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探究
作者: 周效柱 来源: 兰州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探究 复古 后七子 日期:2008
描述: 后七子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诗文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和谢臻的影响最大,主要继承了前七子的思想,推崇格调是他们诗学思想的共同特征,对拟古方法的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对各种体制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形式作了更加具体而丰富的阐释,修正和发展了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将复古主义推向了新的高潮,但是他们的创作以拟古为...
质文化变 诗艺趋新
作者: 雍文华 来源: 中华诗词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中华诗词 诗必盛唐 前七子 质文代变 蓬勃发展 李攀龙 唐诗宋词 创造能力 诗词创作 日期:2008
描述: 面对中华诗词的苏复、兴起和蓬勃发展,有些人说,读了唐诗宋词,读了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就不想读别的诗词了。这真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其意十分清楚,那就是:有了李、杜、苏、辛,你们还写什么诗词,别瞎折腾了。
浅论“济南诗派”
作者: 张晓媛 来源: 文学前沿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彝尊 历城 生卒年 济南 文坛领袖 诗派 李攀龙 于鳞 王渔洋 四杰 日期:2008
描述: 济南诗派的提法最早见于清初秀水人朱彝尊论及高出时说:孩之家本东莱,不袭历下遗派。概念较为模糊。正式对济南诗派概念予以确认的是王士禛,在他为边贡诗集所做序中说:不佞自束发受书,颇留意乡国文献。以为吾‘济南诗派'',大昌于华泉(边贡)、沧溟(李攀龙)二氏,而筚路蓝缕之功,又以边氏为首庸。后来他又补充说:‘历下诗派''始盛于弘正四杰之边尚书华泉,再盛于嘉、隆之李观察沧溟。可见,赞赏者与批评者都承认,当时确实有一个济南诗派的存在。
王世贞南北文学异同论与文学批评调和论
作者: 朴均雨 来源: 文学前沿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唐顺之 李攀龙 王慎中 王世贞 调和论 南北文学 唐宋派 南方文学 复古派 日期:2008
描述: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五年,卒于神宗万历十八年(1526—1590年),享年65岁。王世贞是明代中叶以文鸣世的重要作家和文论家。他与李攀龙、谢榛、徐中行、梁有誉、宗臣、吴国伦等称为后七子,或嘉靖七子,并与李攀龙同为文坛领袖。
模拟之风与主流意识:许兰雪轩诗歌新论
作者: 张宏生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许兰雪轩 诗歌 评述 日期:2008
描述: 本文通过对古代朝鲜女诗人许兰雪轩作品风格及流传影响的考察,论述明代后七子李攀龙等人对许兰雪轩的直接影响,为中华文化在周边国家的传播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同时,说明女性作家在明朝中叶已经开始自觉溶入文学的主流,这就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主流和边缘问题。
《列朝诗集小传》的明诗批评及其用意
作者: 周建渝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列朝诗集小传》 明七子 明诗批评 钱谦益 日期:2008
描述: 本文旨在讨论钱谦益于<列朝诗集小传>(以下简称<小传>)中,对于明代诗坛主要潮流的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以及公安三袁、竞陵钟、谭的批评,并由此进一步探讨这些批评背后可能隐含的用意.全文共分两部分:<小传>对明代诗坛主要潮流的批评;<小传>臧否明代诗人的用意(或成书意图).本文认为,钱氏通过<小传>的编撰,全面否定明代李、何、王、李及其追随者,并以此为标准,褒贬明代弘治以后诗人.通过这一褒贬,旨在削弱或消除四子及竟陵诗人的文学影响,从而增强自己在明末清初文坛上的领袖地位.
李攀龙“视古修辞,宁失诸理”说的历史解读:兼论七子派的散文文体观念
作者: 陈昌云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七子派 散文文体观 李攀龙 日期:2008
描述: 视古修辞,宁失诸理说是彰显七子派散文文体观念的重要话语,但后人对其解读分歧较多,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它的真实历史含义为:散文创作以重视修辞形式美为要,可以忽视文章的说理功能,体现出七子派重文轻道的文艺观。但它主要反映七子派的叙事散文文体观念,并不涵盖他们对说理散文文体功能的体认。
李攀龙视古修辞,宁失诸理说的历史解读——兼论七子派的散文文体观念
作者: 陈昌云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七子派 散文文体观 李攀龙 日期:2008
描述: 视古修辞,宁失诸理说是彰显七子派散文文体观念的重要话语,但后人对其解读分歧较多,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它的真实历史含义为:散文创作以重视修辞形式美为先,可以忽视文章的说理功能,体现出七子派重文轻理的文艺观.但它主要反映七子派的叙事散文文体观念,并不涵盖他们对说理散文文体功能的体认.
上页 1 2 3 ... 23 24 25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