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北曲南唱和昆唱北曲:元明戏曲曲体发展演变的一点思考
-
作者:
徐子方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南唱
北曲
南曲
戏曲曲体
昆唱
音律体制
戏曲艺术
日期:2013
-
描述:
南唱是北曲南曲化的重要形式。然而,元及明初剧作家接受南戏影响只是出于丰富舞台表现力的需要,南戏曲体的少量介入并未破坏整个北曲体系。与此同时,传奇在自己的音律体制拓展中也在吸收北曲,吸收北曲并成了南戏完成传奇化的重素之一。也正因为南曲中北曲具备独特的审美补偿作用,亦即导致明中叶后传奇创作过程中向北曲靠拢的情况并没有中止,反而更为多见。另一方面,由于嘉靖以后昆曲出现并迅速风靡南北,北曲南唱最终发展成为昆唱北曲以至昆唱杂剧。
-
为明国粹大道 不惜继晷焚膏 ——我的戏曲研究之路
-
作者:
安葵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昆曲艺术
戏曲理论
龚和德
中国戏曲学会
当代戏曲
戏曲创作
郭汉城
日期:2020
-
描述:
安葵先生,本名王安奎,亦作王安魁,笔名安葵,1939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戏曲研究》主编、《中华戏曲》主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安葵先生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学术理念,时刻关注戏曲创
-
乐默乐戏新相知——浅谈明后期传奇作品的主题与叙事特征
-
作者:
靳超峰,吴建伟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8
-
描述:
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在阳明心学及其衍生的左派文学和异端思想的影响下,士子文人陷入了"情"与"理"的沉思。而此时明代戏曲的主体样式——传奇创作却进入了高潮期和繁荣期,本论文对部分明代后期传奇的主题以及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把握这一时期的传奇作品,这对于具体认知传奇体制的演变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明代中叶以后,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变化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即为阳明心学及其衍生出的左派王学和异端思想。王阳明提出"致良知"
-
才子佳人小说与中晚明言情戏故事模式之渊源关系探略
-
作者:
蒋宸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渊源关系
言情戏
故事模式
才子佳人小说
日期:2015
-
描述:
才子佳人小说作为明清之际兴起并盛行的一种小说类型,与中晚明言情戏在故事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相似点。文章通过对才子佳人小说与同题材戏曲作品在情节结构、人物类型化,以及婚恋模式等方面相似性的比较,试图阐说才子佳人小说与中晚明风情戏在故事模式上的渊源关系。
-
浅谈明代及明以前婴戏图的发展和变化
-
作者:
刘豆豆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6
-
描述:
1 明代以前的婴戏图 (1)汉代 最早出现儿童婴戏形象的作品是西汉时期出土于山东临沂金雀山前汉墓墓葬帛画第四组中的婴戏情景(约公元前168年前后)①。1972年在嘉峪关东面四十里出土了东汉晚期砖墓数座,砖墓中有二三百幅彩绘的壁画和画像砖,在画面中描绘了大量的上层统治者的阔绰生活②。其中就有描绘儿童形象的壁画和画像砖。
-
晚明以来戏曲艺人传承活动研究
-
作者:
吕珍珍
来源:
中山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曲艺人
晚明
传承活动
日期:2012
-
描述:
晚明以来,随着昆曲的崛起及其表演艺术的高度发达,传统戏曲表演进入了定型化、成熟化的阶段。在推动戏曲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戏曲艺人的传承活动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以艺人的传承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戏曲传承活动的组织形式、传承内容、传承方法等的考察,探索戏曲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戏曲艺人的传承活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或为戏曲艺人零散地招收徒弟的私相授受,或是民间的专业戏曲教育机构——科班,或是集戏曲教习活动与演出活动为一体的戏班。不同组织中的传承行为,既有共性,更有着鲜明的个性。戏曲传承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戏曲观念的传承,这是艺人从事传承活动的思想基础;二是专业技艺的传承,这是戏曲艺人职业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传承效果的直接体现。说戏、熏戏、看戏、偷戏、打戏等,是戏曲传承的具体实践方法。它们从不同方面促进学戏者技艺的掌握与精进。口传心授是艺人传承戏曲艺术的基本方式,它体现了传承活动最普遍、最显著的特征,戏曲传承中的各种现象,大多可以从口传心授这一传承方式中找到根源。口传心授成为艺人传承活动的必然选择,既与长期以来戏曲艺人文化水平低下的状况有关,也与戏曲自身的特性有关。戏曲艺人的文化学习活动和文本传承的参与,是对口传心授的必要补充。 戏曲的发展变化及其命运,与戏曲艺人的传承活动休戚相关。虽然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但戏曲传承的基本规律却是不变的。对历史上的戏曲传承活动的剖析,可以为思考当下的戏曲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
浅谈明传奇与日本谣曲之异同:以邯郸梦戏为例
-
作者:
史阔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日本谣曲
《邯郸记》
黄粱梦
明传奇
《邯郸》
日期:2014
-
描述:
中国的明传奇与日本谣曲产生于相近的时代,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审美观念的不同而有了很大的差异。但另一方面,因为同属于东方戏剧的范畴之内,又在叙事手法、表演手段等方面又存在着相似之处。明传奇是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相融合后而逐渐形成的创作模式,而今的大部分学者认为日本的能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元杂剧的影响。“黄粱梦”的故事在中日两国都属于出现较早、影响较大的典故,在两国的戏剧作品中,明代汤显祖的《邯郸记》与日本谣曲《邯郸》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笔者希望能够通过邯郸梦戏在明传奇与日本谣曲中的不同艺术创造来对这两种戏剧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出明传奇与日本谣曲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本文首先对邯郸梦戏的本源进行了考证,并分别就其发展至明传奇与日本谣曲的过程和变化进行分析,从明代与日本中世时期的文化背景入手,论述两部邯郸梦戏的异同。接下来从细节入手,对明传奇《邯郸记》与日本谣曲《邯郸》的情节设置、人物设置以及所受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展现二者的异同。从关目设置上来说,明传奇《邯郸记》更繁复且着重细节,谣曲《邯郸》简洁却意味深远;从人物设置上看,明传奇《邯郸记》人物众多且性格各异,谣曲《邯郸》人物较少并只突出主角;从所受哲学思想上来说,明传奇《邯郸记》受陆王心学影响较大,而谣曲《邯郸》则更多的是佛教禅宗思想,且二者更多的体现为文人戏剧与武士戏剧的差别,明传奇《邯郸记》中所描绘的卢生的宦途是中国古代士子文人的共同追求,而日本的谣曲《邯郸》却脱离了中国黄粱故事的模式,着重描写了卢生在心灵上的追求。中日两国的审美观点的差异对《邯郸记》与《邯郸》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审美形态上,二者都属于显在的戏剧叙事模式,并在各个方面都遵循着极度程式化的标准;审美趋向上,明传奇更讲求和谐统一,而谣曲则多趋向于离别思绪。华夏民族的共同审美理想便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礼,传奇作品将礼乐融合,将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笔下,追求大团圆的结局。而日本人对于美的欣赏更趋向于小而微的事物、静谧而悠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