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中国文学史上的“主客”意识与实践形态*
-
作者:
陈文新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流派
实践形态
“主客”意识
中国文学史
日期:2018
-
描述:
“主客”这一术语出自唐末张为的《诗人主客图》,所谓“主”,指的是流派盟主,所谓“客”,指的是流派中的追随者。“主客”意识是流派意识的集中表现。宋元明清尤其是宋明两朝是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的鼎盛时期,黄庭坚、李梦阳等代表人物,各以其不同的实践形态推进了其流派事业。黄庭坚一方面开创了迥异于苏轼诗的创作法门,另一方面具有明确的人格表率意识,有效地促进了流派事业的兴盛。而明代的李梦阳、李攀龙,则以其高自位置、“大家情结”、国士风范提升了流派品格,拓展了流派生存空间,当然也招致了清人的反弹。其实践形态有异,因而具有不同的典范意义。
-
楊一清交游考略——兼及其與明代弘正文學的關係
-
作者:
郝潤華
来源:
古典文献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8
-
描述:
楊一清(1454-1530)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間著名的政治家與詩人,又是明代著名文學流派“前七子”領袖李夢陽(1473-1530)的老師。他比李夢陽大十九歲,賞識、提携并解救過李夢陽,李夢陽也爲其《石淙詩稿》作過編訂評點,二人之間交誼深厚,關係在亦師亦友之間。考察學界以往相關論著,學者們對李夢陽與楊一清分别做了許多研究,對楊一清與明中期文學的關係也有涉及,但
-
明中叶知识体系建构的多元取向:从李夣阳〈刻《战国策》序〉谈起
-
作者:
王昌伟
来源:
中正汉学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李梦阳
多重视角
普遍性
〈刻《战国策》序〉
差异性
日期:2018
-
描述:
嘉靖2年(1523),巡按河南的王溱(生卒年不详)打算刊刻《战国策》,为此特别请文学复古运动的领导者李梦阳(1473-1530)作序。通过对序文及李梦阳相关着作的细读,本文旨在说明,从表面看来,李梦阳似乎是以卫道之士的口吻,通过作序的方式批判《战国策》为畔经离道之书,事实上这篇序文实含有多重视角。要理解李梦阳这篇序文的学术思想史意义,我们必须把它放置在明中叶以还「杂学」或诸子学兴起的背景下考虑。跟宋代以来的理学家强调士人学术应该统一在宏大和具普遍意义的「道」之下的倾向不同,明中叶以後的思想家对世界的理解,则是以多元和分别为基础,强调万物的分殊和差异。本文将说明,李梦阳序《战国策》的多重视角,正反映了明代中叶知识界重视多元性和差异性多於普遍性的特点。
-
明代詩學理性轉向的實學化路徑 ——以《升庵詩話》爲中心
-
作者:
鄭妙苗
来源:
古籍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李夢陽
日期:2018
-
描述:
一、《升庵詩話》的形制與內容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人(今四川新都),祖籍廬陵(今江西吉安)。楊慎出身士大夫家庭,其祖父楊春曾任湖廣提學僉事;其父楊廷和於正德二年(1507)入閣,拜東閣大學士,正德七年(1512),李東陽歸鄉,楊廷和接任其職,歷任武宗、世宗二朝首輔,嘉靖七年(1528)辭官退休。楊慎則於正德六年(1511)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楊廷和因"大禮議之争"一事屢次辭官,終得批准,告老還鄉;楊
-
补诗句 庆八一
-
作者:
卜东
来源:
老友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白居易
杜甫
李梦阳
诗句
日期:2018
-
描述:
( )见兰亭烟景初 白居易 ( )阳亦是先王地 李梦阳 ( )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
简析李梦阳的“平民”、“臣子”身份确认
-
作者:
王倩
来源: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平民
李梦阳
身份确认
臣子
日期:2018
-
描述:
中国古代社会,以权力为维度,社会群众可被分为“平民”与“臣子”两大类。较之于物质状态下的身份,“身份确认”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具有超现实性、主观性、灵活性,直接作用于文学创作(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内容、风格)。纵观明代复古派领袖李梦阳一生文学创作活动,于共时状态下,“平民”与“臣子”身份确认兼具;于历时状态下,由于受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与自身性情主观因素影响,“平民”与“臣子”身份确认强度此消彼长,呈变化发展趋势。
-
《空同集》明刊本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之差异
-
作者:
周红怡,郝润华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四库馆臣
李梦阳
《空同集》
日期:2018
-
描述:
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空同集》66卷,是明代著名作家李梦阳的别集,其所依据的底本是明万历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邓云霄、潘之恒校刻本,此本甚佳,但因“违碍”原因,馆臣对其中文字如“胡”“虏”“夷”“狄”等字句有所改篡。通过校勘考查,发现《四库全书》本中有改字、改句、删字句、增诗句4种情况,且改动之处较多。不过,该本中也有保留而不改的情形。不仅如此,四库馆臣还利用明刊善本对底本进行了认真校勘。因此在利用《四库全书》时不仅要谨慎对待其中所改文字,还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四库全书》本身所具有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