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明嘉靖版本《荔镜记》戏文中的茶——读泉州传统戏曲文本札记之一
作者: 陈桂炳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嘉靖本《荔镜记》 陈三 益春 茶 五娘 日期:2016
描述: 明嘉靖《荔镜记》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最早版本,其研究价值相当高。由于该版本是整合泉、潮二腔版本的“合编本”,而泉、潮二地又是茶文化历史底蕴较为深厚的地区,同属于闽南文化圈,因此明嘉靖版本《荔镜记》是我们今天研究闽南茶文化比较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之一。与茶有关的情景,在《荔镜记》中共出现了6次,应有不同的解释。
明代折子戏研究
作者: 尤海燕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脉络 主题 源头 明代折子戏 戏曲脚色 日期:2009
描述: 明代折子戏是中国戏曲从全本戏到折子戏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我们了解折子戏的产生、形成过程的窗口。对明代折子戏的形态、内容进行梳理、描述是对戏曲发展史的有益补充。本文第一章探讨明代折子戏产生的原因。明代折子戏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戏曲本身的特点。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由简入奢,厅堂宴会以戏曲佐餐助兴,节日赛社以戏曲敬神悦神,而这些活动多有时间限制,这就为戏曲形态的变化提供了契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的清唱传统又使摘段演出的形式易于为人接受,于是折子戏产生的外部条件在此期成熟。同时,戏曲本身大多结构松散,易于拆分,且篇幅冗长,全本演出费时费力,于是,以表演精湛见长、短小精悍的折子戏应运而生。本文第二章梳理、分析明代折子戏的整体状况。本章以明代折子戏选本为主要参考资料,结合各种笔记、小说、方志等资料中透露出来的有关信息,以时间为主轴,将明代折子戏分成明初到嘉靖时期、明万历时期、明天启崇祯时期、明代折子戏余绪期四个阶段来分别进行描述、分析,力图把握明代折子戏的发展脉络,并对各阶段折子戏的表现、特点进行探讨和总结。本文第三章探讨明代折子戏自身的发展演变。明代折...
明代开国故事戏——以车王府曲本为中心
作者: 邰士涛 来源: 中山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英烈传 明代开国戏 源流考 车王府 日期:2013
描述: “车王府曲本”自1925年为马廉在购买“蒙古车王府大宗小说戏曲”时附带得来,由顾颉刚整理曲本目录而以“车王府曲本”名世,距今已九十年矣。曲本的原抄本和过录本分藏于不同地方,各有源流和历史。车王府曲本包含大量的历史故事戏,本文主要探讨明代开国故事戏,从故事情节的比较和产生年代的考索等角度入手,这部分曲本盖源于历史和演义小说《英烈传》,并受到了其后产生的《明英烈》评书,子弟书,鼓词和锣鼓书等的影响。曲本故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现象存在,如模拟其他戏本产生,曲本《挡谅》与经典三国戏《挡曹》的戏路如出一辙。也有清代文化的体现,如曲本《游武庙》小说情节中盖无“武庙”之说,然曲本产生则是以“武庙”作为基础,体现了从宋代到清代的“武庙”文化和关羽崇拜的痕迹。八种曲本的唱腔和曲牌部分结构较为简单,曲牌不丰富,但是诸如昆曲曲牌《点绛唇》,皮黄调子《倒板》等在一剧中合用的现象体现出了早期京剧博采他剧唱腔,合而为己用的特点。类似曲本产生时间最早乃道光二十年的《挡谅》,为内廷罗金保习学,后有《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载有多剧戏目,部分曲本的产生和发展时间似可断定。
明出土本《刘希必金钗记》新解:兼谈明代潮州正字戏声腔
作者: 詹双晖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南戏 正字戏 刘希必金钗记 日期:2014
描述: 潮州出土宣德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一部"错用乡音"、被称为正字戏的南戏。明初正字戏与后来潮州、海陆丰的正字戏一脉相承。《金钗记》的基础声腔是弋阳腔,但明代正字戏的声腔不仅仅只是弋阳腔,海盐腔、四平腔以及后来的昆腔、"徽池雅调"也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的“乞”字用法研究
作者: 江金瑶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金花女》 明代潮州戏文 潮汕方言 乞 日期:2021
描述: 对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乞"的用法进行考察,发现戏文中"乞"字可作实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而在潮汕方言中可作给予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对"乞"字的语法化路径与在闽南方言区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现代潮汕方言中"乞"字用法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之前,且在明代潮汕方言与泉厦闽南方言中"乞"字用法一致。
晚明戏曲集《乐府红珊》的编纂体例与选本个性 ——兼及戏曲文本研究的多向度问题
作者: 陈志勇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曲选本 《乐府红珊》 仪式演剧 折子戏 明代剧坛 日期:2019
描述: 《乐府红珊》是晚明南京书肆广庆堂刊刻、纪振伦编纂的戏曲选本,其出版目标是为文人娱曲与民间戏班演出提供底本。《乐府红珊》创建以"出"为中心的编纂理念和以生活场景为标准的分卷原则,在晚明众多戏曲选本中因体例鲜明而独树一帜。《乐府红珊》百折散出的仪式性特质在成书与搬演两个环节逐次被激发和扬显,其独特的选本个性则启发我们要将案头文本与演出文本、演出语境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揭橥戏曲文本的多重意义。
戏画,舞台延伸中的创作——叶久明戏画解读
作者: 唐思敏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川剧 舞台 白玉 名家 兴趣 幼儿 创作 作品 视野范围 专业 四川省 学校 国家 设计师 学府 日期:2017
描述: 我从事川剧工作五十余年中,对反映舞台的一切作品,从专业习惯应有着浓烈的兴趣,它们都应属于我专业的宽视野范围之内。国家二级舞美设计师叶久明,12岁进入四川唯一一所“川剧最高学府”——那时的四川省川剧学校学戏。应该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幼儿学,功上身,泡入戏,戏入骨,艺入血,永受益。何况他又拜邓渠如、韩诚之、陈书舫、杨云凤、白玉琼、秦介仁、刘光烈、梅春林、周清植等川剧名家为师。
明代临川地区戏曲中涉梦戏的考证研究
作者: 陈莹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2
描述: "涉梦戏"是明代时期戏曲作为重要组成,虽然继承元杂剧涉梦戏,但无论在涉梦内容、创作形式以及梦境设置方面均有所变化,最重要体现摆脱束缚和强调自由解放,拓宽明杂剧创作内容,更对明传奇创作形成直接影响。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涉梦戏出现原因以及对明代戏剧产生影响,基于此了解更多文化内涵。
上页 1 2 3 ... 7 8 9 ... 62 63 6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