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言志与游艺的再平衡:以李梦阳和弘晓的咏瓶花诗为中心
-
作者:
刘竞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爱新觉罗·弘晓
咏物
游艺
日期:2018
-
描述:
以瓶插花之风,自汉唐以后大兴,至明清时已是寖久成俗,成为士庶休闲文化的一部分。普通庶人,插花多在求其直观之美,而文人雅客,则又须在其上寻求一种不同的形而上的意义,咏瓶花之诗由是而兴。插花本是士人游艺生活的一部分,但咏物诗本身的传统,又要求其托物以言志。李梦阳和弘晓的咏瓶花诗代表了言志与游艺在儒家语境下获得再平衡的两种方式,也说明了社会文化分层带给文学的影响。
-
《康德涵救李梦阳》点示阅读
-
作者:
李志津
来源:
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点示阅读
李梦阳
康德
日期:2018
-
描述:
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
从明人序跋管窥明代宋诗接受——以宋濂、李梦阳、公安三袁与钱谦益为例
-
作者:
汪国林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三袁
跋序
宋诗接受
李梦阳
钱谦益
宋濂
日期:2018
-
描述:
序跋是为书、文、图等作品撰写的文辞,具有说明、议论或叙事的功能,附于正文前后,是我国文论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从明代作家的序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他们对前代文学作品的意见。明初理学名流宋濂有关宋诗的序跋虽不轩轾唐宋,但理学气太重,儒家政教色彩过浓,对诗坛产生双面影响。明中叶复古派领袖李梦阳是“宋无诗”观念的真正确立者,其非理性主张深刻影响明代诗坛。至公安三袁“宋无诗”才得到真正反拨,明人对宋诗接纳由潜流渐次成为明渠。至钱谦益兼容唐宋使得这一进程得以加速,并为明末清初诗坛尊宋开风气之先。明人有关宋诗真实率意的序跋,虽未必是他们对宋诗认识的全部,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管窥明代士人对宋诗的态度,略观明代诗坛发展轨迹。
-
论刘瑾专权对李梦阳文学活动的影响
-
作者:
汪沺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专权
李梦阳
文学复古运动
刘瑾
日期:2018
-
描述:
李梦阳是明代“前七子”的代表人物,他率先提出文学复古口号,打破了明代以来雍容平和的台阁气象,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明正德初年,太监刘瑾把持朝政,这一政治事件改变了李梦阳的人生命运,并波及到他的文学创作:李梦阳因弹劾刘瑾被贬官、入狱,诗歌创作亦从以鲜明色调为主的前期之作转变成了情感基调偏于灰暗阴森的狱中诗、感怀际遇诗。刘瑾专权对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也产生了影响:“前七子”的京师唱和被迫中断,社团成员转入他学,文学复古运动辉煌不再。研究李梦阳及其文学活动,不可不注意刘瑾事件的影响。
-
李梦阳的文学观念中的地域差异
-
作者:
王昌伟
来源:
政大中文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地域差异
前七子
南北问题
李梦阳
文学复古运动
日期:2018
-
描述:
後人多为明中叶提倡文学复古运动的文人集团冠上「前七子」的名号。七子当中除了徐祯卿是南方人,其余都是北方人。有学者因此认为前七子提倡文学复古,实含有为北方文学争胜的意味。本文通过对此一集团的领袖人物李梦阳的考察,旨在说明地域差异确实是我们理解明代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不过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竞争的实情却相当复杂,因此,当我们从地域研究的角度分析明代的文学现象时,不宜陷入地理决定论的误区而简单地依据历史人物的北方人或南方人的身分下定论。
-
李梦阳复古诗论中的“格调”范畴
-
作者:
胡剑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真诗
李梦阳
格调
复古
日期:2018
-
描述:
李梦阳作为明代中叶的风云人物,其掀起的复古思潮,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梦阳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提出取法汉魏盛唐的"格调"论说,有力地冲击了"雍容典雅"的台阁诗风。审视李梦阳"格古"、"调逸"的主张,不难发现,他的诗论不仅强调诗歌的体式,亦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尽管李梦阳部分诗作出现拟古太甚的情况,但是人无完人,拟古失真并不是李梦阳的初衷,而且其后期创新性提出"真诗乃在民间",此主张对复古过甚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格调"说作为李梦阳复古诗学主张的核心,使得文学回归本体,新的诗坛格局在此论说下得到开创。
-
李梦阳诗论之情与理的统一
-
作者:
王倩
来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诗论
李梦阳
情理
统一
日期:2018
-
描述:
情与理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对重要的审美范畴,对于二者的关系,历代文人学者大多标举“情理统一”。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因袭前美,在建构诗论时,执两用中,提出“理欲同行而异情”,维持情与理的平衡和谐状态:一方面“重情”,主张“诗发乎于情”“诗缘情”,强调“真情”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重理”,主张“情应止乎于理”“诗言志”,强调诗歌社会功能的发挥。这对纠正宋元以来文坛重理轻情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李梦阳与中原作家交游考
-
作者:
郝润华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中原作家
复古文学
李梦阳
交游
日期:2018
-
描述:
李梦阳是明代文学流派"前七子"领袖,他虽为庆阳(今甘肃庆城)人,但其一生陆续在河南开封生活近二十五年时间,与中原作家之间有着广泛、深入的交游。他们咏诗作文、雅集酬唱,他广收中州弟子,并带领何景明、王廷相、崔铣、王尚等人发起了盛极一时的明中期文学复古运动。因此,考察李梦阳与中原作家的交游行迹,对于探讨李梦阳与中原文学的关系,以及中原作家在明代诗文复古运动中的地位及影响均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