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金德瑛《观剧绝句》及其唱和题咏研究
作者: 宗雪梅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唱和 题咏 金德瑛 《观剧绝句》 日期:2014
描述: 金德瑛不仅是清中叶著名的干吏能臣,更是文坛重要领袖,其于诗歌用功尤甚,是秀水诗派的前驱之一。乾隆二十四年前后,金德瑛创作了《观剧绝句》,借观剧之契机寄托遥深,饱含淑世热望,价值不容小觑。时人争相为之题诗作跋,引发清代咏剧组诗创作热潮,一时成为佳话。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此现象却关注甚少,可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但又未得到充分重视的课题。因此,本文以《金德瑛〈观剧绝句〉及其唱和题咏》为研究课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著录,以期对这一文学现象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并对目前学界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做了回顾与评述,进而阐明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思路与方法等。第一章着重对金德瑛《观剧绝句》展开研究。首先就《观剧绝句》创作背景及其对前代咏剧诗的继承进行考察,为下文研究确立基点。其后分别对《观剧绝句》题咏剧目、思想内容及创作特征进行考论,试图从诗歌与戏曲两个方面来对咏剧诗这一特殊题材进行整体观照。第二章为《观剧绝句》唱和题咏考论。此章包含内容众多,分五节加以论述。第一节主要对题和作家作品进行爬梳。第二节从时代背景、题和家自身与金氏族人征咏三个方面对诸家题作原因做出考量,重在揭示诸家题作渊源。这是前人较少涉及的一块,但对理解诸家唱和题咏及此一文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其后三、四、五节分别对诸家唱和与题咏进行了具体探讨,立足文本与史料,分析诸家唱和诗的情志内涵与艺术特色,阐明题咏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与功能价值。第三章主要从戏剧美学角度对金德瑛《观剧绝句》及诸家唱和题咏进行了考察,总结其中蕴藏的戏曲思想,包括戏曲发展源流论、创作论以及批评接受论等方面的探讨。结语对金德瑛《观剧绝句》及其唱和题咏的情理内蕴和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与评价,从戏曲与诗歌两个方面明确其价值与地位。文末附与本课题相关的金氏族人谱系图及叶德辉《桧门观剧诗》补录。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特性探析
作者: 傅涓 来源: 复旦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神仙道化剧 全真教 马致远 文人士大夫 日期:2013
描述: 第一章总论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社会传播情况。神仙道化剧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元代道教和道教文学之兴盛,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是元代道教文学和元代杂剧兴盛的最佳证明,这类剧作是作为文士的马致远的苦难体验与全真道教的连接点,故而此类剧作以度脱为戏剧动作来警省世人疏离苦难,同时度化他们进入神仙境界。第二章揭示马致远度脱剧道家式的高蹈出世只是一种表面特征,其中道教教理的真正内涵是被悬置了的。这首先表现在马致远虽在剧中尽力图解全真“清静”炼养方式,却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全真内丹心性学的哲学内核。其次,马致远以“闲”统摄神仙道境,具有模糊和暧昧的特征。因为“闲”具有去道家化色彩,是一种带有人间烟火与世俗情趣的、此岸性、不够究竟的神仙境界,不过,马致远对“闲”之内涵进行了艺术性的限定,凸显了剧作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尚的某些关联。第三章从艺术精神的角度来审视马致远度脱剧的审美形态。隐逸是元代文人士大夫身心的重要归宿,度脱剧正是隐逸文化背景下元代文人士大夫艺术追求的一个延伸,表征着一种对精神自由与超越的寻求。在元代各个艺术门类中,“逸”都是一种重要的美学品格。马致远度脱剧更为形而下层面的特征主要是清疏尚简的美学风貌,这可以从马所用之宫调声情相对平缓和谐、情节设置相对简单类同、戏剧主角有类型化倾向、容易识别等方面看出来。第四章从心理和社会生存空间的角度探讨马致远与神仙道化剧的深层关联,文人学士在心理和学养上对仙道剧有亲近感,文人情调也引领着仙道剧的发展方向。且仙道剧于政治、宗教、民俗、商业都有益,因而集场演剧无法被彻底禁制,成为民间话语生命力的象征。
咏剧诗歌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 常鹏飞 来源: 兰州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分期 咏剧诗歌 价值 交游 内容 日期:2012
