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毛泽东论明诗
-
作者:
鄢传恕
来源:
江汉论坛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明七子
明诗
伟大的诗人
《登庐山》
李攀龙
毛泽东
中国古典诗词
钱谦益
别裁
《明妃曲》
日期:1995
-
描述:
1957年,毛泽东与臧克家、袁水拍谈话时说:“我看李攀龙的诗,有的很好。”1959年,毛泽东在解释他的《登庐山》诗时说:“九派是指这一带的河流,长江支流。明朝李攀龙有一首送朋友的诗:‘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侍臣颜。’(《怀明卿》)明朝也有好诗,但《明诗综》不好,《明诗别裁》好,李攀龙是‘后七子’之一。”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高启《梅花》诗前加一个小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均见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一书)评价明诗的关键在于对待明七子的态度。清初诗论家对待七子,大致可分为偏激、温和和附和三种情况。偏激派以钱谦益为代表,出于门户之见,贬斥七子。温和派以吴乔为代表,虽尊唐诗,对七子仍然不满,寓肯定于否定之中。附和派以毛先舒为代表,基本上承七子之绪,但又不为贤者避讳。清代中期以后的诗论家对七子有褒有贬,但没有象清初那么过誉或过贬的现象了。毛泽东则不薄七子之诗。我们查阅《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目录》,明代诗词有170余首,而七手之诗有54首。毛泽东说:“明代也有好诗”,这是对毁者的批评,对过誉者的纠正,对求实者的肯定。高启在清代诗论家中是...
-
李白《静夜思》的翻译与解说
-
作者:
武部利男,王辉斌
来源: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静夜思》
解释与翻译
范德机
森槐南
李白
创作动机
李攀龙
睁开眼睛
月光
唐诗
日期:1994
-
描述:
对于诗歌,无论是中国的读者还是日本的读者,他们从古到今,都是十分喜爱的,但对其解释却是多种多样的。从表面上看来,这些解释似乎都大体一致,理解相通,如果细加考究与推敲,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的差别。诗尽管不是散文,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究竟如何理解才更加切合作品的本意,怎样解释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这就应该结合作者的创作动机与当时的环境进行考察和探索。
-
读《谢榛研究》
-
作者:
赵伯陶
来源: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金瓶梅》
前七子
《诗家直说》
李攀龙
谢榛
王世贞
诗歌创作
《沧浪诗话》
价值取向
后七子
日期:1994
-
描述:
读《谢榛研究》赵伯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长河中,明后七子之一的谢榛或许远不如横亘于其前的陶渊明、刘勰.李白.杜哺.韩愈、苏轼、严羽、王实甫等人那样声名赫赫,也没有他的同时代人如汤显祖等人那样高的知名度,更不像其后涌出的蒲松龄、曹雪芹等人那样有被后人广泛...
-
宋诗的成就和特色
-
作者:
姚良柱
来源: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古今诗删
鸿苞集
宋诗
李攀龙
诗歌史
南濠诗话
艺术成就
中国古典诗歌
吴之振
刘克庄
日期:1994
-
描述:
宋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是聚讼难决的公案。从南宋直至现在,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尊宋派认为“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清吴之振《宋诗钞·序》)。甚至认为“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都穆《南濠诗话》引刘克庄语)。今人傅璇宗、刘世南等认为:宋诗是唐诗的发展,它继承了唐诗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创造,所以能和唐诗并峙,形成古典诗歌史上的又一艺术高峰。 贬宋派却认为“宋诗河汉不入品裁”(屠隆《鸿苞集》),甚至说:宋“一代无诗”(五夫之《姜斋诗话》)。明代后七子首领李攀龙选录历代诗歌,编成《古今诗删》,对于宋诗只字不录。当时言诗大都“尊唐而黜宋”。今人五水照说:“宋诗的艺术成就之所以远逊于唐诗,就在于它的大多数作者违背了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关于诗的一封信中也认为宋诗之弊在于缺乏形象思维。周寅更据此认为宋诗“味同嚼蜡。” 平心而论,宋诗紧接唐诗之后,处境十分困难,“唐诗晋字汉文章”,这意味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根的境地。宋居唐后,宋诗就难免有后难为继的窘困。所以蒋心余在《忠雅堂集》卷十二《辩诗》中说:“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宋
-
《毛泽东若干佚诗公开披露的情况》补遗
-
作者:
陈安吉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香港《文汇报》
佚诗
李攀龙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
周世钊
九届二中全会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公开披露
《浙江日报》
日期:1994
-
描述:
《毛泽东若干佚诗公开披露的情况》补遗编辑同志:本人拙稿《毛泽东若干佚诗公开披露的情况》承蒙贵刊发表(1993年第6期),十分感谢。在那篇稿文送贵刊以后,我又发现了一些重要资料,同时发觉上文中有个别佚诗(第十七首)的性质未交代清楚,觉得有必要向读者补充...
-
《谢榛研究》评介
-
作者:
焕棠
来源:
东岳论丛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美学思想
《金瓶梅》
《诗家直说》
尊重事实
李攀龙
谢榛
诗歌创作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理论批评
后七子
日期:1994
-
描述:
《谢榛研究》评介焕棠李庆立同志继《诗家宜说笺注》、《谢榛诗集校注》两书问世之后,前不久又有《谢榛研究》一书面世(齐鲁书社1993年6月出版),这样,庆立同志在谢榛研究上已出版了三部书,标志着他的研究步步深入。庆立同志之所以在谢榛研究上情有独钟,锲而不...
-
毛泽东送给林彪的两首古诗
-
作者:
吴美潮,周彦瑜
来源:
毛泽东思想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还治其人之身
长江
咏怀古迹
李攀龙
毛泽东
高压开关行业
古诗
黄昏时候
周世钊
林彪
日期:1994
-
描述:
毛泽东送给林彪的两首古诗吴美潮,周彦瑜毛泽东曾送诗给林彪,这是鲜为人知的史实。确确实实,在林彪"九一三"出事后一年又19天,毛泽东曾戏改两首古诗送给林彪。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蒙古折戟沉沙,全国、全党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全党共诛之,全国...
-
中国文学史的原生态生长情状
-
作者:
王鍾陵
来源:
学术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
关键词:
十才子
中国文学史
地域文学
地域文化
文学活动
国家形态
李攀龙
原生态
文学潮流
家族势力
日期:1994
-
描述:
我在拙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第四编第五章中曾说,中国上古国家“是在父系家族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是其内外关系便沿着父系家长制本身所固有的四种关系而展开。从血缘关系出发,便衍生出宗法制;从婚姻关系出发,便扩展出宗盟关系;从对非自由人的奴役出发,便矗立出庞大的奴隶制;从权力与血缘的关系出发,便展开为地缘对血缘、政权对族权的整合。”由这样四种矛盾所构成的东方国家形态,便是中国文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学史的原生情状,必然与东方国家形态相契合,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东方国家形态有四个层次:一是国家,二是乡邦,三是宗族,四是个人。个人依血缘所决定的身分生活在宗族里,而宗族存在于乡邦中。乡邦是一种地域概念,虽然地方政权的支柱仍然是宗族。各地方政权之上,是王权,亦即国家。由东方国家形态所产生的中国文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文学史的原生态生长情状中必然有着以下三个因素。一、家族色调是中国文学史原生态情状的底色在家族势力根深抵固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文名与家声紧紧地结合着,文名广延则易于得仕,得宦则家势壮。在中国文学史的运动中,家族的势力争斗于笔场之中,这是中国文学史原生态情状的一个基本的方面。五四以后,家族本位瓦解,于是文学史家...