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深层意蕴
作者: 苏天宇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讽世意识 “至情”论 悲剧意识 汤显祖 日期:2013
描述: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在一对青年男女梦中相会、因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故事中,汤显祖以言情之文表达着自己理性思考的内容,《牡丹亭》集中体现了汤显祖宣扬的“至情”论,并且具有强烈的讽世色彩和悲剧色彩,这些思想内涵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演绎出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深层意蕴。
从《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的特点
作者: 金霞,姚珺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女性读者传播 日期:2013
描述: 《牡丹亭》剧本写成以后,除了被搬上舞台进行戏曲表演之外,阅读《牡丹亭》剧本的读者也很多,本文以《牡丹亭》剧本的点评本《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为切入点,对于三位评点《牡丹亭》剧本的女性读者进行研究,力图通过她们对于《牡丹亭》的女性读者群的特点进行考察,从而分析《牡丹亭》剧本在传播与接受中的一些特点。
从《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的特点
作者: 金霞,姚珺 来源: 名作欣赏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传播 女性读者 日期:2013
描述: 《牡丹亭》剧本写成以后,除了被搬上舞台进行戏曲表演之外,阅读《牡丹亭》剧本的读者也很多,本文以《牡丹亭》剧本的点评本《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为切入点,对于三位评点《牡丹亭》剧本的女性读者进行研究,力图通过她们对于《牡丹亭》的女性读者群的特点进行考察,从而分析《牡丹亭》剧本在传播与接受中的一些特点。
汤显祖《牡丹亭》与澳门宗教文艺
作者: 黎羌 来源: 艺术百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3
描述: 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在晚年直谏贪官、触犯朝纲,被贬谪岭南,但因祸得福游历了雷州半岛与澳门,并将对异国宗教文化奇妙的感受写进了后来创作的经典戏曲《牡丹亭》之中,成为中葡两国文学艺术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深究此剧作宗教文化因素产生的根源与演绎过程,是因汤显祖年轻时虔诚地崇奉佛道教义,年长时思想开放与深化,而对中西汉胡戏剧文学报以积极吸纳态度与身体力行所致。
试议汤显祖《牡丹亭》人权思想的表现:杜丽娘形象凸显的人权思想
作者: 肖澍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权 《牡丹亭》 权利 爱情 日期:2012
描述: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是一部极为有价值的作品,它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值得人们所关注的是作品之中透露出来的一股思想——人权思想,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强烈的体现了这一点,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 郭曼 来源: 群文天地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案头 牡丹亭 至情 汤显祖 日期:2012
描述: 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理”
作者: 张志凌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理 日期:2012
描述: 汤显祖的《牡丹亭》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明代戏曲领域最优秀的作品。该作品的巨大成功在于将"情"与"理"的对立推向了极致,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情"、"理"冲突在《牡丹亭》中的细节表现十分突出。从这一特征出发,可以透视"情"、"理"之争的社会、经济和哲学背景。汤显祖的"至情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画像与主体意识觉醒: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四出《写真》之精神分析
作者: 张舒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主体意识觉醒 杜丽娘 精神分析 日期:2012
描述: 明代文学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风潮,作为最富盛名的杂剧代表,《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样大胆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形象,并被后人看作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文章将通过细读,主要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从第十四出《写真》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画像的描写来剖析杜丽娘的自恋和她的内心世界,同时试图赋予杜丽娘自画像以新的意义。
上页 1 2 3 ... 51 52 53 ... 65 66 67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