中国古代魂梦戏作为一个 整体,分析作品中梦意象的文化意义。
从剧场狂欢到社会批判——非洲元戏剧面面观
作者: 黄坚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中戏 一出戏 中所 政治批判 日期:2016
描述: 从广义上说,非洲元戏剧的基调和功能虽然都是社会政治批判,但是其表现形式却各不相同。元戏剧最常用的手法是在一出戏中穿插另外一出戏,也就是霍恩比提到过的“戏中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戏中戏”并不能绝对保证戏剧“元”的实现,只有当外戏与内戏完成了功能上的交融并实现了外戏认知内戏存在的目的时,戏剧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元戏剧。
从“元戏剧(meta-theatre)”视角出发的一种解读:浅谈《桃花扇》中“人生如戏”意识的独特体现
作者: 章雪晴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元戏剧 空幻感 桃花扇 人生如戏 日期:2014
描述: 《桃花扇》不仅在剧情主旨方面体现了这种空幻感,其作为戏剧的艺术形式本身所产生的"人生如戏"的艺术效果更是强化了这种空幻感。如果从"元戏剧(meta-theatre)"的角度对《桃花扇》做一个全面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独特的"人生如戏"的审美效果是从何而来并如何实现的。
大卫·马梅特早期剧作中的“元戏剧”特征
作者: 李晓梦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元戏剧” 《鸭子变奏曲》 《舞台生涯》 大卫·马梅特 日期:2018
描述: 大卫·马梅特在早期剧作中主要是通过角色之间的对白,制造间离效果,或者通过"戏中戏"的场景设置,突出剧场角色表演的本质,从而体现"元戏剧"的主要特征。本文以大卫·马梅特的两部早期作品《鸭子变奏曲》和《舞台生涯》为例,在莱昂内尔·阿贝尔和查理德·霍恩比的"元戏剧"理论基础上,分析大卫·马梅特早期戏剧中"元戏剧"因素的运用及重要意义。
元明清中央政府戏曲文化政策的比较和规律
作者: 罗冠华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元明清 戏曲文化政策 中央政府 日期:2018
描述: 元明清中央戏曲文化政策都在前朝基础上,保持基本的戏曲鼓励政策不变,立足于本朝实情,新增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建国初期,统治者都会为了维护国家礼乐制度和风教思想颁布严厉的禁戏政策;中期,统治者大多松弛懈怠,戏曲兴盛;后期,戏曲深入人心,沉迷于戏曲逸乐的统治者成为亡国之君。由三朝戏曲文化政策的演变可见“戏曲兴则国家衰、戏曲废则国家兴”的历史规律。三朝中央戏曲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元朝吸收了前朝士大夫禁戏的理念,以法治思想端正风气;明朝承前启后,增加新政策,细化惩罚措施;清朝在前朝基础上,政策和措施更具体和细致,违规人物事件常见于圣旨以示训诫。三朝戏曲文化政策的变化和学术思潮也有联系,反映了戏曲的地位从低到高以及人们对戏曲的态度从鄙视到尊重的过程。
试论元明清戏剧中包拯形象的演变
作者: 陆林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清官戏 包拯形象 戏曲典型人物 包公戏 元明清戏剧 日期:2016
描述: 包公戏的创作及包拯形象的塑造,是我国戏曲史上应该引起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艺术现象。包拯在元杂剧中的形象清廉智慧、刚硬无畏;在明传奇中或保守或忠直,趋于两端;在清末京剧中则面目复杂,进步、愚忠、庸俗兼而有之。包拯形象产生、完善与蜕化、裂变的演变过程及相应的塑造特色,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现实、政治风候、民心诉求以及戏剧审美规律的忠实反映。历史地分析、系统地探索包拯形象在元明清戏剧中的不同表现,无论是对深化清官戏问题的探讨,还是对丰富戏曲典型人物的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
论英国后现代戏剧本体元叙事
作者: 黄立华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本体元叙事 英国后现代戏剧 非自然叙事 日期:2019
描述: 本体元叙事是一种非自然叙事方法,涉及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的越界。这种越界在英国后现代戏剧中很常见。品特《家庭声音》等戏剧体现为故事世界与虚构世界之间的越界;斯托帕德《怪诞的模仿》等戏剧体现为故事世界与现实之间的伪装越界;贝克特《不是我》等小戏剧体现为故事与话语之间的越界。探究这些本体元叙事可以更好地理解渗透在英国后现代戏剧中违背传统的、反常规的非自然叙事,有助于透过这一非自然现象去洞悉英国社会现实。
上页 1 2 3 ... 14 15 16 ... 81 82 8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