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浑成之美的追求——从一个口号的争论谈起
作者: 罗仲鼎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的追求 浑成 明七子 李攀龙 五言古诗 王世贞 诗歌创作 汉魏 唐诗 古代诗歌 日期:1999
描述: 在明代复古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口号:“唐无五言古诗”。口号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附和,有人保留,异见纷呈而莫知归趣。这个口号的确切含义和真实指向究竟何在?它是在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出的?它与明代复古主义思潮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唐诗新说八题
作者: 朱炯远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将军列传》 《唐诗解》 《挂枝儿》 受降城 李攀龙 《出塞》 儿童 艺苑卮言 王昌龄 沈德潜 日期:1999
描述: 暂无
登临揽胜 一骋思情--李攀龙《杪秋登太华山绝顶》赏析
作者: 唐嗣德 来源: 修辞学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虚实相生 太华山 思情 显示方法 李攀龙 王朝更替 因果关系 渭河平原 雄浑壮阔 夸张格 日期:1999
描述: 李攀龙朋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三年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这首诗作于陕西任上,是作者七律中脍炙人口的佳篇。 缥缈真探白帝官,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诗的首联极写太华山的高峻雄伟。太华山即西岳华山,雄峙于渭河平原之南,海拔近两千米,有壁立千仞之势。首句用夸张格,作者突发奇想,把现实与神话沟通,说登上太华山绝顶,所见一片隐约之状:似实似虚,虚实相生;疑真疑幻,真幻莫辨。真好像探访西方白帝仙宫一般。白帝,古代神话五天帝中的西方之帝,《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拒之神也。”华山为西岳,“西岳”与“西方白帝”相交融,无懈可击。第二句既是设问,又是拟人。“三峰”是指:山之中峰莲花峰,东峰仙人掌,南峰落雁峰。又有云台、公主、毛女诸峰环拱中峰,即杜甫诗所谓“诸峰罗列似儿孙”之状。作者已登临绝顶,似乎身出天外,不禁雄心益壮,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豪情,竟至于向“三峰”发问:“此日为谁雄?”为谁雄,即为我雄。这是以我观物,自问自悟,意味深长,浓缩了作者扶摇直上,气冲斗牛之心态。 中间两联,采用对比式的单独显...
李攀龙诗歌艺术散论
作者: 吴微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国 沉著 美刺 孤傲 李攀龙 雄浑 日期:1999
描述: 李攀龙为后七子之首,标举复古旗帜,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人简倨、正直、爱国。其诗雄浑峻洁、沉著意真、规模典范;具有高蹈的爱国情怀,浓烈的美刺精神和孤傲的人生态度。他在明清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王世贞与弇山园
作者: 刘明 来源: 江苏图书馆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藏书楼 南京图书馆 《读书后》 李攀龙 王世贞 嘉靖至万历年间 《六臣注文选》 后七子 太仓县 日期:1998
描述: 王世贞与合廾山园刘明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在江苏太仓县境内有一座名叫合廾山园的庄园(遗址在今太仓长春村制药厂一带),它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的庄园。据《太仓县地方志》记载:其面积广大,共有七十多亩地,园内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极亭池花木之胜,被称为“东南...
吴国伦里籍考辨
作者: 魏崇新 来源: 文学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国 里籍 江西省兴国县 中国文学 李攀龙 《大清一统志》 江西兴国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武昌 明代文学 日期:1998
描述: 吴国伦,字明卿,号南岳山人,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卒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代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徐中行、梁有誉齐名,人称“嘉靖七子”(亦称“后七子”)。《明史·文苑传·李攀龙传》附“吴国伦传”载:“吴国伦,字明卿,兴国人。”“国伦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归田后声名藉甚,求名之士,不东走太仓,则西走兴国。万历时世贞既没,国伦犹无恙,在七子中最为老寿。”
试论李攀龙之选唐诗及“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说的意义及其影响
作者: 陈国球 来源: 唐代文学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暂无 日期:1998
描述: 本文从唐诗学的角度,试图疏解李攀龙对唐代五言古诗的一个论断,探究其中的历史以至理论的意义。一李攀龙与《古今诗删》和《唐诗选》明代刊行署名李攀龙编的诗选有《古今诗删》和《唐诗选》。二书均是在李攀龙身后才刊刻的,所以颇有人怀疑其真伪。然而李攀
方以智诗论初探
作者: 汪祚民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说》 《诗三百》 个性品格 诗歌发展 五言古诗 方以智 艺术形式 诗学批评 诗歌艺术 艺术个性 日期:1997
描述: 方以智诗论初探汪祚民在众多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作中,我们很难寻觅到方以智的名字。其实,方以智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颇有一席之地。他早年“以文章誉望动天下”①,“才情超烈,有过济南(即李攀龙)”②。“乐府古诗,磊落崇;五律亦无浮响,卓然名家”③。“海..
上页 1 2 3 ... 32 33 34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