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公安派文学革新与民间文学
作者: 王贤淼 来源: 九江师专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主张 文学革新 民歌 袁宏道 李梦阳 公安派 民间文学 任性而发 复古派 独抒性灵 日期:1990
描述: 公安派是晚明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袁氏三兄弟,即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们从事文学活动时期,正值复古主义充斥整个文坛。针对时弊,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中郎
新书录
作者: 金香 来源: 读书杂志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公安三袁 袁宗道 作者 金融理论 书录 古籍出版 钱伯城 劳动力市场 文学成就 经济发展 日期:1990
描述: 至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钱伯城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5.20元)出,公安三袁的新版文集都与读者见面了.与两位昆仲相比,伯修的文学成就稍稍逊之,其作品之存留亦最少.诗作止得六卷,可诵之篇似又不多,但俊逸洒脱如《夏日小斋杂兴》(室小堪容膝,冥然断百思.坐看簷日下,袒受竹风吹.苔色流书帙,花光侑酒卮.从来中散意,未许外人知)者,仍可概见作者风神.而笺牍、杂说之什,尤可展露其诙谐通达的一面.如杂说篇关于名利一说,即颇有异趣,且
有所“吐”才能有所“纳”——“才、胆、识、力”作为诗人的心理结构
作者: 童庆炳 来源: 文史知识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言志 袁宗道 严羽 别趣 中国古代诗学 诗缘情 诗歌创作 沉郁顿挫 别材 虚静 日期:1990
描述: "诗言志"、"诗缘情"是中国古代诗学纲领。志,情,在古人的观念中并无根本区别。"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孔颖达)。情、志都属于诗人的主观世界。正是出于此,历代诗学都特别关怀诗人的心理结构。诗人的心理结构直接关系蓟诗歌创作的成败。袁宗道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叶燮说:"诗之基
论公安派的美学思想
作者: 姚文放 来源: 晋阳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袁宗道 古典主义美学 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 袁宏道 审美趣味 公安派 袁中道 汤显祖 日期:1990
描述: 一明中叶以后,在中国美学史上曾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如果说前驱的骁将当推李贽的话,那么摇旗呐喊的殿军则是汤显祖.而与李贽、汤显祖同时汇入这股浪漫思潮的,还有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三袁与李贽、汤显祖在高扬美学主体性的大旗之下,结成了讨伐古典主义美学...
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及其主体意识
作者: 陶应昌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部世界 文学主张 袁中郎 袁宏道 内宇宙 公安派 创作主体意识 袁中道 独抒性灵 复古派 日期:1989
描述: 一 明代后期,以湖北公安袁氏兄弟为首的公安派,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其影响使得隆庆、万历以后“诗道三变”。 青年时期的袁宗道(字伯修),已对笼罩文坛的复古主义产生了怀疑:“诗文之道不尽于是”。后来写了《论文》二篇,批评李攀龙、王世贞等人“行乞左、马之侧,幕缘残溺,盗窃遗矢”;“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
奇人奇景相辉映——漫说袁宏道的咏华山诗《苍龙岭》
作者: 石干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宗道 明穆宗 万历二十年 咏华山 道教名山 徐文长传 回过头 袁中道 后七子 苍龙岭 日期:1989
描述: 瑟瑟秋涛谷底呜,扶摇风里一毛轻。半生始得惊人事,撒手苍龙背上行。这是袁宏道咏华山诗中的一首,题为《苍龙岭》。我读过不少古人咏华山的诗词,而于这首小诗特别喜爱,因为它不仅写出了华山苍龙岭奇特险峻的景色,而且表现了诗人捐介不群的奇特性格,使奇人奇景,交相辉映,比起那些单纯歌咏华山
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审美内涵
作者: 刘健芬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公安三袁 袁宗道 创新发展 袁宏道 复古主义 文学艺术 公安派 袁中道 独抒性灵 日期:1989
描述: 公安派是晚明文坛反对复古,力主革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倡导者是湖北公安的袁宗道(伯修)、袁宏道(中郎)和袁中道(小修)三兄弟,故世称“公安三袁”。“独抒性灵”是公安派美学思想的核心。它是在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拟古的思潮下产生的;同时也是对李贽的“童心说”和“顺其性”说及汤显祖的“唯情”说的继承和发展。可见,“独抒性灵”是在总结当时一些进步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反复古主义斗争的需要加以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封建社会内部分化瓦解的产物,也是两种文艺观斗争的光辉成果。
论中国散文艺术的“器识”
作者: 李正西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宗道 审美判断力 世说新语 司马迁 欧阳修 德行 散文艺术 立意 刘熙载 魏晋时代 日期:1988
描述: 研究散文艺术,首先碰到的就是“器识”。刘熙载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知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这是确论。“器识”,原指人的器度与识鉴。“器识”一词最早见之于东汉蔡邕《郭有道碑序》:“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有温恭,仁笃慈惠。夫其器量宏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己。”这是说郭有道种种优秀品格以及器量不可测度。魏晋时代用得更广泛。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德行”、“识鉴”、“品藻”等章记载当时人物器度和识鉴的种种表现,如:《德行》载“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
上页 1 2 3 ... 20 21 22 ... 23 24 25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