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陆时雍论“诗必盛唐”
作者: 任文京 来源: 文学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后七子 唐人 盛唐诗歌 唐诗选本 诗必盛唐 四库馆臣 文渊阁 古诗十九首 陆时雍 四库全书 日期:2012
描述: 一陆时雍《诗镜》不仅是明末重要的古唐诗选本,也是一部重要的诗论著作。四库馆臣在《诗镜提要》中论及编选背景时说,"其时王、李余波,相沿未息,学者方以吞剥为工,故于蹊径易寻者,往往加以排斥",陆时雍欲"针砭流俗",故编《诗镜》云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本文所引《诗镜总论》、《古诗镜》、《唐诗镜》皆为此本)。所谓"王、李余波",乃指王世贞、李攀龙倡导"诗必盛唐"之余绪。明代前后七子
兄弟阋墙转相亲:明代宗臣和吴国伦的文学论争
作者: 顾国华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子 吴国 宗臣 李攀龙 王世贞 古籍出版 明代 文学史 论诗 后七子 日期:2012
描述: 宗臣(1525—1560)和吴国伦(1524—1593)同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是明代文学社团“后七子”的重要成员。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团》认为明代的文人社团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标榜之风,固然古已有之,然而于明为烈”。“后七子”也不例外,他们作“五子诗”,虽然是纪一时之谊,但客观上起到了相互标榜的作用,“至如王世贞于其集中标举生平交游,有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递推递衍,以及于四十子,而复于王锡爵与其弟世懋称为二友,则更见其标榜之私”(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当然,“后七子”同样具有明代文人社团的另一特点,即为了观点或才名而相互角力,甚至相互攻击。“后七子”中除了著名的李攀龙和谢榛的争论之外,宗臣和吴国伦也发生过比较激烈的论争。 一 宗臣,字子相,号方城,扬州兴化人。嘉靖庚戌进士,除刑部主事,改吏部考功,历稽勋员外郎,外补福建参议,迁福建提学副使,卒于官,年仅三十六。在郎署时,与谢榛、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等人交游唱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称“嘉靖七子”,亦称“后七子”。宗臣一生短暂,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内反权奸,外抗倭寇。
从“白云楼社”到“后七子”派:以嘉靖二三十年间京城文学话语之转移为中心
作者: 杨遇青 来源: 文学遗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冲突 白云楼社 地域文化 陶韦派 后七子 复古派 日期:2012
描述: 明嘉靖中叶,刑部的"白云楼社"是京城文学唱和的中心,也是孕育"后七子"派的母体,其活动、性质及其与唐宋派、后七子派之关系是考察明文学思潮变迁的重要线索。但从白云楼社到后七子派并非一种连续的文学运动,而是嘉靖中叶反复古思潮与嘉靖后期复古派文学话语的对峙与转折。从本质上看,以吴维岳为代表的白云楼社与李攀龙等后七子的诗学冲突是吴中风尚与北方传统的碰撞,是受唐顺之影响的创作群体与复古派的思想冲突。
北马鞍山 一代文宗李攀龙始葬之地
作者: 刘权,许保增 来源: 走向世界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海拔 形似 马鞍山 李攀龙 土山 山体 明代 济南市 西距 日期:2012
描述: 济南有南北两座马鞍山,构成齐烟九点图景之一的,是位于药山、粟山之间的北马鞍山。北马鞍山原名鞍山,海拔85.9米,西距粟山约0.7公里,北距药山约1公里。由于山体有一大一小两座山头,形似马鞍,所以得名;又因为两峰呈圆形,如同日月,还被称作日月轮山。北
重评李攀龙诗论内涵与创作实践在文学史上的定位-以〈拟古乐府〉为例
作者: 黄雅萱 来源: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拟作 李攀龙 拟古乐府 後七子 日期:2012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後七子之領袖人物李攀龍的詩論與創作,首先針對李攀龍詩論之內涵,分為 「崇古」、「法式」、「格調」三點加以探討,可知其尊古、學古、依循古法、古調的用心,此乃上承李夢陽,下開後七子,而蔚為一時風氣;其次觀察李攀龍最具代表性的詩作-擬古樂府是否與其詩論以及前人評價相符,依 「擬議」、「變化」兩大重點加以檢視與比較,可知李攀龍以擬為作,固然大部分為尺寸古法之作,其中亦有別出心裁、反映現實之佳作,不應因其 「擬古」而視為因襲剽竊甚至全盤否定;最後則思索歷來學者對於李攀龍詩論與創作的嚴厲批判是否允當,「擬作」並非一無可取之處,其創作意圖亦有尊習典範的用心在,本文即欲在此認知基礎上,重新對李攀龍之擬古樂府作一番爬梳與整理,並試圖肯定其「 擬議以成新變」的意義與價值。
论李攀龙“文必秦汉”说及实践
作者: 寇海侠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七子 李攀龙 文必秦汉 日期:2012
描述: 明代中叶,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 其一重要表现是,以李、何为首的前七子在弘治、 正德间高唱 “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继而嘉靖、 万历间李攀龙、 王世贞等后七子重复了这一复古以至拟古路线。后七子的李攀龙在“文必秦汉”方面有其相关的著述和实践。
对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的再思考
作者: 陈颖聪 来源: 兰州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体裁 弗取 陈子昂 五言古诗 李攀龙 风格 日期:2012
描述: "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这是明代复古诗派的代表人物李攀龙的著名论断,论者往往据此认为唐代的"五言古诗"是不同于汉魏"五言古诗"的新诗体。并且认为李攀龙不选录陈子昂《感遇》诗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带有唐调,不能称之为"古诗"。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对李攀龙的误解。李攀龙这个判断并不是从体裁上立论,而是就"风格"上说,唐代的五言古诗与汉魏的五言古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而陈子昂却把带有唐人风格的古诗等同于汉魏风格的古诗,这种说法是李攀龙不能接受的。通过对李攀龙这个判断的辨证,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辨体的认识上向着更为细致的方向发展了。
李攀龙唐诗选本考论
作者: 金生奎 来源: 文献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诗选本 李攀龙 考论 诗歌创作 诗学批评 后七子 领袖人物 复古派 日期:2012
描述: 作为明中期著名文学复古派"后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攀龙"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①,其影响力不仅体现于诗歌创作层面,也反映在诗学批评领域.不过,李攀龙并无专门的诗学论著②,"评诗少见笔札"③
上页 1 2 3 ... 17 18 19 ... 44 45 4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