描述: 咏剧诗歌是研究我国古典戏曲重要的史料,但很少有人加以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搜寻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介绍咏剧诗歌的研究现状,提出咏剧诗歌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目的。第二章介绍咏剧诗歌的分期和特点。咏剧诗歌的发展共分为三个时期:先秦至宋代、元明时期、清朝时期,其中元明清时期咏剧诗歌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论文从以“诗”论“剧”、即兴而咏等方面概括咏剧诗歌的特点。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是以赵山林先生的《历代咏剧诗歌选注》为依据,对咏剧诗歌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本章主要选取咏剧诗歌中歌咏相对集中的内容进行论述:关于戏剧作品的咏剧诗、关于文人的咏剧诗、关于文人与艺人交游的咏剧诗等。歌咏戏剧作品的咏剧诗主要选取了与《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相关的诗歌,从这些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影响等进行论述;歌咏文人的咏剧诗主要选取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论述,比如沈璟、李渔、徐渭等;通过分析文人与艺人交游的咏剧诗歌可以看出二者的互动促进了戏剧的发展。文章最后总结了咏剧诗歌的价值即理论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
美的重生:越剧舞台上的莎剧改编研究
作者: 陈也喆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李尔王》《第十二夜》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越剧 戏曲 《麦克白》 日期:2012
描述: 中国戏曲舞台上搬演莎士比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蔚然成风。迄今为止,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先后出现过15个剧种、12个莎剧在中国17个省市上演。而越剧是其中搬演莎剧最多的一个剧种。在越剧舞台上一共呈现了7部由莎剧改编的越剧,分别是《情天恨》和《天长地久》(即《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子复仇记》、《孝女心》(即《李尔王》)、《第十二夜》、《冬天的故事》、《马龙将军》(即《麦克白》)。本文第一章概述了越剧舞台的莎剧改编的可行性和现实性,通过概述越剧改编莎剧的传统、分析莎剧与越剧在文本内容上的相似性,舞台风格上的相似性,以及莎剧与越剧在戏剧美学风格上的悲剧共性来论述越剧改编莎剧的可行性和现实性。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作品分析部分,第二章拟从莎剧越剧的经典作品——越剧《王子复仇记》为个案研究,主要通过改编后的戏剧文学、舞台呈现这两个方面来重点论述,第三章将越剧改编莎剧的其他6部作品简略梳理缕清。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全文的归纳与提升。第四章从前面两章越剧改编莎剧的作品分析入手从中归纳出越剧改编莎剧的共有的规律性,主要从改编的两种方法、结构改编、“名角制”的衍伸,行当的设置与突破、观众分流这几个维度论述。第五章对莎剧的越剧改编的意义及局限性进行深入剖析。
析谈莎士比亚历史剧《裘力斯·恺撒》的文化蕴涵
作者: 王飞麟 来源: 湖北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莎士比亚 历史戏剧 日期:2001
描述: 莎士比亚(1564——1616)名垂英史数百年,迄今有关艺术人生的中外论述汗牛充栋而未绝;涉及他创作岁月之海内评注浩若烟海更未泯.彼时罗马文化伴随着北蛮军事南侵与戴克里先(Diocletian)东向而在以亚平宁为中心的山南地区渐趋消遁后又遭逢了一次千年复苏.这并非拜占庭对基督世界的简单胜利,而是西欧农本社会的解构风流与爱琴古典文化重整时尚的历史汇融.莎氏身处二六、十七世纪英伦文艺复兴洪流之中,会蒙欧陆新教加尔文宗之北渐,历数多铎家族由盛而哀的迁延,理所其然是此幅宏丽的历史文化图卷的观摩者与守陵人.成于伊丽莎白一世在位(1558—1603)末期的历史剧《裘力斯·凯撒》为莎氏生命后期所作,其运笔之练达,着墨之醇厚;写实之惊怵,赋意之清竣,素为诸多后人所称诵.
郭沫若四十年代历史剧的共时性结构分析(初稿)
作者: 张传敏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2
描述: 一郭沫若四十年代创作的六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一向被认为是其诗歌创作之外的又一重要领域取得的极高成就。在以往对郭沫若历史剧的研究中,站在现实政治立场上以一种两元对立的方式对其"主题"进行或者肯定或者否定的讨论又是最令人注目的。~①然而,这种研究方法与结论显然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撷取这些话剧中的某些文本或者从郭沫若的自我表述中寻找其清
傣剧
作者: 金穗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09
描述: 傣剧,起源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一带,约清嘉庆、道光年间,在傣族山歌和傣族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现流行于自治州的盈江、潞西、陇川、瑞丽等县
石韫玉戏曲研究
作者: 袁睿 来源: 黑龙江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红楼梦》传奇 闲适剧 石韫玉 《六十种曲》评点 《花间九奏》 日期:2013
描述: 在清中期曲坛花雅争胜的时代背景下,文人戏曲逐渐走向衰微。吴中名士石韫玉的《花间九奏》杂剧和《红楼梦》传奇,在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带有文人戏曲的典型特征。其作品在自我欣赏的案头创作模式和融入个人经历的内容构建中,又体现出与写心杂剧风格迥异的闲适意味,对于闲适剧的发展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此外,石氏点评的《六十种曲》残帙以及其他观剧作品不仅表明了个人的审美旨趣,而且广泛涉及考据、音韵、演出记录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的戏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上页 1 2 3 ... 40 41 42 4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