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吴文化与明代中期诗坛
作者: 朱丽霞 来源: 江南论坛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期 何景明 前七子 强势话语 徐祯卿 李攀龙 楚风 边贡 唐宋派 吴文化 日期:2014
描述: 自明代中期始,诗坛的主流趋势便是齐气与楚风旗鼓并飙,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学角逐之中。即使如此,江南一带,仍然有大批文人不受齐气、楚风所拘囿,一直在强势话语之外保持独立的吴歈特色。晚明诗坛实际上是在三种不同地域诗学宗尚的相互抵抗、相互对峙和相互包容中递嬗行进,并一直延续至清初。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河南人;徐桢卿,苏州人;边贡,山东人;
千佛山溯源
作者: 陈强 来源: 走向世界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续修历城县志 千佛 唐贞观 仁造 齐烟九点 李攀龙 Shandong 《太平寰宇记》 开皇 景茂 日期:2014
描述: 千佛山在隋代以前的史书中一直是默默无闻,直到隋朝初年,就山势在千佛山阴镌刻佛像无数,成为"千佛山"一名的由来。目前发现最早的石刻为隋开皇七年(587)《刘景茂造象记》。《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记载有隋代造像题记10种,最晚为开皇十五年(595)《女花仁造象题字》。唐至北宋时期的500年间,除了宋代《太平寰宇记》将县南五里之山称作"历山",明代《历乘》记载唐贞观
明代篆刻摹古思潮
作者: 陈作霖 来源: 中国书画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篆刻艺术 王阳明 何景明 明代绘画 印薮 李攀龙 朱熹理学 艺术思潮 明弘治 新理学 日期:2014
描述: 一艺术思潮的萌生需要社会各种因素的配合:思想哲学的趋势、同门类的艺术趋势、相应的手工业制造技术等。时至明代,宋元以来的程颐、朱熹理学已经腐朽衰落;王阳明的"心明便是天理"和"知行合一"的新理学得到流行;同时出现了博览群书派和研究经史派;他们都主张个性解放与心灵自由。明代绘画对宋元绘画的研讨尤为重视,摹古之风大盛,明弘治、正德年间文学和书法部出现了新变化,文学上出现了李梦阳、何景明等七人的"前七子",与后出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人的"后七子",先后提倡古学,反对明初的"台阁体"。明代徽州刻书盛极一时,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宫刻、书院刻、家刻、坊刻齐头并进,工艺雕刻与篆刻都是以刀为工具进行操作,两者关系及其密切。①尤其当明嘉靖、万历时期文人篆刻风气兴起之时,出于借鉴临摹的需要,对古印谱的需求很大。一些古印章借木版雕刻的形式行世,大大推动了文人篆刻的发展。万历三年(1575)由徽州人王常选辑的《印薮》以木板翻摹秦汉印章,风靡全国。明代出土文物日多,其中就有不少的秦汉印,考古与文字考证之事亦渐兴起。许多文人学士、书画家好古成癖,他们描摹文字、考订证伪、标榜汉印、广集印蜕成谱,尽日心摹手仿,拟古成风②,为明代篆刻摹古热潮的勃兴起到了推动作用。
明代诗论中的易学命题——“富有”、“日新”的理学诠释与诗学影响
作者: 孙学堂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有 日新 理学 易学 文学复古 日期:2014
描述: 《周易·系辞》所说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是一个被不断赋予新内涵的理论命题。张载、朱熹的阐释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渗透到文学领域,成为明代文学复古派诗论的重要理论支柱。何景明和王世贞多承张载之说,强调"义理一贯"以简化法度,李梦阳和李攀龙则多沿朱熹之论,看重"藏用"和"显仁"的辩证关系,坚信"变化"、"日新"是循序渐进的必然结果。
和版皆川淇园《唐诗通解》的版本渊源
作者: 李成晴 来源: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皆川淇园 版本考 李攀龙 潘耒 《唐诗通解》 《唐诗选》 日期:2014
描述: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案的考察,探寻汉籍在流播日本过程中的沿承与衍化。
明代唐诗选本与“唐无五言古诗”之争
作者: 岳进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诗选本 五言古诗 竟陵 格调 日期:2014
描述: 明代选家以选本的方式标举诗学观念、参与论争,通过对格调派、竟陵派等诗学流派的代表性选本的分析,可以见出陈子昂、韦应物、储光羲、王维、杜甫等唐代诗人五言古诗的选录和评点,是围绕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诗学论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唐古与汉魏古诗的关系、唐古的接受和认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批评意义和学术价值,且对清代选本和诗学批评产生深刻的影响。
远离山水 中国古代山水观的一个侧面
作者: 万木春 来源: 新美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中 文化遗迹 水观 山水画家 陶宏景 中国文化史 个体经验 李攀龙 对我说 历史古迹 日期:2014
描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到陶宏景的时代(5世纪下半叶至6世纪上半叶),中国有教养的阶层已经陶醉于山水的自然之美中,这个事实让我觉得欣赏自然风光在中国长久以来就不是问题。然而就在前不久,一位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家对我说,他从来不去那些没有历史古迹的山——没有文化遗迹的山不算山,这是传统中国文人对山的一种典型看法。看来,个体经验只是欣赏山水的一个方面,而文化传统的教养常常决定了一个人把什么样的自然当作可以欣赏
《离薋园图》与《求志园图》关系考
作者: 汤宇星 来源: 新美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俞允文 钱叔宝 仲蔚 李于鳞 近体 李攀龙 复古运动 文徵明 后七子 徐中行 日期:2014
描述: 嘉靖四十二年1(1563),父丧服除,离薋园落成,王世贞邀约文坛名士三十多人赠诗四十馀首,其中多数为苏州籍挚友,也包括早年任职刑部的同僚与"后七子"成员。王世贞将诗集收拢,装成两册,请钱毂和尤求绘图,又命王毂祥、周天球篆额,并亲自撰写园记:第诸名大夫士人不以余鄙而时过从,又不以兹园鄙而辱之,诗歌若李于鳞、徐子与、彭孔嘉、皇甫子循辈,为人者三十而赢,为古近体者四十而奇,凡两卷皆满,钱叔宝、尤子求各为之图,而王
上页 1 2 3 ... 12 13 14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